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贞:品味舌尖上的《论语》孔府菜

 新用户7391BFGL 2023-09-06 发布于安徽

品味舌尖上的《论语》孔府菜

安徽   文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齐鲁大地,我们看到孔子的经典名句。儒家传统文化也在这片土地不断流传。

  这个暑假我与单位几位同事应山东曲阜籍同事邀请,做客山东曲阜,游览了著名三孔景区,并品尝了曲阜香格里拉酒店主打的孔府菜。

  众所周知,曲阜是孔子的出生地,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东方圣城, 礼仪之邦”的美誉。除了名胜古迹外,孔府菜也是远近闻名。

  在这座空气中氤氲着圣贤的气息,散发出墨香的古城,特色饮食也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语金句,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

  孔府菜是孔子后裔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官府菜系,鲁菜最具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

  从孔府菜的名称就能看出匠心独运,蕴含礼仪文化。比如:鲁壁藏书、诗礼银杏、麒麟御书、一品锅、一品豆腐等等。每道菜品,自带儒雅之气!

  孔府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烹调技艺,广泛吸纳宫廷、官府和民间烹饪技艺的特点,从山珍海味到瓜、果、菜、蔬都能烹制出美味佳肴,独特经典,自成一派。孔府菜上至精湛的官府菜,下至百姓家常菜,淋漓尽致的表现。一道价廉物美的一品豆腐也能带你品出孔府菜的美味。

  孔府菜不仅在色香味美上下功夫,而且在造型上也是颇费心思,选料、刀工、火候、原料、摆盘、形态都极尽讲究。连菜品名字,也掉足书袋,典故层出。

  孔府菜的盛器,也可谓是精美至极。有银、铜、瓷、玛瑙等各种材质的器皿,盛菜因时、因馔而异。象形古餐具 除有鹿、鱼、鸡、鸭等动物状的餐具以外,还有元宝形、八卦形、云彩等形状的器皿。置于席间,参差罗陈,相映成辉,彰显意境。

  《论语》里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典籍。《论语》的思想精髓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思想,主张个人修养和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而智慧的孔府后裔集思广益新创此菜,用冬瓜雕制成书形状的“论语”菜品,内装各种精美食物,封面上刻“论语乡党篇”。用食材制成的毛笔和笔架,令食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品味《论语》的哲理,学习孔子的思想。

  “孔府三套汤”,被称为孔府菜汤中之最。选用母鸡、鸭和猪肘子,经三次反复调制,经数小时炖成,故以此得名。炖汤的水选自圣尼山的山泉水,炖汤的器皿选用密封性好,受热快,散热慢的紫砂锅。三套汤是孔府菜汤中的精品,肉质软烂香醇,汤汁浓香鲜美,慢饮细品,让人意犹未尽……

  孔府菜提倡科学饮食,强调营养健康,重视饮食的时与节、量与度,凸显儒家文化。

  “鲁璧藏书”这道菜,选用抻面卷虾肉炸制而成,口感酥脆鲜香,益气健脾,鲜美的滋味在唇齿间升华。

  孔府菜文化韵味浓厚,菜名常与典故或传说相联系,富有传奇色彩。

  孔门讲究诗礼传家的重要性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被后人称作“诗礼垂训”!

  “诗礼银杏”是一道孔府传统名菜。其名也颇有来历。孔庙中的两棵银杏 ,栽植于宋朝年间,历经千余载,依然枝繁叶茂,遒劲挺拔。特别是那棵雌银杏,浓荫半院,千百年来春华秋实,果实累累。据传说,那株雌银杏之所以茂盛不衰,是因为受了孔子圣灵的佑护,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银杏树所结的果实,大而饱满,香甘异常。由此,“诗礼银杏”成为孔府菜中的珍品。成菜呈琥珀色,口感酥烂香甜、清香淡雅,且有开胃健脾、老少皆宜。

  “诗礼银杏”,借此纪念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垂训,寓意深刻。

  在孔府宴具有北方的豪迈风格,方桌高椅、华贵奇巧、精美绝伦;大盘大碗、肴满馔丰、中正大气。

  孔府菜摆桌序列分为头菜、大菜、行菜、饭菜、面点、果品等。头菜,是指一桌宴席中最重要的一道菜,它的价值比重、位置以及烹调工艺和器皿配备方面都具有首要的意义。

  孔府菜是一种不止于诗礼满腹的美食,它是一种承载了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它是一种展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传奇。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习惯把幸福变成美食,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上。人们不仅追求要吃饱,更要吃得诗意、吃得文化、吃得哲学。

  菜品亦如人品!世间之人,表里同华者使人敬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却令人不耻。过去小孩子念私塾,开篇就要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做人与做菜同理。

  坐在孔府餐桌前, 抚今追昔、谈笑风生。你难以拒绝那份美食与宾至如归的感受。礼仪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样在饮食方面得以充分体现与传播。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文贞,作品有散文,诗歌,游记,杂文百篇,散见于《作家联盟》《作家故事》《皖人春秋》《鸳鸯河畔》《安徽工人日报》巜安徽青年报》纸媒及各大网络平台,代表作品《理想生活中的“给予”》《潮爆时趋摆地摊》《晒秋》《雪中赏梅》《小米线做出大文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