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9-16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古往今来,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站在这里,仿佛听见画角声声,看见战马来来去去。满眼望去,黄沙遮日,一片荒凉,又能与谁诉说?只听见,萧瑟的秋风,不停地吹着枯老的红枫树。

从前愁怨凄苦的往事应该很多很多吧?一方面是金戈铁马,战火纷飞;另一方面却是昭君出塞,和亲报国。曾经的一往情深,到底有多深呢?就好像是落日余辉照射下,那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吧。

注 释

无定据:没有一定。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所以称画角。
牧马: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这里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王昭君墓,因为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赏 析

这是纳兰容若的一首出塞词。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以婉约的词牌写豪放的边塞题材,可谓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28岁的纳兰容若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见边塞荒凉之景,故有感而作此词。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上阕是说,古往今来,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站在这里,仿佛听见画角声声,看见战马来来去去。满眼望去,黄沙遮日,一片荒凉,又能与谁诉说?只听见,萧瑟的秋风,不停地吹着枯老的红枫树。这是写“出塞之所见”。
纳兰以自然之眼,写出塞之景,“画角”“牧马”“西风”“丹枫树”,构成了一幅满目“荒凉”的秋日边塞画卷。看到荒凉之景,词人心中许多的愁苦却无人可诉说,只听见西风呼呼吹着丹枫树的声音。
“频来去”与上文“无定数”相呼应,政权更迭,烽烟四起,边塞总是在打打杀杀中,迎来送往,无限悲凉。
“谁可语”与下文的“应无数”“深几许”,词人在一首词中接连抛出三个问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楚。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下阕这三句是说,从前愁怨凄苦的往事应该很多很多吧?一方面是金戈铁马,战火纷飞;另一方面却是昭君出塞,和亲报国。这是写“出塞之所想”。
此处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词人心中为何会生“幽怨”之情?一则,苦寒难安;二则,生死难料;三则,故园难归;四则,功名难立。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两句是说,曾经的一往情深,到底有多深呢?就好像是落日余辉照射下,那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吧。这是写“出塞之所感”。
从前的那些幽怨,应该有很多很多吧。“无数”二字,道出了边塞的凄苦与寂寞。一方面是“铁马金戈”的战斗场景,另一方面又是,昭君出塞,“青冢黄昏路”的和亲之路。无论是哪一种,都惹起人们的无限情思,这是怎样一份情思呢?大概是苦寒寂寞之情,又或是保家卫国之情,又或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情思。
且看词人如何回答:深山夕照深秋雨。如同深山里的夕照深爱着秋雨一样,出塞的将士,也深爱着他们的祖国。至此,词人就赋予了出塞将士崇高的精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词人接连用了四个“深”字,破有深意:一则,言山深;二则,言秋深;二则,言情深。此情为何情?正是这首词最为紧要处。根据前两句,“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不难看出其中的爱国深情。若不是因为爱国,谁人愿意马革裹尸,血洒疆场?又有谁愿意出塞和亲,远离故乡与亲人?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或许,这几句诗,可以作为解读这首词的另一个注脚。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