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小宝的“光”

 马尔的视觉 2023-09-06 发布于安徽

去古睢书院感受它的书卷气,童声是最美妙的。那些孩娃摸摸碰碰书,或者拿彩笔涂鸦,便是一片霞光过来。

种子是悄然种下的,你不知它哪一刻会出芽。“熏陶”的意思就是埋头培土、浇水,无需急于求成。

这一段操持办油画展、各种班开课,继续完善书院设施,忙得团团转的古睢山长沈怀远,千头万绪中还不忘大力推介省城合肥举办的一个盛大茶事活动“庐州之光”,赞它办得新颖、高端、有格局。

我翻看这场引人瞩目的公益茶会盛典,二十五席茶桌,逾二百位嘉宾,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饮酒、诗歌与绘画等等。一群庐州茶人,因挚爱这一盏清茶而相聚,将庐州不同茶馆的美学思考共同呈现出来

茶会确乎有想法,有设计。宋韵雅集再现了宋式生活美学;传统中式里体验静谧自然茶境;新派茶饮中找寻一缕微光,连接未来、链接过去。

想要表达与传递即生活、 亦艺术的文化理念。

举办者显然有企图心,欲将茶事点燃成火炬,庐州之光”这样的茶事中开启生活品质与趣味的文艺复兴;借一杯茶,传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照耀彼此,点亮庐州。

愿以自然之心,呈现生活美学。

我看罢便有些不解:与小城相距二百多公里的合肥的一场茶文化的聚合、展示活动,与你古睢书院何干,与你山长老沈又有何关联呢?他对我大发感慨:这是一位从淮北走出去的小姑娘的作品。

缘来在此。

我在图片上看那女娃,有几分敢于作为的朝气,亦有些沉稳做事的定力。

当时就猜想,可能老沈并不认识这位小姑娘。

堂主作为小城的文化使者,他有一特异功能,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和他人由不相识到熟朋友的过渡。他从来不把陌生当回事情,具有拉近关系的自然亲和力。我等在他跟前,简直就是缩手缩脚的社恐。

和老沈几乎同时在古睢书院见到了“庐州之光”创办人关小宝,他俩开聊就跟老朋友一样。

关小宝是小姑娘小名,其知名度要超过大名我的直觉,“关小宝”名好,喜庆而琅琅上口,易标识。以此名做文化,未来可期。

茶算是关小宝的奇遇。淮北有茶人、茶事也是这十年的事情,家住温哥华的关小宝,成长期并无茶文化熏陶。她先是在合肥做设计,遇茶而沉溺、沉迷,一发而不可收拾地沦陷进去。待跳出三界外看茶,便觉得无论从生活理念、茶事氛围、文化传播,都有自己拓展空间的地方,便在合肥开了一家五六百平的茶空间,现代中式新格调,从此正式学习茶经。

庐州之光”并非是关小宝专事茶文化的开篇之作,她做《中国茶经》、“小宝访茶”之类的视频节目,边学便探索路径。

当初策划庐州之光”,她深知赢得业内共识的重要,一一跑遍合肥各大茶馆、茶空间,拿出庐州之光策划方案来争取认同,想汇聚众多茶人,合力打造出一项安徽茶业的文化盛事,形成品牌与传统。

合肥茶界,人家见你首先就有“关小宝”是谁的疑问;没名头对你就半信半疑。知其半路出家,一心推举茶文化,又生几分敬意。茶界传统,在商言商,文化只是促销手段;碰到的这个关小宝,不怕烧钱,专要抬举茶文化品质,展开茶生活的趣味,将手段当成目的,不免刮目相看。

原定百人的庐州之光公益茶会,第一场报名入场的茶人便超一倍。各种媒体蜂拥而至,庐州之光”大放异彩

此次专程从合肥过来拜访沈山长,就是想在古睢书院复制庐州之光”模式,添加小城棒棒茶元素,搞一场“皖北之光”大型茶事活动。

与沈山长推介文化的念想一拍即合。

某种意义上讲,关小宝和沈山长都是自带光束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甘于一日一日平平庸庸地不放光。“皖北之光”的约定,就是要把身上的文化能量投射出去。对他们来说,这是使命,也是宿命。

作者相关文章

蜈蚣岭纪事|老刘

茶人的路途

与老董约茶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