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严重被低估的景点——先农坛

 黄之中 2023-09-0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清朝皇帝在京城有九坛八庙

其中的九坛分别是

天坛 地坛 祈谷坛 朝日坛 夕月坛

太岁坛 先农坛 先蚕坛社稷坛

其中的天坛和祈谷坛在一个坛区

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圜丘和祈年殿

而太岁坛也和先农坛在一个坛区里

先农神坛



先农坛:皇帝亲耕“一亩三分地”的地方

在北京中轴线的南端

距离天安门广场约6.2公里的地方

坐落着一处坛庙建筑群

那里是古代皇帝

亲耕“一亩三分地”的地方

图片

先农坛

一个严重被低估的景点

一览中轴线独有的壮美

图片

北京先农坛坐落于永定门大街西,与天坛东西相望。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山川坛”。

嘉靖十年(1531年)于内坛墙南部建天神坛、地坛,形成先农坛现今的格局。

明万历四年(1576年)改山川坛之名为先农坛,设置先农坛祠祭署,铸先农坛祠祭署印。清代,先农坛之名沿用,并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祭祀先农神的坛台先农神坛,即是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

图片

俯瞰先农坛

坛为方形,一层,南向,砖石结构。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或亲临或遣官在此祭拜先农,随后到“一亩三分”的籍田中行田礼,扶犁亲耕。

图片

太岁殿

图片

太岁殿是供奉祭祀太岁神的。据说,太岁神是木星,是值年之神。每年十二个月,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将神,按月轮流当值主事,东西两庑殿各六位,共十二位,成龙配套,像人间一样有完备的组织领导系统。 

 图片

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庆成宫

图片

庆成宫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当时叫做“斋宫”,是皇帝祭祀亲耕前斋戒的地方。但是从建成后基本没有使用过。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称为“庆成宫”,成为皇帝行耕礼后,休息和犒劳随从百官茶果的地方。庆成宫前殿有宽大的月台,可以举办祭祀礼仪活动。

图片

图片

神厨院与宰牲亭

图片

神厨院落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准备牺牲祭品及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地方。

图片

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五)。

图片

☝神厨库院内的东边的六角的井亭

宰牲亭院落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时宰杀牺牲的地方。室内明间正中心有一洗牲池,池上下都有排水口,宰牲过程中产生的毛血等物可流入其中。

图片

宰牲亭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悬山顶,这种形式在国内现存的明代官式建筑中是罕见的,被誉为“明代官式建筑中的孤例”。
图片

神仓

图片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为神仓。明清时期,皇帝亲耕的田收获下来的粮食就储存在这里,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

图片

为了使这些粮食免遭虫害,防止发霉,在建筑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筑上使用雄黄玉(三硫华砷)彩画,颜料有巨毒,可以驱虫;为了便于通风换气,防止谷物发霉,在仓房上都开有气窗。

图片

俱服殿、观耕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

图片

具服殿、观耕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位于太岁殿南侧。

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砖石结构,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

图片

台北大殿为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

图片

台南是皇帝亲耕田,即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的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图片

雍正皇帝在先农坛行耕礼(局部)郎世宁绘

皇帝“亲耕”的田为什么不大不小,非要定为“一亩三分”?据传有两种说法:

一是取其象征之义。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与当时中国的行政区划有关,计有十三个行政区划,时称“十三都司”,所以取了“一”和“三”作为田面积。

北京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照古制,皇帝亲耕时要右手扶犁,左手执鞭。

图片

先农坛台

图片

先农坛台位于开放的古坛区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坛台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

图片

图片

天神坛与地祇

图片

天神、地祇坛是明嘉靖时期根据典章制度改革的需要,于先农坛内坛南门外增建,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的丰收,成为中国古代重农尊祖思想的体现。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目前尚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移入博物馆内,以绿色植物示意地祇坛原有形制。

