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月份细胞病理学科内疑难病例讨论

 JUN1854 2023-09-06 发布于江苏

2023年7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细胞学室全体医师、规培医生/进修医师每月一讲的疑难病例分析会本次由郭会芹主任医师主持,参与讨论的有张智慧主任医师,赵焕副主任医师,科内全体医师及全体进修医师和规培医生。

此次会议郭会芹老师分享了日常工作中收集的9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FNA)疑难病例,包括2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双向性滑膜肉瘤,1例淋巴上皮样癌,1例骨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涎腺导管癌。

郭会芹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细胞学室主任医师

图片

其中进修医师屈冬松总结了一例右上颚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与细胞学同行们共同学习分享:

屈冬松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主治医师

图片

临床影像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男,65岁,发现右侧口腔硬腭肿物1月余,无明显症状

临床影像资料:CT示右侧上颚椭圆形结节,考虑恶性,双侧颈深区多发淋巴结。MRI示右侧软腭肿物,考虑恶性。

镜下所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低倍镜:细胞成分比较单一,缺乏粘液背景;细胞成片状排列,粘附性好。

高倍镜:细胞呈立方状,柱状,核圆形,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少数细胞胞浆内似有空泡。

图片
图片
图片

细胞蜡块 HE染色  4X,40X

细胞学诊断

诊断思路:本例细胞形态单一,可以考虑涎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缺乏黏液基质,也没有明确的肌上皮细胞,不支持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另外细胞没有明显的异型性,也不考虑高级别的恶性肿瘤。由单一形态的细胞构成的涎腺肿瘤主要有:腺泡细胞癌,嗜酸细胞肿瘤,黏液细胞占比少的黏液表皮样癌。细胞蜡块可见囊状,实性巢状排列的细胞,可见少部分胞浆有空泡的细胞。结合患者发病部位及形态,试做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以协助诊断。

图片
图片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

黏液细胞标记阳性:CK7(3+)

表皮细胞标记阳性:CK5/6(2+),P63(1+),P40(1+),CK7(3+)

鉴别诊断标记阴性:Calponin,CD117,DOG-1,S-100,SOX-10,GATA-3,AR

阳性:Ki-67(+5%)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倾向黏液表皮样癌,低级别。

组织学诊断

(右侧硬腭肿瘤)

涎腺上皮来源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黏液表皮样癌,中级别。肿瘤最大径2.2cm, 未见明确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

免疫组化组化结果显示:CD117(-),calponin(-),CK5/6 (2+),CK7 (3+),DOG1 (-),EMA (2+),Ki-67(+5%),P40(1+),P63 (1+),SMA(-),S-100 (-),GCDFP15(-),Mammaglobin(-),SOX-10(-)。

特殊染色结果显示:AB/PAS(+)。

图片
图片
图片

切片中可见大片巢状及囊性的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黏液样细胞成分较少,局部肿瘤细胞呈透明样变。

文献复习

涎腺细胞病理学米兰报告系统[1]中,黏液表皮样癌(MEC)的细胞学诊断标准如下:

MEC是一种腺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特征为出现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和杯状细胞型黏液细胞,细胞比例因组织学级别而异。此外,MEC 可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和嗜酸细胞等表现。

·细胞数量因肿瘤级别而异。

·由杯状细胞型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混合组成,低级别肿瘤含有更多黏液细胞,而高级别肿瘤以表皮样细胞为主。

·核非典型性不一,从轻度(低级别)到明显(高级别)。

·不同程度地出现嗜酸细胞、透明细胞和柱状细胞。

·低级别和中等级别肿瘤具有囊性成分背景,富含细胞外黏液。

·约20%的病例出现淋巴细胞。

总结

黏液表皮样癌(MEC)是最常见的成人和儿童原发性涎腺恶性肿瘤, MEC 组织学分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

低级别 MEC的细胞学标本中通常有丰富的黏液背景、坏死性囊内容物和少量散在的温和表皮样细胞,低级别 MEC是最容易导致假阴性诊断的涎腺 FNA之一,多数病例会被诊断为黏液囊肿或囊内容物。如果仅获取囊液,穿刺标本应被归类为意义未明的非典型[1](Ⅲ类)。应尽力对囊性涎腺病变可能出现的任何实性区域进行穿刺。任何含有丰富黏液背景的涎腺穿刺标本都应谨慎判断,以排除低级别MEC。

高级别MEC的细胞学标本富于细胞,以明显的非典型性表皮样细胞为主,这些细胞拥挤排列成片或团。高级别 MEC的诊断恶性明确,但是分型诊断比较困难。最常需和高级别MEC进行鉴别的是分泌性癌(SC)和导管腺癌。SC更多见的是继发性SC,涎腺原发性SC极为罕见。

中级别MEC的表皮样细胞呈温和而有黏附性的片状排列,但细胞排列拥挤,细胞边界清晰并有致密蜡样胞质。中间细胞为柱状至多边形,呈扁平片状排列,比表皮样细胞的核质比更高。杯状型黏液细胞有丰富的空泡状胞质,核质比低,核呈凹陷偏位,可单个出现,可夹杂于成片表皮样细胞之中,或成团出现。出现嗜酸细胞、透明细胞和柱状细胞等其他细胞成分可能增加诊断难度。中级别MEC诊断肿瘤容易,但黏液细胞不明显时分型困难,需要和腺泡细胞癌,分泌型癌,嗜酸细胞肿瘤,上皮肌上皮肿瘤等鉴别。

图片

注:PAS-D-抗淀粉酶 PAS; S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MHC-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

Calponin-钙调蛋白;ACC-腺泡细胞癌;AdCC-腺样囊性癌;IGMEC-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SC-分泌性癌;EMC-上皮-肌上皮癌;MC-肌上皮癌;ME-肌上皮细胞;EP-上皮(腔面)细胞;SQ-鳞样(表皮样)细胞;MUC-黏液一分泌细胞;MUCIN-黏液。

参考书目

[1]   威廉·法金.《涎腺细胞病理学米兰报告系统》,2022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刘彤华.《刘彤华诊断病理学》,2018年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 马海玥

监制 张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