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知识丨如何预防足跟痛

 sunjinxi 2023-09-06 发布于河南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医学上称为跟痛症。河南省周口淮海医院手足外科医生陈鑫说,足跟痛常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足跟局部疼痛,一般不出现红肿或仅有局部红肿。疼痛较轻时为短暂性轻微疼痛,休息片刻就会好转;疼痛较重时为持续疼痛,时长可达半个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此外,超重者、扁平足者、重体力劳动者、有足外伤史者,也容易患足跟痛。

一、足跟痛的发病原因

1.局部炎症

足跟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是导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包括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等。

2.跟骨“骨刺”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骨关节会逐渐磨损,关节软骨会出现代偿性增长,直至钙化,形成“骨刺”。跟骨是人走路、负重时的着力点,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产生劳损,进而造成无菌性炎症,导致足跟疼痛。

3.痛风

痛风患者的早期症状也有足跟痛,会伴有指、趾关节疼痛和肿胀,且每当进食肉类等高嘌呤类食物或过度劳累后,病情会加重。

4.足跟部脂肪垫萎缩

中老年人的足跟部脂肪垫会萎缩,弹性下降。跟骨在无脂肪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会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5.跟骨内高压症

跟骨受退行性病变影响,其内压会升高,导致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

二、足跟痛的预防措施

1.热水泡脚

坚持每晚用热水泡脚,也可用中药红花、透骨草等煎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注意水温不要过高。

2.注意防寒保暖

天气转冷时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风寒侵袭足部。

3.选择合脚的鞋子

尽量选择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子。鞋底要有一定厚度,且外硬里软。鞋垫可选用纯棉制品。若足部有“骨刺”,可在鞋垫对应的地方挖洞,减轻“骨刺”对足底的压迫。

4.劳逸结合

不要过久站立,不要过度行走,避免以足跟部为主的剧烈活动,减轻足跟部负担,防止足跟部过度疲劳。

5.适度活动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足跟部周围组织的退行性病变。

6.高钙饮食

食用含有充足钙质的食品,如奶制品、豆腐、虾米皮、海带、紫菜、海藻、芝麻酱等,可预防足跟痛。

7.控制体重

一般来说,体重超重的人更容易患足跟痛,因此应保持正常体重,减轻足跟部压力。

(原载于2023年9月5日《周口晚报》8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