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生缘》:平凡而普通的她,却活得比任何人都像样

 小吴说书剧 2023-09-04 发布于云南

既然来了就认真看看吧,本文是个总共3501字的小长篇,静心阅读只需要3分58秒哦!

↓↓↓

初读《半生缘》这部小说,就有这样一个印象:除了曼桢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人都太容易放弃了。而且每一次放弃都貌似合情合理,非如此不可,而就在这一次次的放弃中,他们都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

曼桢的不幸,正是身边人对她不约而同地放弃造成的。放弃她的人,依次是姐姐曼璐、母亲顾太太和恋人沈世钧。

我们先来说说姐姐曼璐。

故事的背景是民国时期,父亲顾氏去世得早,顾母拉扯着一堆孩子,姐姐曼璐自我牺牲,做舞女养活一家人,他们虽然生计艰难,却也手足相惜,母女情深,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暖意。

但是后来祝鸿才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祝鸿才是曼璐的追求者,一个生意做得不怎么样的商人,他形象猥琐,曼桢弟弟形容他是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曼璐打心眼里看不上他。可除了他,急于从良的曼璐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曼璐便不情不愿地嫁给了他。

算命的曾说曼璐有帮夫命,这个预言在曼璐婚后居然真的实现了,祝鸿才做投机生意发了财,然而他并不知恩图报,反倒流连声色,夜不归宿,对曼璐也是恶声恶气的,曼璐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

她很自然地想到生个孩子拴住男人,但因为以前打过几次胎,无法生育,她母亲给她出主意让她借腹生子,走投无路的曼璐将这个人选锁定为妹妹曼桢。

因为祝鸿才对曼桢觊觎已久,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而曼璐是怕他的;其次曼璐心里觉得,曼桢是自己的妹妹,比外面的人更好控制。

曼璐以身体不好为由将曼桢骗到家中,祝鸿才强J了曼桢,然后将曼桢囚禁在家中。对于这个情节,小说中这样描写曼桢的心理活动:

花园里有一棵紫荆花,枯藤似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摆着。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听人家说,紫荆花底下有鬼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但是,也许就因为有这样一句话,总觉得紫荆花看上去有一种阴森之感。她要是死在这里,这紫荆花下一定有她的鬼魂吧?

这段话,写出了曼桢的无助感。因为在她被姐姐囚禁之后,顾母也放弃了她。

顾母原本是个慈祥的母亲,对曼桢非常体贴,见曼桢打工辛苦,顾母心疼得眼泪都下来了。然而当曼璐告诉她曼桢被祝鸿才强奸时,顾母虽然一开始也很着急,可是听到曼璐说祝鸿才答应跟曼桢正式结婚,立即又觉得这也是一个办法,她突然反倒怕委屈了曼璐。

听到曼桢闹着要去警察局报警,顾母大吃一惊,说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嚷嚷出去自己也没脸啊。曼璐建议他们全家暂时搬离上海,防止沈世钧来追问曼桢的下落,顾母也是言听计从。

可以说,顾母此刻完全地放弃了曼桢这个女儿。

顾母的放弃,部分原因是她这个人老脑筋外加没主意,更多原因是她有自己的打算,曼璐许诺将来让大弟弟出国留学,又说“妈吃了这么些年的苦,也该享享福了,以后你跟我过,我可不许你再洗衣服做饭了……”

一席话说得顾母心里迷迷糊糊的,曼璐当即又给她一大笔钱,对此作者张爱玲写道:“那种八成旧的钞票,摸上去是温软的,又是那么厚墩墩的方方的一叠。钱这种东西,就是有一种微妙的力量。”

在这种力量的控制下,顾母在世钧面前含糊其辞,她认为世钧要是知道了实情,也未必会和曼桢结婚,要是到时候弄得两头空,那还不如选择隐瞒。最后顾母为自己找出了很多理由,就这样把世钧打发走了。

曼璐与顾母,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放弃了曼桢。而沈世钧呢?他最终对曼桢的放弃,则与他个性里的懦弱苟且有关。

对于恋情,小说中写的是:世钧和曼桢原本是同事,偶然结成了饭搭子,经常往来着,终于渐渐有了感情。书中并没有写到曼桢怎样美,只描绘另外一个男同事叔惠是个多情种子,可是对曼桢从未来电过,后来曼桢去世钧家,世钧嫂子还奇怪眼高于顶的世钧,怎么会看上这个一点也不时髦的姑娘。

曼璐的初恋张豫瑾倒是对曼桢有些情意,但这情意一半是因为曼桢身上有曼璐的影子,另一半也是因为他着急要结婚,曼桢拒绝他之后,他飞快地跟别人好上了。

至于祝鸿才,他更多的是被曼桢冷冰冰的高洁气质吸引,后来曼桢嫁给他,他也就看得稀松平常了。小说中写道:

鸿才是对她非常失望,从前因为她总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了她好两年了,就连到手以后,也还觉得恍恍惚惚的,从来没有觉得他是占有了她,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长了,当然也就没什么稀罕了,甚至觉得他是上了当,就像一碗素虾仁,看着是虾仁,其实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也没有。

曼桢的可爱在于质朴,在于她对人生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态度,“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