图片

坛在坐北朝南的一个四周围墙围起的大院子里,坛为两座,东是天神坛,西是地祇坛。两坛同高,面积却不一样,天神坛比地祇坛小了近一半,都有围墙,围墙上都夹三座棂星门,并立石龛。

天神坛的石龛在北面,白色,雕流云、海水江崖纹,为风、雨、雷、电四天神。地祇坛石龛在南面,五座,青白色,三座刻山形,为五岳、五镇、五山神;两座刻水纹,为四海、四渎神。坛东坛西还各有石龛,东为京畿山川神,西为天下山川神,有地方,有全国,照顾得很周到。

图片


图片

知道多一点

图片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农祭农活动发展的顶峰时期,祭祀亲耕制度周密详备,整个仪式隆重有序。从先农坛所保存的清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和亲耕图及有关典籍上,可以看到其过程极其庄严繁复。

每年仲春亥之日前一个月,就要由礼部报请耕日及从耕三公九卿官员名单,由鸿胪寺在先农坛田两侧立好典礼仪式及从耕官员的位置标识牌。

前二日,皇帝开始斋戒,三公九卿以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一应人等皆在家斋戒二日。耕前一日,皇帝在紫禁城中和殿阅视祭奠祝文、耕谷种及农具后,由太常寺官和顺天府尹在仪仗乐队护卫下送至先农坛,分别安放在神库和耕所。

之日,清晨,皇帝着礼服乘龙辇出紫禁城,午门鸣钟。皇帝到达先农坛后先去具服殿盥手,然后至西侧先农神坛祭拜先农。祭拜之后,皇帝到具服殿更换龙袍准备亲耕。

礼部司官三挥红旗,礼部尚书跪奏皇帝出具服殿,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然后,皇上右手执耒,左手执鞭,耆老二人牵耕牛,鸿胪寺官宣布仪式开始,皇帝步入“一亩三分地”亲耕。紧跟在皇帝身后的顺天府尹手捧青箱,户部侍郎握种播撒,种下稻、黍、谷、麦、豆等五谷杂粮。皇帝三推三返完成耕礼后,户部尚书与顺天府尹跪受耒、鞭,分别放置犁亭、鞭亭。

皇帝登观耕台,从耕三公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九推九返之礼。当礼部尚书奏报“耕礼成”时,乐队奏导迎乐《祐平章》,皇帝方可起驾离开先农坛……

嘉庆皇帝秉耒执鞭时耕牛“抗旨”罢耕“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对于祭祀先农和耕礼,历代皇帝都不敢怠慢。清雍正四年(1726年),曾颁旨全国省府州县厅设先农坛行耕礼。为了保障亲耕典礼的顺利进行,清雍正以后,皇帝还要先到现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演耕地”里演练一番。

即使这样,一次在嘉庆皇帝亲耕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耕牛发起牛脾气,死活不肯耕地的“意外”。

据《清实录》记载:嘉庆二十年(1815年)三月,嘉庆皇帝来到先农坛,按照古制祭祀先农并准备躬耕。

这天伴驾的有睿亲王端恩、克勤郡王尚格、庆郡王永璘、礼部尚书穆克登额、吏部侍郎佛住、刑部右侍郎熙昌等人。在一亩三分地上,顺天府为皇上和大臣们准备的耕犁、牛鞭、耕牛、谷种等已经摆放就绪。

这时,歌咏禾词声气,鼓乐齐鸣,皇上穿着龙袍一手扶耒,一手拿起赶牛鞭,驱牛亲耕。没想到,那几头拉铧犁的牛竟敢“抗旨”,不论皇上怎样驱赶硬是一动不动。御前侍卫十余人挟裹着牛,连拉带拽,才协助皇上勉强完成三推。轮到三公九卿从耕时,耕牛仍是不听使唤,要么纹丝不动,要么四处乱窜,把三公九卿折腾得狼狈不堪……嘉庆皇帝龙颜大怒,当天就下令将负责调教耕牛的大兴县和宛平县的知县沈守恒与张洽“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尹专辖人员费锡章、兼管刘鐶之及有关官员,也全部“交部严加议处,所有此次一切例赏,概行停给”。

