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间叶性软骨肉瘤

 Joy2023 2023-09-05 发布于浙江

病史介绍

36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可耐受,无进行性加重。

辅助检查

盆腔MRI平扫 增强提示:盆腔左侧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附件来源可能,间叶组织来源待排,两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

大体所见

(盆腔肿瘤切除标本)灰白灰红肿物一枚,体积:8cm×6cm×4.5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局灶质硬疑似钙化。

镜下形态

图片

图1,低倍镜下,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瘤组织由深染区和淡染区构成,深染区、淡染区交错分布

图片

图2,低倍镜下,深染区细胞常围绕血管呈周细胞样排列,似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图片

图3,中倍镜下可见分化较成熟的透明软骨岛,周围由分化较差的原始间叶细胞排列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图片

图4,中倍镜下可见分化较成熟的透明软骨岛及周围原始间叶细胞。

图片

图5,高倍镜下显示分化较差的原始间叶细胞呈小圆形、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细胞胞质较少,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图片

图6,高倍镜下原始间叶细胞分化较差,呈圆形、卵圆形,细胞胞质较少,而软骨成分一般呈低级别改变(软骨细胞密度小,核轻度不规则,核分裂像少见)。

图片

图7:A,软骨区域S-100阳性;B,瘤细胞NKX3.1弥漫核阳性;C,瘤细胞膜弥漫强表达CD99;D,瘤细胞NKX2.2弥漫核阳性。

其余免疫组化结果:WT-1(-),AE1/AE3(-),CD56(局部 ),Des(-),Ki-67(增殖指数约20%)。

最终诊断

间叶性软骨肉瘤。

图片

讨论

定义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软骨肉瘤,恶性程度高,镜下由分化较为成熟的透明软骨小岛和未分化的小圆细胞构成。

ICD-O编码

9240/3

流行病学

占所有原发性软骨肉瘤的2%~4%,间叶性软骨肉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0~30岁高发,男性略多;

可发生于任何位置,颅面骨是最易受累位置(50%),其次为肋骨、胸壁、颅骨和脊柱以及四肢远端,也可以发生在软组织或者脑膜。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是主要的临床症状,病变如果发生在颅内或脊柱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则相应症状较为明显。约15%的病例出现症状时已有转移。

病理特征

(1)大体表现

肉眼通常为边界清晰的灰白或者灰粉色肿块,直径0.9-30cm,质硬或者质软,局部可有明显的软骨样表现,局灶可见出血、坏死及钙化等。

(2)组织形态学

镜下主要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未分化或者低分化的小圆/短梭形原始间叶细胞和高分化透明软骨岛。

原始间叶细胞一般呈圆形、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细胞胞质稀少,核浆比高,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区域细胞酷似Ewing肉瘤细胞,部分区域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呈周细胞样排列,似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其间可见散在分布的高分化透明软骨小岛,软骨小岛大小不等、分布不均,部分软骨小岛分化成熟,可见软骨陷窝,部分软骨小岛分化欠佳,细胞类似于未分化小圆细胞,透明软骨岛有时局灶出现,有时则可以占据肿瘤大部分。

免疫表型

原始间叶细胞常表达SOX9,细胞膜不同程度表达CD99,但不表达FLI-1,细胞核可以表达NKX2.2,但不具有特异性,有文献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相关标记物NKX3.1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帮助[3];高分化软骨岛成分表达S-100。

分子遗传学

几乎所有的间叶性软骨肉瘤都存在HEY1::NCOA2融合,而在其他软骨肉瘤中不出现,可以用于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特别是在穿刺标本中。

治疗与预后

预后较差,极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治疗包括手术、辅助化疗和放疗,若手术不能完整切除,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风险。

鉴别诊断

(1)Ewing肉瘤

小细胞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胞质少,可伴有坏死及出血,不会出现软骨成分,免疫组化NKX2.2,CD99和FLI-1阳性,特征性EWSR1基因断裂和EWSR1::ETS家族融合基因等检测可帮助鉴别。

(2)其他骨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

包括CIC重排肉瘤、伴有BCOR遗传学改变的肉瘤和EWSR1-non-ETS融合的小圆细胞肉瘤等。穿刺标本时,如果没有明确的软骨岛组织学提示,依据未分化的小-中等大小细胞特点及分布方式,鉴别诊断因难,分子检测有助于鉴别。

(3)去分化软骨肉瘤

有分化好的软骨区域,有高级别肉瘤区域,两种区域常截然分开,界限清晰,肉瘤成分异型性明显,多数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纤维肉瘤或骨肉瘤。分子检测HIEY1::NCOA2有助于诊断。

(4)淋巴瘤及浆细胞骨髓瘤

密集的小细胞片状分布,常出现细胞挤压,可以伴有出血及坏死,没有血管外皮瘤样排列,没有成熟软骨岛,特别是免疫组化LCA、CD20、CD3、CD38、CD138等可帮助鉴别。

(5)小细胞骨肉瘤

肿瘤性小圆细胞直接成骨,成骨多数为蕾丝样骨或不规则骨样基质,虽然小圆细胞可以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但无软骨岛形成。SATB2,S-100,SOX9等有一定帮助,明确鉴别还需要依靠分子检测。

参考:

向上滑动阅览

[1]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 5th Edition. Soft Tissue and Bone Tumours.

[2]丁宜,黄啸原主编《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骨与关节疾病》 第1版_2021年

[3]梁娟,钱璐,薛凤麟,李婷,谭永兴,周红萍,边莉. 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 [2]10:1171-1173.

[4]Syed M, Mushtaq S, Loya A, Hassan U. NKX3.1 a useful marker for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Ann Diagn Pathol. 2020;50:151660.

作者

图片

张转敏 宝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住院医师

西临床病理住培医师

审校

图片

吴建锋 主治医师

附属西病理科

病理学教研室 讲师

陕西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分会 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 委员

专科方向:淋巴造血、软组织肿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