当世钧是属于她的时候,她也觉得世钧是世界上最好的,她对拥有的一切都那么珍惜,困窘的日子也被她过得一笔一划,有滋有味。

世钧也不是那种青年才俊,他老实木讷,和漂亮活泼的叔惠在一起时,总是被比下去。但他和曼桢,互相知道对方的好,他们的恋爱,是普通人的相爱相惜,一种淡淡的喜悦,相互拥有的实在感。

可世钧是懦弱无力的,曼桢家人的态度和世钧父亲曾经和曼璐的纠葛,都让世钧纠结不已。而张豫瑾作为一个追求者的出现,则让他对曼桢的爱情失去了信任。

一方面,是世钧不够自信,不相信曼桢会那样爱他;另一方面,也是他不相信曼桢有为了爱情抵抗家庭压力的能力。

世钧没有勇气正面跟曼桢问清楚,他的愤懑足以表现出他软弱的一面,但他却没有能力自省。所以在曼桢被囚禁之后,见不到曼桢的世钧,很自然地就认为曼桢不再爱他。

曼璐把世钧当初送给曼桢的红宝石戒指还给他,世钧感到奇怪,想:“这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假使非还我不可,就是寄给我也行,也不必这样郑重其事的,还要她姊姊亲手转交,这不是成心气我吗?她不是这样的人哪,我倒不相信,难道一个人变了心,就整个人都变了?”

如果世钧沿着这种怀疑追寻下去,曼桢也就得救了。但是当他要求跟曼桢见一面被曼璐拒绝之后,他立即又觉得曼桢嫁给了张豫瑾,曼璐也就顺手推舟地假装默认。

最后世钧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好像曼桢变心去嫁给豫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他只能选择接受。

这样匆促地结束,与其说世钧是被曼桢伤透了心,不如说他害怕面对,他不仅没有勇气抗争,甚至连质疑的勇气也没有。

他迅速接受了命运的暗示与安排,了断和曼桢的情感纠葛,和他不喜欢的石翠芝结婚,选择了他不喜欢的工作。在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放弃中,世钧变成了自己曾经不喜欢的那类中年人。

这也是书中大多数人的命运,几乎所有人都将放弃当成常态。比如叔惠和石翠芝,明明两情相悦,但叔惠知道石翠芝家境阔绰,没有勇气追求她。

石翠芝倒是比叔惠更有勇气,一度在订婚前夕为他退婚,还想过去上海找他,只是被家里人截了回来,她的勇气在时光中逐渐消磨,最终顺水推舟地嫁给了沈世钧。

沈世钧和石翠芝正如这世上的大多数人,面对命运的洪流节节败退,最后按照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过了一生。而叔惠则去了美国。

曼桢不一样。曼桢是一个不放弃的人,对于人生她敝帚自珍,即便艰难困苦,她也绝不过违心的生活。

当初姐姐嫁给祝鸿才,她让妈妈不要再从姐姐那里拿家用,她一个人打三份工,以一己之力,对抗四面八方的贫穷。

被祝鸿才强奸并囚禁之后,所有人都放弃了她,她独自在曼璐和祝鸿才囚禁她的小屋里负隅顽抗,不肯就范。

然而不幸的是,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那个可怕的夜晚,让她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

在医院里生下孩子,她在同屋的一个孕妇的帮助下逃了出去,虽然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好在她毕竟是职业女性,靠一双手也能够养活自己。眼看生活就要重新开始,曼璐带着孩子来找她了,说是自己快死了,求曼桢回去嫁给祝鸿才。

女人常常为了孩子而妥协,曼桢却有一种新女性的气概,她坚定地拒绝了姐姐。然而这种气概也是有限的。

很快曼璐去世,从前的女佣告诉曼桢,现在孩子日子过得很不好,带他的仆人两面三刀,背地里简直像个晚娘。曼桢于是也不放心起来。

她知道祝鸿才不会把这个孩子给她,便一次次偷偷地到祝家附近探望。有一次,她看到祝家抬出一只小棺材,以为是她的孩子死了,后来发现是孩子同父异母的姐姐得了猩红热死去了,但她的孩子也被传染上了,发着烧。

曼桢跑到祝家,守着孩子,对自己说:“只要他好了,我永生永世也不离开他了。”这誓言,让她走投无路地嫁给了祝鸿才。

高洁又倔强的曼桢,终于还是选择妥协,嫁给了她那么厌恶憎恨的祝鸿才,这个情节特别令人痛心,因此曾经遭到很多质疑。然而,这世上有哪一个母亲,看着孩子身在险境而不肯赴汤蹈火,孩子是为人母者的终极软肋。

好在这种令人痛心的妥协,只是曼桢一时一地的选择,待到她从这种变动中逐渐恢复过来,依然积极地选择自救。

她带着孩子离开祝家,花很多钱跟祝鸿才打官S,中间的情形书中写得简略,但我们不难想象,曼桢一定是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说的结尾,曼桢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很不容易,但她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高洁,内心笃定,掌心温暖,足见她真是那个活得最像样的人。永远不自我放弃,永远做那个平凡却能自救的人。

关注、点赞、转发、在看,安排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