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之我见——结构化知识&阅读语篇

 新用户79795753 2023-09-05 发布于贵州

九月份第一天,与各位小伙伴相聚腾讯会议,开启新的学习之旅,91日我们共读的是新课标附录部分的最后一个案例(P188-194),9年级阅读语篇研读与教学设计“To the South Pole”(2课时)。领读人:张朝珠老师

导读问题:

1.案例中多次提到结构化知识,请思考:结构化知识从哪里来?怎样构建结构化知识?怎样运用结构化知识来辅助教学?

2.本案例的语篇研读中,对语篇的文体特征和逻辑结构分析比较详细,在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帮助学生做关于阅读语篇的写作手法,语言特征和逻辑结构方面的分析?

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语篇多角度、深层次研读的基础上,为教师将研读结果转化为一系列循环递进的课堂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怎样将语篇研读结果转化成课堂学习活动。

共读分享:通过对案例的梳理,张老师认为,在之前的语篇研读中,What 部分采用的是白描式手法,但是在本案例中不仅梳理了语篇的整体内容,如在探险过程中的困难,每个困难的解决方法;how 部分,作者运用了序数词实现语篇的链接,使用多种时态表达写作的意图。

(我的思考:阅读语篇,不同于前面课例的读写语篇,阅读语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个人感觉是这样。而且阅读语篇是安排在初中阶段,结合文本特点,如本案例是一篇记叙文,但是在小学阶段我没有看到过不同题材的阅读语篇(也许孤陋寡闻),我们知道文章类型除了记叙文,还有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些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学到的。)

结构化知识在案例5中其实就有所提到。那么什么是结构化知识呢?王蔷教授认为结构化知识也就是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结构化并不是指的语法结构,也不是词汇结构,而是认知结构。结构化知识的形成首先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思维的可视化表现。结构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同样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基于结构化知识进行学习,单元育人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深入,学生学习更主动。例如我们在学习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一单元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概括、整合语篇信息,教师可以发现,单元中的句子无论是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皆是指向如何了解一个人的,通过提炼结构化知识,为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多种工具(如可视化图形或信息结构图)获取梳理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奠定基础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呢?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标题、课本配图的方式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以及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快读等领会文章大意,在讲解语篇的过程中,可以呈现视频或者图片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而不是直接依靠中英文的翻译。

因为自己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在把握重点的时候有些不清楚,同时也是不熟悉的。对于也读语篇的研读自己是需要再进行分析的,阅读语篇还是要根据文本的题材进行分析。所有的课例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模仿的参照,但是想学学习还是需要扎扎实实进行案例的实操,共读课标结束了,接下来的书目是《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其中提到的一些是适用于我们的英语课堂。课标中前面的章节我会陆陆续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更新,还请大家提出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