以上来自 天安门印象 公众号。


先农坛——神秘的角落

图片

深度北京

从一条中轴线,开始


燕京旧梦


神州先农第一坛


“春始东耕于藉田,官祀先农

先农即神农炎帝也”

——东汉 卫宏《汉旧仪》


二月二  龙抬头

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
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谷丰登太平秋

——北京童谣《二月二龙抬头》


先农坛,北京传统中轴线外城西侧
与天坛东西对称的皇家祭坛

图片

<先农坛(左)、永定门(中)天坛(右)的选址,体现了“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城市设计理念>

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

太岁、天神(风云雷雨)、地祇(岳镇海渎)诸神

举行耤田大礼的专用祭坛


图片


  【明清两代帝王,即使贵为“九五之尊”,每年开春,也都要到先农坛来当一天农民。亲领文武百官,在此完成对先农的祭享,彰示“农为国本”“重农敬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等传统理念,躬耕以劝农。在古代,农业的丰歉将直接关系到民生安稳和国家政治安定,因而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重视祭祀农神,以求五谷丰登、社稷永祚。】

经坛墙分割,先农坛又被分为内坛、外坛
因历史变迁,目前外坛已是建成区
古建筑集中于内坛(现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内坛和庆成宫占地面积为26.4万平方米

图片

先农坛现存“一亩三分地”原址

共有3座坛台:观耕台、先农坛、地祗坛(残件)

5组古建筑:太岁殿、神厨、具服殿

神仓、庆成宫


图片


  【先农坛,一反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模式,坛内整体建筑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建筑布局按照皇帝的祭祀活动展开设计】

图片

<清代皇帝亲祭礼服>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为“山川坛”,“悉仿南京旧制”,合祀山川太岁诸神。明嘉靖九年-十一年(1530-1532年),嘉靖帝“大礼议”,实行天地分祀。在山川坛南部增建了天神坛、地祇坛。山川坛,更名“神祇坛”。明万历四年(1576年),神祇坛更名“先农坛”。后经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1753-1754年)的大规模修整,先农坛建筑布局最终定型。先农坛历经600年风霜,是我国古代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祭农场所,和传统“敬农文化”的重要载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先农坛

先农,即远古神话中教民耕种的农神

或谓炎帝神农氏,或谓后稷

明初后,神农氏成为先农坛祭祀的唯一农神


图片

<神农助耕,翻拍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神农氏为三皇之一

汉代开始与炎帝的传说相结合

合称“炎帝神农氏”


图片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一万年前。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都与农业密切相关。祭农文化和农神崇拜应运而生。炎帝神农氏部落,是我国第一个由渔猎转入农耕的氏族部落,炎帝神农被视为我国农业文明的开创者(化身)。设坛祭祀先农,最早始于而后,汉、魏晋南北朝皆在京都设坛祭祀先农。古代帝王祭祀农神的祭坛,经历了“帝社”“王社”“耤田坛”“先农坛”等名称及形制的变化。】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局部>


  【民间,自古便有祭祀炎帝神农氏的习俗,多地建有神农庙、五谷庙。后稷,在明初以前与炎帝神农氏一样接受历代帝王祭祀,在北方民间影响较大,形成“南有神农,北有后稷”的祭祀分布格局。另外,广受民间崇拜的土地神,也是与农业紧密相关的神祇之一。农神崇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包含中国在内的世界六大古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第安)均出现了农神崇拜的现象。】

