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富林,一个可“时空穿越”的地方 晚清的江南水乡——千年前的石器时代 民国的青砖红瓦——明清的白墙青瓦 小家碧玉的园林——恢弘壮丽的皇城王府 ...... 览尽古代到现代的精彩瞩目 ![]() ![]() ![]() ![]() ![]() ![]() 广富林的建筑风格 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到明清 通过古建筑去畅想曾经的辉煌 ![]() 在广富林文化遗址内 有一处富林少年村 可以带领孩子们探寻古建筑之美 对话陶艺大师,去看藏在指尖的艺术 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千百年来的灿烂文化 走,一起寻宝去~ 趣闻·广富林 早在6000年前松江的原住民便在广富林一带繁衍生息,至4000年前,最早一批黄河流域的来到此地,与原住民共同创造了广富林文化。 ![]() 从整个广富林文化遗址的主出入口——朱雀门进入,一起开启一场广富林经典古建筑之旅。 ![]() 走过一座石桥,眼前便是民国和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青砖红瓦、传统牌楼很是气派!虽是后人修建,处处彰显设计师的匠心之作,精美的雕画比比皆是。 ![]() ![]() ![]() ![]() 向北望去,有一根巨大的柱状雕塑,它的名字叫做“骨针”,是广富林发掘出的代表性遗迹,连接了古今的骨针,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 ![]() ![]() ![]() 穿越樱花林,眼前这座出檐深远的寺院,就是知也禅寺。它是典型的仿唐建筑,也是上海唯一一家供养五方文殊菩萨的寺院。 ![]() 寺院的后面藏着一座宝藏锦鲤池,伸手摸摸,好运气常伴身旁哦~ ![]() ![]() 隔壁的富林塔是不仅是广富林的地标,也是标志性的佛塔建筑,仿汉唐风格的“三重塔”建筑,三层四角木结构楼阁,塔基石板栅栏、塔身木护栏。 ![]() ![]() 带着所有疑惑,我们一起走进广富林,在这里揭开尘封数千年的古建密码,下面会去哪里呢?走着~ 趣观·古千秋 说起广富林文化遗址 自然不能错过神奇的水下博物馆 整个展览空间均设置在水下,展厅设计以“时空之旅”为理念,进入展馆给人以踏入地下和走向远古的暗示。 ![]() ★ 走访丨考古遗址发掘现场 ★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广富林地区,当地的村民在开挖河道时,意外挖到一大堆陶器碎片。1999年,村民在开挖池塘时,又发现了墓葬随葬品。 经过文物部门多次研究,发现这个新的文化遗存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征,因此,这类遗存被命名为“广富林文化遗存”。 ![]() ![]() ★ 探究丨海陆变迁早期文明 ★ 在7000~10000年前,广富林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古海岸在冲击成陆地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出地面隔绝海水的一道道天然屏障,为先民的生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可以看到下图是一处保存较好的一间建筑遗址,墙体由粗壮木柱支撑、细木条抹泥后形成,先民这样的做法究竟有哪些好处?散落地面的陶罐又有怎样的用途?可以在行走中慢慢寻找答案。 ![]() ![]() ![]() ★ 重现丨古代先民的生活足迹 ★ 当环境逐渐适宜人类居住,先民以原始村落形式居住于此,可以仔细观察北方地面式建筑与南方干栏式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 ![]() 展示馆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蜡像等形式,跨越时空,真实又巧妙的再现了明清时期松江府城的繁华景象及民国时期的独特老上海建筑风情一一呈现眼前。 ![]() ![]() ![]() 趣玩·富林陶 眼前,这座被青草覆盖的圆顶建筑 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座古窑 这里就是——富林少年村 ![]() 拾级而下,进入建筑内部 一面由无数大小不一的瓦罐组成的巨墙 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在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大国匠心 ![]() ![]() 这里的陶艺体验一改往日的拉坯制作,采用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泥条盘筑,古代先民常常在制作大型生活用陶时采用该方法。 通过制作古代南方常见的干栏式建筑,更好感知建筑特点与风格样貌,感受过去时光,再次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 ![]() ![]() 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国传统陶艺有初步的了解。 ![]() ![]() 找个时间,带上孩子 一起游览“上海之根”广富林 从远古到近现代 深入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资料:人文松江 编辑:刘玉清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