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话文化史| 我 们 #@&$ 为 什 么 说 脏 话 ?

 昵称52576270 2023-09-04 发布于河北

上一篇推送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脏话、有哪些脏话以及我们是如何学会说脏话的,这一篇会着重聊一下我们为什么说脏话、不说脏话会怎么样。

图片

脏话的作用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文明有礼貌、不要说脏话,小时候被大人抓到说脏话时往往还会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惩罚,那为什么在说脏话这件事上我们仍旧屡教不改、我行我素呢?

当然是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积极影响呀。语言学家Kate Burridge完美地总结我们为什么说脏话:“千万不要怀疑脏话的力量……一如大部分遭禁的东西,脏话有特别使人着迷之处。禁忌之物是令人作呕的、不可碰触的、污秽的、不可启齿的、危险的、令人不安的、令人兴奋的 ——但尤其是强而有力的。

1.

情绪发泄

仔细回想了一下平时我用脏话的时候,几乎都是在事情进展不顺利或发生意外的时候。这时,说脏话主要服务于情绪发泄功能。比如大脚趾踢到了桌角,这时,一句力道十足的”F**K“能及时地将我此刻承受的生理痛苦和悔恨自己不当心的心理痛苦同时发泄出来,发泄过后似乎真的就那么痛了呢。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能用其他情绪词(如,”哦,好痛!“”痛死了!“)代替脏话来发泄情绪呢?我们当然可以!实际上,在这种需要发泄情绪的场景中,最重要的是有通过一定行为把情绪发泄出来的动作,比如说话,而说什么往往没那么重要。韦津利将这种情境称为“语义真空”,而在这种真空状态下脏话往往会因为其自身携带的由禁忌力量而脱颖而出。为什么呢?

因为当类似意外发生时,我们往往会变得激动、容易失态,即失去平时那份花费了大量心力维持的冷静、理性的状态而让非理性的情绪占了上风,我们的决策机制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影响。高夫曼将这种失态称为“flooding out”(泛滥而出, 1959),即身体界限完整性的崩塌。上一篇中提到过的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关于“界限”对人类的重要性一脉相承。当界限消失,秩序被混乱替代,脏话在这种场景出现就显得情有可原了。其实我们哭泣时的眼泪也有同样的功能。这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通常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常使用咒骂词汇,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社会化教育就不鼓励他们用哭泣表达情绪。

一百多年前的一则著名漫画巧妙地将二者联系了起来。一位老太太问一个正在哭泣的小男孩:”你怎么哭了呀?“小男孩说:“因为我年纪不够大,还不能说脏话。”

科学证明,我们咒骂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与哭、笑、呻吟、痛苦时是一样的(Steven Pinker, 1994), 这说明这些表达形式都相对比价原始,或者说更接近人类的自然状态。

2. 

展示倾略性

咒骂最常见的应用场合应该就是冲突中了,此时前文提到过的几乎所有咒骂类型在这里都可以发光发热。而这时所用到的咒骂也被称为“战斗字眼”(fighting words, Jay, 1999)。既然用到的词汇都差不多,为什么它效果会差这么多呢?因为它们的“参与框架”(participation framework,高夫曼,1959)变了——

首先,当我们使用脏话展示侵略性时,这些脏话是社交性质的,针对具体对象的。而当我们用脏话来发泄情绪时,它们并没有一个具体对象(踢痛脚趾时可能会骂骂桌子), 也不需要任何听众,只是像打嗝放屁似的把多余的”气”发泄出来就好了。

学者们甚至在这类脏话下分出了两个小类别。一是服务于发泄情绪的侵略性脏话,它与前面提到的单纯发泄情绪的脏话唯一的区别就是它具有前文提到的社交性,说脏话的人需要把此时心中积压的强烈情绪转移、发泄到他人身上,所以有时真的不是因为骂人者和被骂者有什么矛盾,只是被骂者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另一种是真的心怀恶意的侵略性脏话,即骂人者真的希望被骂者遭受不幸。乍一看这种细分看起来是真的闲得蛋疼,但仔细想想我觉得它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比如,以后若是不幸卷入祖安场景,可以在更好区分对方或自己的意图后避免进一步冲突。