图片


先农神坛,坐北朝南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清乾隆时重修

为露天祭祀先农的专用祭台


图片


农神坛,边长15米多,高1.5米

为砖石结构一层方形平台

八阶,四出陛


图片

祭祀时,坛上设黄色帷帐

内供先农神位

神位前,供奉各种礼器


图片


天神地祇台,原址位于内坛南门外

是天神坛和地祗坛的合称

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用以祭祀天神、地祇诸神


图片

<天神地祇台棂星门 翻拍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原天神坛、地祇坛形制已无存

两坛各剩不完整棂星门石柱尚在原址

地祇坛9座山岳江海纹石龛

于2002年移入内坛保存


图片


石龛中心由冬青、紫叶小檗组成花坛

再现地祇坛昔日风貌


图片

  
【地祇坛祭祀诸神总览:
五岳之神: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五镇之神:中镇霍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
五陵山之神:(明代)基运山、翊圣山、神烈山、纯德山、天寿山;(清代)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
四海之神: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之神:东渎淮河、南渎长江、西渎黄河、北渎济水;
京畿名山大川之神:泛指国都行政区划内的大山大河;
天下名山大川之神:泛指国土范围内的大山大河。】

图片


  【五岳五镇四海四渎,源自古代民间的山川崇拜,亦是历代帝王最看重的祭祀内容之一,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即为代表。《史记·封禅书》有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五岳表天,五镇表地,五岳五镇,实为华夏文明能够布化所及的范围,通俗地讲,就是一种宣告主权和领土的符号。历史上,五岳五镇多次易主(例如,古南岳为安徽天柱山,后被废,改成如今的湖南衡山),是因为华夏文明布化所及的范围被拓宽了。因此,岳、镇被看做是古代皇权和国家社稷的象征。】

图片


图片
图片
太岁殿
太岁神,又称“太岁星君”“岁星”
掌管一年时令、人间祸福之神
明代,祭祀太岁被正式纳入国家典章序列
以求太岁星君辅国安民

图片

图片


  【我国古代数学、天文等科学来源于农业生产,也服务于农业生产。古人创造的历法、时令、节等均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太岁,其实就是天上的木星,太岁信仰源自天体崇拜古人观测星象,发现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便称其为“岁月之神”(东汉王充《论衡·譋时篇》记载:“太岁,岁月之神。”),宋时太岁已经出现人格化。后来在道教的发展中,太岁星君演变为六十花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有六十个组合,合称“六十甲子”),六十年轮临人间当值。遂对历代历史人物进行“封神”,最终产生了六十位太岁神。太岁在民间极有威望,民间极其忌讳冲撞太岁,有“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等说法。

图片

太岁殿院落,坐北朝南

其占地面积约9076平方米

由拜殿、太岁殿和东西厢房组成

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图片


图片


太岁殿,又称“太岁坛”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

或遭遇水旱灾害时

在此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


图片


  【太岁殿,在明嘉靖以前,还供奉城隍、天神、地祇等神灵。嘉靖十一年(1532年)开始专祀太岁。清代,每年元月太庙祭享日和十二月祫(xiá)祭日在此祭祀太岁。明初,太岁神享有帝王亲祭的荣耀,但之后地位逐渐下降,到清代仅负责雨雪盈亏,几乎等同于天神。太岁殿院落,在位置上位于先农坛内坛建筑中心,明初地位之高可见一斑。是我国现存的祭祀自然神祇太岁神的最高祭祀场所。】

图片


拜殿,是太岁殿院落的穿殿

为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木结构建筑

面阔七间,进深九檩

前置宽大月台,六级,三出陛


图片


图片


图片

<50年代初,拜殿前还存有铜鼎、铜缸。现仅存八个汉白玉云龙纹旗础>


太岁殿,是太岁殿院落的正殿

为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木结构建筑

面阔七间,进深九檩

六级,三出陛


图片


图片


殿内置一汉白玉须弥座

即“太岁坛”


图片


太岁殿雄伟高大

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


图片


院内东西各有两座悬山顶厢房

面阔十一间,前出廊


图片


图片


东西厢房连接太岁殿与拜殿

围合成一个气势非凡的四合院落


图片


图片


焚帛炉,位于拜殿外东南侧

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
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拱券门

