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性德最苍凉的一首词,开头如横空出世,结尾却美得醉人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宋词和唐诗并称中国文化双璧,但词在宋朝之后的元代,便开始衰落了。

主要是因为散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逐渐取代了词的地位,这使得元明两代,词坛一片冷落萧条,一直到了清代。

清代初期由于社会政治格局骤变,词坛也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词盛于宋,衰于元,广于明,而再振于我国(指清朝)初。”

清初词坛主要有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的两大创作流派,他们笔下的词或豪放、或婉约,让词重新焕发了生机。

除这两大流派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清初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满族人,却极为爱好汉学,特别推崇后主李煜,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堪称清词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佳作太多,内容主要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导致“家家争唱饮水词”。

特别是他笔下一些写情的词,清隽情深,传诵不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等等美词,至今感动了无数人。

今天长风就给大家分享纳兰性德笔下一首壮阔苍凉的边塞词咏史词——《蝶恋花·出塞》。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生前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塞外边疆。

这首《蝶恋花》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这首词上阕写景,起笔纵横,开篇就破空而来直抒胸臆。

“今古河山无定据”

从古至今,这万里江山的归属没有定数,朝代兴替轮回也不会改变。

首句概括了数千年的世事变迁,也奠定了全诗深沉雄浑的格调,使的简朴的文字有一种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历史纵深感,不输前人,连伟人读罢此词都做出了“看出兴亡”的评价。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这两句既描绘出了他那一刻看见的塞外之景,也表现出了历史的云烟。

画角声声中,将士们骑着矫健骏马在大漠上来回驰骋,互相操练。历史不就是在这样频来频去的马蹄声中,风云变幻,滚滚前进。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但那终究只是往昔而已,如今这里放眼望去已是十分荒芜的光景,想找个诉说心中感慨的人都很难找到。因为在萧瑟西风中这平沙万里的荒漠中,只有几株被秋风吹红了的枫树。

景语皆情语,这满目的荒凉犹如词人满心的忧愁,能令人陷入深深地沉思之中,所以词的下阕抚今追昔,借景抒情。

“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故事都在这片这苍凉河山中发生,这塞上早已浸满了无尽的幽怨。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接下来作者开始举例子具体诉说这种种幽怨之事。

千百年来,这片江山有“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长叹、更有“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哀怨。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可能作者还在思考,还在想象,但一阵凄凉的秋雨把作者从遥远的思绪中带回了现实。

回首处夕阳余晖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那里依然是一片萧瑟的风景。

最后以景语作结,弦外之音就是将自己的对国家的无限深情,融入到这无言的景物之中。

这感情如深山夕照之远,如深秋细雨之长。既喻其情,又再次写边塞之景,含蓄蕴藉,颇增无奈和悲凉,韵味无穷。

这首词开头一句“今古河山无定距”如横空出世,结尾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又美得醉人。

纳兰的边塞词有很多,这首词与他其他思亲念乡“小儿女”心境的边塞词有所不同,这首是他站在古今异代的角度,来抒发江山兴亡无定的“大情怀”。

特别是词中将边塞之景,历史之叹融为一炉,情景融合,将柔情和豪放恰到好处地流露,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