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川 | 乡镇政府为何难以说服本地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旷达致远 2023-09-05 发布于福建

在国际和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东部和中部城市人才“内卷”严重的情况下,一些中部县城发布促进县域人力资源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试图以此激发县域范围的创新创业活力,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县政府的引领下,乡镇政府也进一步细化落实人才强县战略,试图借助假期开展“学子家乡行活动”,加快集聚大学生等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2023年7月在鄂中S县W镇调研期间,有幸跟随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活动。除了参与观察的调研人员以外,W镇内基本上每个村都派出了1-2名大学生、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者应届高中毕业生参与活动,他们大部分在省内的大专院校就读,少数来自211院校。活动分为现场观摩和集中座谈两个部分。现场观摩包括参观镇史馆和一个示范村的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以及一个近年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集中座谈环节,则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介绍W镇的情况和岗位需求,再由田园综合体的负责人分享回乡创业的历程和体会。不过据笔者观察,参加活动的年轻人似乎并不为之所动,在集中座谈环节基本在埋头刷手机,笔者这些外来的调研人员倒比他们听得认真,最后的提问环节也都因笔者等调研人员的发问交流而避免了冷场的尴尬。

那么,W镇都是从哪些角度切入来展现本镇的吸引力?为何又似乎难以说服本地青年真的将返乡就业创业作为自己的未来选择?

一、返乡有无经济机会?

(一)工业领域难以适合本地青年人才

W镇向本镇的这些年轻人重点展示的是,返回本镇发展可能获得的经济机会。经济机会首先依托的是本镇的区位条件。W镇强调本镇的交通区位优势,一是距离县城和地级市内的高新区都只有不到20分钟的车程,二是有2条国省道、2条高速公路和2条铁路穿镇而过。

在交通区位优势的基础上,W镇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和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格局,2022年四家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同时,W镇主要对接地级市高新区的产业链项目转移,重点以装备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相关产业为支撑。

W镇据此说明了本镇在工业方面聚焦的四个重点:一是建好工业集中区,确保园区环线道路的通车,以及厂房和倒班楼的建设;二是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组建招商专班,重点招引材料及装备制造项目;三是推动企业扩规升级,推动车间技改升级和新厂房建设,提升产能;四是加强经济指标调度,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谋划调度,加大招商企业落地服务,做好稳定性税源、机遇性税源市场主体和项目纳税指导服务工作,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用电量、项目入库、社会消费零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的各项指标任务。

在工业发展布局之外,W镇又分别介绍了本镇推动镇村建设的“四个示范”:一是公路沿线4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二是全域国土整治示范,包括2个村的新农村居民点建设、村道提档升级、耕地连片工程等;三是股份经济改革示范,推行股份经济合作社短期流转冬闲田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四是乡村休闲旅游示范,也就是参观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公路沿线形成集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旅游路线。

综合上述信息,大部分介绍基本与向上一级政府领导所做的工作汇报如出一辙,几乎都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进行说明,很少从大专生或大学生的切身角度出发提供信息。这也就难怪W镇的宣传难以吸引这些年轻人的注意了。

那么,从上述信息中,是否可以找到契合这些大专生或大学生发展现状的就业或创业可能?上述大部分信息,集中于说明政府正在努力引进各种成熟的工业企业,这与大专生或大学生创业有什么关系?大专生或大学生有可能在本地创办出成熟的工业企业,自己成为产业人才当老板吗?这些信息,除了说明年轻人有可能进入这些工业车间打工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而低学历的农民工都可以进入车间打工,年轻大学生和农民工一样在车间打工,不存在人才浪费吗?这些大学生也不大会选择在镇里的工厂车间打工。

(二)农业产业难以适合本地青年人才

既然工业领域基本只接受返乡青年就业而不是创业,那么返乡青年的创业空间就基本集中在了上述“四个示范”的介绍部分。把政府的相关介绍转换一种说法,就是:农村变得适宜居住了,农业生产也变得更加便利了,还有机会通过农文旅结合的创业方式发家致富。

但是,虽然农村的居住条件确实改善了,年轻人能不能在农村住得下来,还要看收入能不能与外出务工等量齐观。政府指望的是这些年轻人可以“子承父业”,和父母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或者合作社。但是W镇目前大部分土地都是种植的水稻和油菜,再加上基本农田政策和图斑整治政策进一步将土地的种植品种限定为大田作物,年轻人如果“子承父业”也多半要和父辈一样种植并不能带来多少附加值的大田作物。种粮并不需要高学历,大学生回村种粮,是否也会存在人才浪费?这些大学生多半也不会甘于选择回村种粮,况且他们根本没有种过地,一般对农业也没有多少兴趣。