作焚烧纸帛祭文之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具服殿

具服殿,建于1.65米的高台之上

面阔五间,进深九檩

为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木结构建筑


图片


图片


具服殿,前置与建筑等宽月台

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

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

图片

<具服殿内乾隆手书的内牌匾“劭农劝稼”>


图片

观耕台,位于具服殿正南方

两地位于同一轴线上

是皇帝观看大臣耕作的观礼台


图片


观耕台,明代初建时为木制高台

每年耕耤大礼前临时搭建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为砖石结构


图片


观耕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

地面方砖细墁

台面围绕龙云雕刻汉白玉护栏


图片


八级,三出陛

台阶均饰缠枝莲花浮雕

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

琉璃砖上刻有花草龙图案


图片


  【天子扶犁亲耕的田地称为“耤田”(耤,同“藉”),在耤田中举行的以天子亲耕为主要内容的典礼称为“耤田礼”。耤田礼,发源于远古氏族社会,在古代作为一项国家典章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诗经》和《礼记》有大量相关记载),绵延千年。汉代,是耤田礼和祭祀先农合二为一的开端,称“耤田享先农”。明清两代是我国祭祀礼仪发展最为完善的时期,祭农、亲耕之礼被抬升至稳固国家政权、巩固统治地位的重要位置上,形成了一套隆重有序、周密详备的祭祀亲耕制度。】

图片

<北京市文史馆藏纪清远、卢平绘《躬耕藉田》局部,翻拍>


亲耕田(耤田),紧邻观耕台南部

是皇帝亲耕、行耤田礼的地方

面积一亩三分(约为800平方米)

即大名鼎鼎的“一亩三分地”

图片


图片

<高粱,别称“蜀黍”>


  【民间俗语“一亩三分地”,意指“自己的势力范围”,出处便来自先农坛这块“皇帝的自耕地”。但最早的耤田并不是“一亩三分”,据载,在周代,耤田多达千亩(约合现在的三百亩)。先农坛的“一亩三分”是如何确定的,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仅有两种说法。在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奇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考虑到皇帝是天子,亲耕不能过于劳累,因此设计“一亩三分”这个最小的土地面积作为耤田。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与当时中国的十三个行政区划(十三都司)有关,“一”“三”借以指代全国

图片

<明清耤田礼仪区考古遗址>


  【清代是我国祭农活动发展的顶峰时期。由满族人创立,而满族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但令人意外的是,满族统治者深知“王权之本在乎农桑”,尤其重视农本。他们不仅继承了明代的祭农传统,并且高度发展了“耤田享先农”的制度,且具有浓厚的满族特色,为其统治中华近300年打下了基础。据《清实录》记载整理,清代皇帝先后亲耕(100次)和遣官代耕多达250次。其中,“长寿王”乾隆皇帝,行耤田礼次数为历代帝王之最,亲耕多达28次。】

图片

<“种地行家”康熙皇帝,曾在丰泽园发现、培育了御稻米,并在京西推广种植,即誉满京城的“京西稻”。图为今天海淀复种的京西稻>


  【“皇家大秀”——清代耤田礼的过程:清雍正年间,出现了亲耕准备制度演耕。亲耕前,皇帝将选择一处场所,按礼仪进行演耕,确保耕耤大礼顺利完成。该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末。中南海丰泽园、圆明园“山高水长”都曾是清帝的演耕之处。耕耤大礼前,皇帝需在皇宫斋戒,并前往奉先殿向列祖禀报:“子孙不忘祖训。”大礼中,首先皇帝在先农坛亲祭先农,然后在具服殿更换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举行耤田礼(皇帝播稻种,三公播麦种、谷种,九卿播豆、黍种)。亲耕为皇帝四推,随后登观耕台观看王公五推,大臣九推,之后在具服殿更换礼服移至庆成宫。同时,顺天府尹率宛平、大兴县令及农夫终耕。最后,皇帝及文武百官在庆成宫休息,皇帝向行官“赐茶”,并奖赏终耕农夫。另外,清王朝为了彰显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还曾下谕在各个行政区建造先农坛。】

