分享

孩子生病,从中医看,就这么几类

 花无缺3myj1j3d 2023-09-0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01
病理特点

第一,《温病条辨·解儿难》曰:“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对应的正是六经生理曲线斜率绝对值的变化规律,以四个字概括,即是“易感易传”。

故儿科疾病一定要注意截断三阳病向三阴的内传,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景岳全书·小儿则》曰:“小儿之病……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故儿科疾病若是辨证准确并及时用药,大多“易疗易愈”。

02
病理表现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儿的常规病理表现大多不离三阳病。

小儿初生,大多都是卫阳固、生元足(足月生产,母体健康,无医源性损害,先天禀赋好)。因此,若无特殊因素影响,其病理初期一般均表现为三阳病。

但是,如果经过非自然态的干扰后,则易出现三阳兼病、阴阳兼病或内陷三阴。具体的变化过程,耕铭将通过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病理传变途径加以说明,详见图 1:

图片

图1 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病理传变途径示意图

少阳传少阴的病理基础:多为医源性错误而引发病能窃踞,或患儿素体伏邪导致内外合病。

少阳传太阴的病理基础:多为后天之本固护不当,如肆食寒凉、攻伐太过等。

少阳传厥阴的病理基础:多为先天形气不足,加之治疗方面的延误。

此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倘若患儿内陷三阴病,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有时便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瞑眩反应”。

我们须提前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并予以必要的解释说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