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允炆一继位就削藩是否明智?答:正确,只是没能把握好时机

 历史研究室 2023-09-05 发布于江苏

每次谈论朱允炆削藩失败,大部分都认为是他过于心急,在自己没有打好基础培养好势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削藩,最终丢了江山。

说实话,朱允炆削藩其实是没问题的,刚继位削藩也是一个明智的事情,错就错在没把握好时机,过分地利用文官去压制军功贵族和藩王们,其次用人方面也有问题,李景隆这种明显有问题的人还让他守卫城门,不输才怪。

靖难之役

当然这种局面也有部分是朱元璋的原因,朱元璋称帝后,对自己的太子朱标那是一个倾力培养,给朱标配的班子都是自己的得力属下,比如左丞相李善长就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等等。

而随着朱标逐渐长大,朱元璋又让他处理政务,努力提高他的能力和威望,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对朱标的喜爱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一个足够优秀的继承人。

毕竟朱元璋生于乱世,深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继承人能镇得住场面,可以说朱元璋的忧患意识很强。

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极力加强太子的权威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明初皇帝和太子的双头政治格局,也让朱元璋和朱标有了一些冲突,但在强势的朱元璋这里,这些冲突根本不算冲突,但恼火肯定有的。

这也是为何朱标死后,朱元璋既没有选择已经有军功和班底的儿子,也没有选择朱标的原配次子、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的原因。

朱允炆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外孙,没啥复杂的人脉,这样朱元璋就可以避免和一个强势继承人冲突的可能性,但也导致朱允炆成为一个弱势的、在军事系统没啥根基的继承人

而朱元璋统治的基本盘是什么呢?是军卫所和军功贵族。

明初设立五军都督府,每一个都督府分统若干都司、卫所,都督府负责掌管军籍、训练士兵,各设左、右都督为最高军事长官。

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无调兵权,仅掌兵籍、训练和军政,兵部则掌握军官任免、升调和军令,但不统兵,军队的调遣权和最高统率权则归于于皇帝。

遇到战事,兵部在各地卫所调兵,皇帝则任命公、侯、伯或都督官将帅为统兵将领总兵官 , 发给印信。战事结束后,总兵交还印信 , 军归卫所。

至于京城的卫军不专统于某一都督府,他们分属于五军都督府 , 是为了防止将帅专军搞兵变。

另外朱元璋设立卫所军户制,实行屯田自养,规定边地卫所军十分之三守城,七分屯田;内陆则二分守城 , 八分屯田,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卫所兵员已经有一百二十万人,开垦的田地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应天府附近的卫所

要知道当时每五户中就有一户是军户,军户中出一丁为军丁,军丁可以娶妻生子,一个军户至少三个人,所以说卫所军户制和军功贵族才是朱元璋统治的基本盘,而他则使用层层相互制约的架构,让朝政大权集中于他一人之手。

但制度是好的,但人心总会变的,基于利益的原因,卫所里的小军头不可避免的会和军功贵族们相互勾结,好在朱元璋手上还有通过科举从社会中吸收来的文官集团,让军功贵族和文官集团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出于实力和掌兵的原因,军功贵族较为强势,自然得打压一下,但军功贵族是朱元璋的基本盘,打压太狠,皇权就不稳,为此朱元璋采取了两个措施进行打压。

首先就是扼杀掉已经勾结的和有勾结迹象的大臣,尤其是军功贵族,这也是朱元璋多次屠戮功臣的原因。

其次就是安排自己的皇子们到各地就藩,让自己儿子镇守地方,战时统领军队,替代一部分军功贵族的职能,毕竟儿子总归是自家的,日后叛乱,不管输赢,天下还是姓朱的。

军功贵族和文官集团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朱标在还能镇得住场面,但朱允炆是一个弱势的继承者,为了让他平稳继位,朱元璋必须加大打击军功贵族的力度,一帮老臣也是在这个时候没能善终的,而原本军功贵族负责的一部分战争职能,只能让藩王去完成,变相地加强的藩王的力量。

到朱允炆继位后,他发现自己在皇族里地位较弱,而且在军事系统的根基也不深,只能选择文官来支撑自己的皇权,因此只能一再的重用文官,不仅如此,他还得打压势力不断膨胀的藩王们。

而且朱允炆必须快速地削藩,因为明初还有不少对外战争的需求,尤其是尾大不掉的北元,如果朱允炆慢慢来,就需要派藩王去应对外敌,到时候藩王势力更是尾大不掉,平添变数。

明初的藩王,九大塞王负责边境

这也是朱允炆刚登基就急切切地想要削藩的原因,他也看到问题的所在,但一昧的依靠和重用文官早就引起了军功贵族的不满,而同样不满的还有被打压的藩王,他们可是皇权在军事系统中的重要支撑,没了他们皇权就如同断了一条腿一样。

这也避免不了军功贵族和藩王之间的暗中媾和,前期李景隆不断送人头,宁王部下也集体归降了朱棣,至于各种神奇的大风天气更扯,一次就算了,还多次。

朱允炆的用意是俘虏朱棣,这才下了不杀朱棣的命令,但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朱棣在箭矢中能够多次逃命,这帮军官没有一点猫腻是不可能的。

朱棣实际控制的地盘并不大

实际上朱棣实际控制的区域很小,战争潜力远不如朝廷,却能够一路突袭南京,而守卫南京的城门的还是接连败仗的李景隆,他直接打开城门,朱棣非常顺利地进入皇城。

所以说朱允炆的败笔在于过多的压制军功贵族集团,选择文官加强皇权理论上也没错,但明初的军事系统还处于上升阶段,这时候打压这个系统注定是要失败的。

其次就是对待藩王太苛刻了,要么废为庶人,要么圈进,换做是谁都要抗争一把,要是温和点,只夺权不夺地位,至少藩王们的抗争不会那么激烈和决绝。

反观朱棣,他的削藩是非常成功的,朱棣本身就是马上打的天下,组成了以自己为首,辅以靖难功臣构筑了新的军队体系,加上有对外征战的需求,朱棣又多次亲征,扩大了军队规模,解决了藩王倒台后的权力空白,这个解决不好,军事系统同样也不会不稳。

朱棣

其次就是对外藩王,只是夺取了军权以及更换封地,至于该给的地位和生活一个不差,大部分藩王只求富贵,对于坐天下还没那么渴求,所以能够安安稳稳地接受朱棣的削藩。

所以说朱允炆削藩有问题吗?没问题,错就错在过多的利用文官压制军功贵族集团,逼迫军功贵族集团和朱棣的暗中联合,其次就是对待藩王们过于苛刻,自己一棍子打死,最终丢了江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