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振勇 | 如何针对竞争对手,进行拦截式专利布局?

 新用户82908zIt 2023-09-06 发布于上海

产品是企业满足用户需求的手段,每个市场需求背后可能会有多种不同满足需求的方式,因而产生多个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在形态上不具备可比性。

例如解决消费者口渴的需求可以是水、咖啡、茶等各种饮料,也可以是饮水机、咖啡机等各种制作液体饮料的机器。 液体饮料与液体饮料制作机器具有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但满足的是同一个市场需求,同样存在对消费者的争夺。

绿山咖啡K-cup

大家都知道星巴克和绿山咖啡都是满足用户喝咖啡的需求。其中星巴克的定位是在实体店中提供现磨咖啡,所以经营成本会增高。而绿山咖啡则采用咖啡机+K杯的方式,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咖啡,在使用便捷性的同时,一杯绿山咖啡的价格也仅是星巴克价格的三分之一。

这里其实解决了同样喝咖啡的需求,但是由于这种产品形态或者产品服务表现形式发生巨大变化。那即便星巴克积累了再多的专利权有难以逾越的专利壁垒,但绿山咖啡换了种产品形态可能也就用不到了,因此星巴克现有传统的竞争策略基本上都会失效起不到作用。

颠覆式目标产品或者跨界产品完全出乎焦点企业的预料,星巴克也没想到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当绿山咖啡这种产品出现以后,星巴克才知晓对现有市场产生的影响,这时你用原来正常的商业竞争手段都解决不了它时,你再跟他拼价格、拼质量、拼服务那都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上面了。

因此,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焦点企业不仅要考虑到同类产品之间造成的竞争威胁,还要考虑满足同样市场需求的不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星巴克要想解决与绿山咖啡的竞争问题,不妨可以考虑围绕绿山咖啡的咖啡机或者K杯做外延式的专利申请,研究你的产品本身存在什么缺陷,未来有可能到哪些地方会去升级,会去改造的,预先就把这些专利给申请起来,以通过专利手段实现对绿山咖啡的围堵。

那这种如何通过专利解决来自不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呢?

这时就需判断,当我们无法采用地雷式布局还是围墙式布局进行应对时,需要一种全新的专利布局策略,即拦截式布局来应对来自不同类产品的竞争。

这是通过专利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当然这个方式的距离能不能实现或者怎么去操作,这是后面具体的问题了,但是至少得理论上或者逻辑上这个是成立的。这就是专利布局的方式解决构建的专利壁垒强度的问题,壁垒能不能有效的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

拦截式布局与前两次讲到的地雷式布局和围墙式布局方式截然不同,拦截式布局的核心并不是围绕焦点企业的标的产品或者焦点企业产品可能的实现方式来实施专利布局,而是围绕颠覆式目标产品或者跨界产品来布局专利,要布局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可能会用到的专利,与标的产品形成竞争的其他类产品创造一种反制性和封堵性的力量,实现对该产品的围堵,从而达到反制和封堵竞争对手。

这里反制指的是当竞争对手对我方发起专利攻击时,我方可以采用所部署的反制性专利反告对方,以迫使对方取消专利攻击行动,增加谈判筹码,或者弥补被控侵权赔偿的损失。

封堵是种竞争性行为,常用在颠覆性竞争场景下,由于颠覆方的产品形态迥异于我方,常规的竞争手段失去效用,而且积蓄的专利也无法对其进行打压和限制。此时就只能采用拦截式布局策略,后发性部署专利让后对他进行封堵。

而实施拦截式专利布局其中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是焦点企业从其他人手上采购不同类产品中采用的专利,利用所采购的专利来限制或者打击对不同类产品的厂商,从而维护自身的市场。

但专利采购存在很大的或然性,一方面不一定存在对不同类产品的厂商形成约束的专利;另一方面,即便是存在对不同类产品的厂商形成约束的专利,专利的所有人也未必愿意出售,即使出售,价码可能太高,不经济或者焦点企业未必能承受。

因此,相对而言焦点企业围绕不同类产品进行专利申请的操作性更强,也更为经济和可控。而围绕不同类产品进行专利申请的方法包括:

(1)分析颠覆式目标产品或者不同类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技术实现方案,将这些可能的技术方案申请为专利;

(2)分析颠覆式目标产品或者不同类产品未来可能升级或改进的方向,以及研究这些升级或者改进方向中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将其申请为专利。

将颠覆式目标产品或者跨界产品这些可能的技术方案申请成为专利,从而实现对颠覆式目标产品或者跨界产品企业的制约,形成制衡。

由于围绕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技术做专利布局,拦截式布局的难度会比地雷式布局和围墙式布局的难度更大,投入也会更大。因此为了增加拦截式布局的命中率,提高反制和封堵效能很重要,这里可以注意两个关键性手段:

1. 尽可能将拦截式布局的专利通用化、底层化,这样可以显著增加竞争对手采用的概率,提高其规避的难度。

2. 标准化,将所布局的专利上升为国际标准,借助国际标准的强制性采用机制,成功实现反制或者封堵。

拦截式布局抢先将不同类产品中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申请为专利,针对的是未来而非当下的市场竞争问题,拦截的成功率取决于对不同类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评估和预测,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甚至唯一的市场竞争手段。

拦截式专利布局要求对技术发展趋势有很好的把握,在竞争对手未来专利申请方向上进行专利申请。这样一方面可以跟对手进行交叉许可,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拦截式专利布局针对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的薄弱环节,集中火力攻开一个突破口,以争取与竞争对手谈判的机会或降低被诉的风险。

除了上述用途外,拦截式布局也可以用于同级别竞争对手之间的制衡,其核心是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抢先部署竞争对手产品中可能采用的专利,从而建立制约竞争对手的手段,当竞争对手对焦点企业发起专利诉讼时,可以予以有效的反击。

如果您有对围墙式布局还有其他不解或想法,或想在市场获得更强竞争优势,可以关注“大贾知本”联系作者给您完善专利管理体系,提高专利壁垒强度,让专利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





联系作者

贾振勇律师,曾在华为等公司从事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和服务工作20余年。擅长创新产品的专利保护布局、超级专利研发等。善于从商业视角分析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工具、让知识产权为利润做贡献,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尤其擅长创新产品的专利保护、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构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商业运营等。
迄今已为华为、腾讯、中国移动、南方电网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数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