图片

<耤田礼乐乐器>


在观耕台东南浓荫处

还立有一块瘦、漏、透、皱的太湖石

石上有题字“绉云”“撷翠”


图片


该石有可能是来自

北宋都城汴梁的“艮岳”遗石

为何出现在坛庙中

暂不可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神厨院

神厨院落,位于先农神坛的正北

由正殿,东、西配殿和两座井亭组成

(现为博物馆“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厅)


图片


正殿为神版库

供奉先农神等牌位


图片


图片


东配殿为神库

存放祭祀和亲耕用品

西配殿为神厨

用来准备、制作祭祀食物


图片


六角井亭

做祭祀用品时取水之处

为保护井水干净

井口上都额外加了一个石井盖


图片


图片


井亭均为盝(lù)顶,中心空置

与亭内井口相对,意为天地一气

同时方便取水采光、长杆清理等

图片


  【神厨院宰牲亭,为重檐悬山顶,堪称“明代官式建筑中的孤例”,目前不对外开放。】

图片

<宰牲亭 图片引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官网>


  【先农坛内外坛墙都有坛门。外坛墙两门,辟在外坛东墙:南侧门称“先农门”,是先农坛的正门,为祭祀先农的入口;北侧门称“太岁门”,为祭祀太岁的入口。内坛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辟一门,其中北天门,为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正门。】

图片

<北天门,馆名由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题写>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明代为旗纛(dào)庙,清乾隆年间改建为“神仓”。用于储藏皇帝亲耕耤田收获的粮食,这些粮食将作为祭品,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神仓建筑统一使用“雄黄玉”旋子彩画,用矿物颜料雄黄(二硫化二砷)绘制而成,二硫化二砷容易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即含有剧毒的砒霜,可防虫害。另外,为了防止谷物发霉,在仓房上都开有气窗,以便通风换气。神仓,目前不对外开放。】

图片

图片

<神仓院落,翻拍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庆成宫位于东部内外坛墙之间,明时为斋宫,清乾隆年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庆祝祭祀顺利完成),是皇帝行亲耕礼后犒劳百官随从(赐茶)、行庆贺礼的地方。庆成宫前后大殿屋顶均采用庑殿顶,是先农坛等级最高的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先农坛成为侵略者的兵营,遭受浩劫,庆成宫成为美国侵略军医院。庆成宫,目前不对外开放。】

图片

<庆成宫日晷>


帝都新颜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展示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和发展史的

专题性博物馆


图片

博物馆展览面积700余平方米

集中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

历史沿革与辉煌成就


图片


太岁殿院落,为博物馆的核心展厅

有着“中国藻井艺术孤品”之称的

北京隆福寺藻井(国家一级文物)展藏其间


先农坛 大事简表

1915年,辟为先农公园;

1918年,改为城南公园。并短暂出现过城南游艺园(被林海音写入《城南旧事》);

1930年,首届民国植树节在先农坛举行;

1936年,在先农坛东南部建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这是北京第一座大型体育场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中心;

1949年,被华北育才小学(后称“北京市育才学校”)、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占用;

1989年,成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8-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先农坛提供了修缮资金。美国运通基金会为先农坛的具服殿、神厨提供了修缮资金;

2001年,先农坛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先农坛被纳入北京中轴线14处遗产点之中;

2017年,先农坛的腾退整治确定在“十三五”期间正式实施;

2018年,先农坛庆成宫启动腾退;

2019年,一百多年来先农坛首次恢复耤田礼并庆祝丰收。


图片

<先农坛谷公园>


以上来自 花间野客 公众号。

坛是指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农为一国之本,先农坛是供帝王亲祭开创原始农业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的皇家祭坛。是目前全国保存唯一的一座皇家祭祀先农的遗迹。