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法案强调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但这也是因言而异的,它并不保护诽谤、中伤、猥亵字眼、战斗字眼以及其它会引发直接危险的字词。然而,在一系列非常有趣的研究中,Dov Cohen和同事们发现或许说脏话能够解释不同文化中的暴力事件发生率。比如,在Vandello et al(2008)中,他们研究了美国南方成年男性间由于冲突造成的谋杀率比北方的更高,发现可能正是因为南方一直以来被视作“骑士之乡”,有着浓厚的骑士精神,非常重视礼节,所以这种相对严肃的文化氛围导致他们较少使用语言作为发生冲突时的出口而更容易直接上升到肢体冲突。他们用同样的逻辑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在重视礼节的文化中往往存在更高的男性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比如巴西(Vandello et al., 2003)。这个理论或许也适用于解释日本社会存在的某些极端行为现象。

3. 

社交性

研究表明,越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我们越爱说脏话,当然也要看实际情况中是否有以其他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在只有单一性别(如,只有男性或只有女性)的这种场合中比混合性别的社交场合往往含有更高脏话率。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得与同性别的人更为亲近,所以可能谈话氛围更加轻松,尤其与有异性陌生人在场的情景相比。

在社交场合,我们常用平时听起来刺耳的脏话来强调正面情绪,如惊喜(holy s**t, you’re the best!),让对话更为活泼生动。这时,我们对同一套脏话的使用方法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一种常见的变形是将其变为副词,如押韵使用(bloody beauty);另一种是将脏话作为中缀以表示最高程度的语气加强(fan-bloody-tastic!)。

这类脏话使用可以帮助快速消除社交场合中的陌生与距离感。你可能也经历过这种时候:在一个正式社交场合,原本大家都挺拘谨的,但如果这时有一个人在上台讲话时用到了几个脏话词汇,大家会不约同地笑起来,整个会场的氛围一下变得轻松愉快了不少。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愿意在这种场合带头用脏话的人向我们展示出了他乐于牺牲自己社交名誉来活跃氛围的勇气和诚意,所以大家更容易在这种情绪下放下防备。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脱口秀演员们常在段子里使用这条策略吧。而若这个人正好身居高位,则会让台下的小螺丝钉们感受到更强烈的号召,也想通过使用脏话的方式展示一种“我们是一伙的”社交团体行为

没有脏话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聊完脏话的三种功能,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它简直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啦?然而,有些文化中却是没有我们理解中的所谓脏话的。这意味着生活在这些文化中的人就一直一帆风顺、没有需要借助脏话抒发负面情绪的时候吗?我们可以看看以注重礼貌、没有脏话著称的日本社会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

当日本人不小心提到桌脚时,他们常说“好痛(いたい)!”,但他们也可以选择用比较不礼貌的表达形式(いてい)。当他们想要展示侵略性、中伤、侮辱他人时,他们也会使用如笨蛋”バカ“这种在中文里看起来挺温和的、似乎并没有什么力道的词,然而在日本人的侵略性咒骂场景中这却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词。所以韦津利说,日本人保护礼貌的方式,就是让无礼成为禁忌。

有意思的是,性相关语言在日本脏话中的存在感并不高。韦津利和其他学者认为这可能与日本的创世神话中直白的性内容有关。在这些神话中,日本的众多岛屿便是创世神的性交产物,有积极意味,因此,他们并不将性看做文化禁忌。

也就是说,日语有其特定的、符合其内部逻辑的方式来表达无理和侮辱,因此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咒骂词。但这绝不代表日本人不骂人。他们可以咒骂,只是运用不同的方式咒骂。这些差异由特定文化造成。

下一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为何女性相关词汇常见于脏话中?

相关文献

Dewaele, J. M. (2004). Emotions in multiple languages. Publisher (This would typically be the name of the publisher, e.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uglas, M., & Kalender, M. (1966). Purity and danger. na.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Anchor.

Manne, K. (2017).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andello, J. A., & Cohen, D. (2003). Male honor and female fidelity: implicit cultural scripts that perpetuate domestic viol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5), 997.

Vandello, J. A., Cohen, D., & Ransom, S. (2008). U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norms about aggression: Mechanisms for the perpetuation of a culture of honor.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9(2), 162-177.

Wajnryb, R. (2004). Language most fou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