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枢神经系统的非炎症性脱髓鞘疾病——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昵称66398640 2023-09-05 发布于北京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demyel inationsyndrome,ODS )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非炎症性脱髓鞘疾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 CPM)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CPM最早于1950 年首先被报道:一位38岁的男性酗酒患者突发痉挛性四肢瘫痪和假性球麻痹,尸解发现其脑桥底部两侧有对称性类似蝙蝠的病灶,病理显示不伴炎症反应的脱髓鞘改变。1962年发现髓鞘溶解不仅发生在脑桥,也可累及其他部位,如小脑、外侧膝状体、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等部位,约占CPM的10%,称为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 EPM)。单独EPM出现较少见,大多数以CPM、CPM/EPM的形式出现。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常见的诱因有慢性酒精中毒、肝移植后、严重电解质紊乱及快速纠正史,其他包括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妊娠呕吐、厌食症、放疗后、垂体危象、营养不良、严重烧伤、脱水状态、肝功能衰竭、败血症、淋巴瘤及癌症晚期、出血性胰腺炎等。


渗透性脱水学说

血钠浓度降低,水随着渗透压梯度进入脑细胞,脑细胞通过容量调节反应和渗透压调节防止脑水肿的发生。所以慢性低钠血症患者可以无脑水肿表现。当快速纠正慢性低钠血症,由于Na+、K+等无机盐以及谷氨酰胺、肌醇、牛磺酸等有机溶质不能快速进入脑细胞,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增大,可能引起脑细胞急剧脱水,导致少突细胞凋亡,出现髓鞘溶解。


渗透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学说

渗透压变化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渗透性损伤,导致血管源性水肿和髓磷脂毒性因子释放,从而血脑屏障破坏,有害物质透过血脑屏障导致髓鞘和少突胶质细胞脱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