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站票和坐票同价”,合理与否该如何评判?

 nizijun 2023-09-06 发布于广东

  □然玉

  为什么无座和二等座同价?9月3日,有关铁路票价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12306客服称将对该问题进行记录,更是让话题热度冲高。这是一场未曾间断的争论。舆论对于“站票坐票一个价”的质疑早已有之,铁路部门也曾屡次回应,相关解释包括票价主要根据里程决定、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中途有人坐空座如何计算等等。

  火车“站票和坐票同价”,可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几乎每过几年,就会形成一轮舆论热潮。这种循环反复的公共讨论,既表明争议客观存在,也反映了“谁也无法说服对方”的僵局。时至今日,类似的剧情重演,大概率也是热闹一阵后,不了了之。无座票该不该打折?这不仅关乎定价原理问题、法理论辩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商业利益问题。所谓的“合理性”“公平性”,在此一场景下或许很难有绝对化的标准,而更多取决于供需博弈的结果。

  近年来,各方为了推动现状改变,可谓想尽办法。其中,包括而不仅限于投诉、诉讼、媒体追问等,凡此种种,尽管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但整体而言收效甚微。此番,12306客服表示将对该问题进行记录——这仿佛传递出某种信号,让网友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严格来说,这番程式化的回复,更大可能是一种标准化的例行公事,并不能代表铁路部门的立场有何松动。有鉴于此,公众对此还是不要期待太高。

  无座和二等座同价之所以被诟病,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其貌似违背了“价值决定价格”的朴素逻辑:一个有座位,一个无座位,价格怎么能一样呢?这种直觉性的判断,有其一定的道理,可还是模糊了某些更核心的命题。比如说,这里的“价值”该如何定义?是基于成本、效用,还是“需求强度”?倘若从效用角度审视,无座、二等座都是使用载力实现乘客长距离移动;若从需求强度评估,愿意花一样的钱买无座票的乘客,恰恰表明其需求更具刚性——对于这部分人而言,“价值”在那一瞬间是被放大了的。

  无论是雄辩还是诡辩,围绕该话题的争论,都揭示了一种内在的复杂性。就算是基于成本定价法的最简单逻辑,无座和二等座同价也存在着多元化的论述路径。试问,“成本”是哪一种成本?是“座位”微观、局部的成本,还是“火车”宏观、整体的成本?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信息是,除了有限的热门线路,高铁大多是亏损运营,如果严格按照成本定价法,也许整个体系的价格都会上浮不少。

  以总盘子而论,铁路系统让利空间不大,“站票半价”的可能性更微乎其微。更具可操作性的似乎是站票适当打折,而在让利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这或许意味着,其他席次车票的提价。果真如此,又真的是更好的选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