(三)农文旅结合难以适合本地青年人才

那么,农文旅结合的创业路径适合年轻人吗?一般而言,农文旅结合的创业都需要一笔巨额资金投入。W镇宣传的那个田园综合体,占地3000亩,已经投入了1.5亿元,并且基础建设刚完成就遇到了新冠疫情,3年都没有游客。那个田园综合体之所以能挺过疫情3年,主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经营者自身所在家族创办多年的一家大型多头企业的资金打通使用和综合调度。田园综合体的老板所创办的集团,2010年就在W镇所在的地级市开始发展,如今旗下已有检测站、停车场、物流车队等多个分支经营业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此外,那个田园综合体依托多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经营项目,比如借助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资源,依托政府项目资金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结合农业生产的体验项目(钓虾、种稻等),用经营项目的多样化方式保证客流量,比如主动联系教育局和研学机构,一批400多人的小学生,收取500元/人的报名费,这也是一笔支撑田园综合体运营的收入。

即便如此,笔者参访时看到,田园综合体内部的娱乐设施不少已经掉漆、朽坏,园区维护水平不佳。再加上这里,天太热、下雨、工作日几乎都没有游客,如何获得可持续的经营收益,也令人堪忧。事实上,抖音的相关推介账号下,对于这里的消费体验也是风评不佳。如今,这里基本就是靠与“红色”“爱国主义”沾边的文化符号,套取政府资金扶持而延续生存。

总体上看,农文旅结合的创业路径,前期投入大,回本风险高。如果家里没有资本积累,也缺少政府关系,一般的年轻人根本无法在这条道路上创业。如果被招聘到那个田园综合体,他们也至多成为长期的园区管理员,这个岗位其实也不需要多少学历。因此,大学生也是不会选择在这里就业的。

综上,就经济机会而言,对于年轻的本地大学生,本地没有适合他们创业的机会,也没有与他们的学历相匹配的就业机会。就算本地引进再多产业,如果没有与本地大学生群体的学历、能力和意愿相匹配的行业,指望这些大学生能够回流本地建设家乡,也只能是空谈而已。

二、返乡有无政治机会?

(一)无法沉淀

在经济机会以外,W镇组织委员重点向参会的本镇大学生青年介绍的是返乡就业的政治机会。比如,通过选调或者考公的方式进入本地县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或者先在基层的村级或社区工作,边干边准备,然后再通过考公或者招录的方式流动到乡镇或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选调生的服务期是2年,2年之后就可以调动或者离开乡镇。在同等条件下,选调生在提拔方面具有优势。

从这位组织委员的介绍内容来看,本地青年返乡就业只不过是为了在本地寻找一个合适的政治机会,其目的在于将来更好地离开本地。从政策的本意来看,吸引本地人才返乡的政策目标在于留住人才。但在实际的操作话语中,似乎本地还是只被定位为一个跳板,“留住”只是暂时的,“沉淀”在本地是难以做到的,向外“流动”仍然是不可更变的通奏低音。

(二)通路狭窄

这位组织委员1995年出生,今年28岁。她2017年大学毕业后,作为选调生,在县城的城关镇担任了2年纪检干事,后于2020年进入党政办,负责综合协调和材料撰写。由于省委组织部委托地方管理,这次调动时向省委组织部做了请示。

2021年,她来到W镇担任组织委员,等于进了领导班子,由县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科员由乡镇管理)。这次调动是因为乡镇领导换届,前一任组织委员(1984年生,男,未婚)由于工作能力一般,平调到县档案馆任副局长,正好空缺了这个职位;又由于领导班子对性别比例、年龄有要求(班子要至少配一名30岁以下人员,一名女性);更由于她“工作比较稳”,在党政办工作期间经常跟书记、镇长汇报,换届时领导自然想到了她。要知道党政办只有2人,一个带妇联人事工作(她),一个带拆迁(一个1990年的男性,没有任职,相当于主任身份,比她早上班一个月,当过老师。笔者调查时还在那个城关镇当党政办主任。据她推测,他想在城区等晋升位置,不想到乡镇来)。

每年年底书记、镇长的所有材料,还有人代会、党代会的报告,都要由她写一万多字出来,以至于她需要“就同一个内容,要换三个不同的框架表述”,那段时间她“做梦都在写材料”。而她则表现出“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抗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还不会把人得罪”的优势。

据这位组织委员的介绍,在乡镇政府工作的待遇方面,2022年的工资改革带有“劫富济贫”的性质:年纪大的领导干部,年薪缩减,有的甚至可达2万元;年轻干部的工资相应调增。干部的工资构成大概包括3个方面:一是绩效工资,即年末奖金,评优有2万元,非优有1.6万多元(以前可多达5万多元)。二是基本工资,相应于职务和工作年限而有差异,平均为每月5000多元。三是津补贴,每月有1500月。综合而言,扣除医保、公积金,每个月到手7000多元,一年可以到手10万元左右。这位组织委员评价自己的工作状态,认为“工作没什么压力”,她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感到非常满意。

不过因为这位组织委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反思能力较强,其个人经历和感受并不具有代表性。事实上,即使在本地争取体制内行政岗位,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而且晋升通道也并不宽裕。本地虽然从2016年开始施行“五类人员进班子”,主要从大学生村官、事业单位站所长、村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其目的在于为基层干部提供成长空间,化解他们升迁无望、自觉没有任何前途的失落感,同时吸引本地人才、熟悉本地情况的干部留在本地建功立业,但往往招录名额极少,并且招录频度基本与5年一次的换届同步。因此,只有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较好的运气,以及经济方面不高的个人追求,返乡和留乡才有可能成为个人的政治机会。

三、返乡有无价值机会?