史称天子有籍田千亩,每年春耕前,都要先祭祀先农,再向耕籍礼。从周代到宋,二礼一直二合一,直到明代才将祭先农与耕籍礼分开。直清祭祀先农最为隆重,清代10个皇帝在位267年,而祭先农达到了248次。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农坛建于北京南郊,当时称山川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后来明天顺二年(1458年)等不断有修缮和新增建筑。
民国以后先农坛逐渐衰败,后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年,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在原址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现在先农坛建筑群设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太岁殿,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院落。建筑有太岁殿,拜殿及东西配殿,太岁殿正殿额枋遍布双龙和玺彩画(最高等级的彩画),祭祀太岁神(太岁是凶神),是我国最完整的也是很少的几个专祀太岁的建筑。现在整个院落是作为古建博物馆使用。

太岁殿东南有国内体形最大的焚帛炉。

俱服殿,帝王行礼前更衣场所。据说殿内东壁有乾隆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礼部尚书铁保的墨宝。可惜现在是办公的地方,进不去。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观耕台呈方形见方18米,高一层1.9米,四面各有台阶9级,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侧面雕有莲花图案。

您要问了,观耕观耕,那地在哪里呀,往南看,先如今学校操场那片地方就是以前天子的“一亩三分地”。

古时讲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天下的土地,没有一寸不是皇帝家的。天子耕种表示先天下而耕种,重视农业生产,寄托劝勉农耕的意思。不要真把它当了真

皇帝行籍礼时手持鞭,右手扶犁,牛披红彩,由选出的老农牵引,四推四返(清朝改为三推三返),然后登上观耕台看三王九卿把这块“亲耕田”耕完。以后由专人负责管理,直到收获,向皇帝献穗。(“三推三返”,也就是说要连续耕上三个来回,这才算完活儿。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共分十二小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让皇帝一个全部耕完,估计也能累他个半死。皇帝象征性地耕过一阵子后,自己登上地北面专门建成的“观耕台”,监督着宰相、六部九卿替他耕。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臣们哪是干农活的料呀,每个人象征性地耕上几梨,接着便由一亩三分地所辖的县官来耕。)

大部分皇帝亲耕只是个礼仪,但也皇帝当真耕田。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就曾持犁,一气耕完这一亩三分地。想想这回康熙可也是50岁的老人了,不容易呀。二月河的小说里关于康熙在籍田里试种庄稼品种也是有据可考的。

同样是皇帝,康熙的重孙嘉庆年间的籍耕礼就没法比,嘉庆20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唯一一次失败的籍耕礼。

(电视剧《天下粮仓》把这回事故按在他老子乾隆头上了)。按理说大多数的籍耕里都只是作秀,当不得真,作秀也得面上过得去,但不承想这次所用的耕牛不但不驯服耕田,还四处逃跑,庄严的仪式成了一出闹剧,龙颜大怒,相关官员的结局可想而知。

神橱建筑群中被专家认证为海内孤例的重檐悬山结构的宰牲亭,外部虽经过维修但还算完好,内部更完全是以前的彩画和木结构。外看两层,内实际是一层,这样使用空间就增大了。中心有一长方形的地池,用以漂洗宰杀的牲畜,上下均有排水口。

取水亭,六角形录顶中空,与井口垂直,寓意“天地一气”,是帝王祭祀中特有的建筑形式。(好象也是全国唯一的)。

出神厨院,往南有一朴实无华的台,是祭祀先农的祭台。旁边是从地祗坛移来的供奉五岳、五镇、五山、四渎、四海等天下名山的石龛。

五岳: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五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渎: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先农坛由于现在顶着个博物馆的名号,加上又很少宣传,即使是旺季游人也寥寥无几,是北京市闹中取静的极好的地方。除了古建外,这里的生态也算得上城里难得一见好,园内草坪、古树遍布,各种鸟类也随处可见。

历史: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农坛建于北京南郊,当时称山川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后来明天顺二年(1458年)等不断有修缮和新增建筑。

  民国以后先农坛逐渐衰败,后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年,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在原址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现在先农坛建筑群设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以上来自新浪博客。


来源:图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