发现在大城市未必能够获得的人生价值,是说服本地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另一个思路。不过由于价值的合理化认定具有相对主观性,并且价值的实现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或政治基础作为前提条件,单纯主张一种价值只能是一种个人意见,未必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一)清闲感

负责宣讲的那位组织委员,主张一种慢生活的价值和态度。她认为,像北上广深那种一线城市里忙忙碌碌的996生活不是她想要过的理想生活。她也经常听她在一线城市的年轻朋友讲,工作日每天上下班要在路上花费2个多小时,房价和消费水平又高,买的房子就像自己的一个旅馆,只能晚上睡一下。节假日累得摊在床上不想动,更不用说带着家人孩子出去旅游散心了。与其如此,她认为不如返乡就业,消费成本低,生活负担也不重,生活节奏也较慢,这样的身心状态才会相对健康。

从上述叙事逻辑来看,她将慢生活背后的清闲感视为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的确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正过上了慢生活之后,又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养老状态”,似乎一辈子就这么一眼望得到头,许多年轻人并不想提前变成这样。他们宁愿在拥挤的城市蜗居,在繁忙的上下班路上耗费几个小时,也不愿意返乡过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相对清闲的生活。

(二)奉献感

奉献感是作为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获得的一种独特价值感。那位组织委员介绍,她在县城关镇工作后,就赶上201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非常忙,并且前3个月的工资不发,直到后面才给。但她在工作中体验到强烈的奉献感,这让她感觉到她的工作充满意义。

她说,她那段时间负责帮联3个贫困户,经常需要为他们购买慰问礼品,登门上户和这些贫困户拉家常。她记得有一个贫困户是来自河南的移民户,有个60多岁的奶奶,不识字,每次上门都听不清她讲的是什么。但她还是积极帮这位老奶奶落实政策,帮她报销医疗保险,帮她的孙女争取奖学金,帮她们联系种子公司购买黄豆,甚至帮她们整田犁地。后来她去看望这位老奶奶,老奶奶总是会问她要不要把种出来的一些黄豆或者花生带一些回去。像这样懂得感恩的贫困户,特别会让她体会到一种深切的价值感。

不过,村里除了这类懂得感恩的贫困户之外,还有一些难缠户。年轻人也听说了不少帮联干部为这些难缠户劳心费神却还因没有满足其更高的诉求而被举报的事例。年轻人还听一些村干部说,干什么也不要干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老百姓现在难搞得很”。在这些故事的映衬下,那位组织委员给出的对于返乡价值机会的说明,就显得不全面了。或许返乡进入公共部门工作之后,应对大量形式主义工作的无力感,以及应对难缠户的疲劳感,就会迅速冲淡工作之初所体验到的奉献感。习惯于掌握多方信息之后再做选择的本地青年人才,并不会轻易将组织委员宣讲的内容当做事实的全部。

(三)创造感与开放感

创造感是“干事创业”所能带来的直接价值体验,这一点也是那位田园综合体的负责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而提出的返乡创业所能获得的重要价值。他虽然本科专业与艺术相关,但从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做生意,毕业后尝试过6~7个职业领域,也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最后选择放弃在一线城市的工作,回乡创办这个田园综合体。

他说,打工没有创业难,而只有创业所带来的“从0到1再到100”这个过程中蕴含的创造感,才能给他带来兴奋和满足。但据他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考察,他发现“从0到1的公司已经很少了,而从1到100的公司很多”,很多年轻人都在上班打工,做着优化和完成从1到100的过程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在他看来“没有意思”。而返乡创业,给了他实现创造感的机会。

他还说的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不要以为身在大城市,你的视野就是开放的。如果在大城市你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上班族,你的视野并不开放,相反只是局限在狭窄的两点一线之间。程式化的打工生活,让你与城市的开放体系相隔绝,你的视野被锁定和封闭起来了。而返乡创业,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视野走向封闭。因为创业需要多方考察和学习,比如他就曾经去过多个地方考察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经验。因此,只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即使返乡也可以拥有开阔的视野,并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不过,创造感和开放感所带来的价值感能否具有可持续性,还要看这种创造感和开放感能否转化为一种成功的创业实践。前文已述,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资本和权力的全力托举,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创业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全国范围来看,农文旅结合发展能够实现稳定经营和持续盈利的地方也屈指可数,其成功也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目前,W镇这个田园综合体能否实现回本还有待观察,就现在的经营状况而言也并不乐观。虽然创造感和开放感对于本地青年人才来说,是两个让人感到兴奋的价值,但能够长久承载这两个价值的机会,在乡镇空间范围内总体而言还是太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