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无用以逍遥——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解读

 陈会设 2023-09-07 发布于安徽

1

为何须读庄子。

庄子要如何读。

读庄子有何用。

围绕这三个问题,以《五石之瓠》为例,我们一一道来。

先说《庄子》有何用处——

任何经典,如果不能用于现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是思想的困惑,则不能之称为经典,或是徒有经典之名而无经典之实,可如敝屣弃之,而不必留恋。

在我看来,《五石之瓠》只讲了六个字——

大小,无用,逍遥。

因为课文节选自《逍遥游》,所以我之所论是从整篇文章着眼。

2

先说大与小——

我有一亲戚,是自己没工作一头沉①的那种,苦巴苦曳②的攒了许多钱,听说三分五分的利息,一把全投了进去,结果——结果可想而知,全打了水漂。

相信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亲戚或是朋友,把辛苦一辈子的钱全送给了不认识的人。

为何会如此——

抛开人性的贪婪,关键在于拎不清小与大的问题:

眼前小如芝麻般的钱,被放大为一座金山;

长远如金山一样的钱,被缩小为一粒芝麻。

他不能理解有人把钱放到银行,更不能理解把钱投到三五年或十年之后生钱的地方,这种不理解便是从狭小的自己来看他人和世界,这种不理解一如惠子无法理解庄子,一如面对“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鹏鸟,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正如庄子所言——

此小大之辩也。

3

再说无用与有用——

少年之时读书真的是为消遣,所谓不读无用之书,何日遣有生之涯。无论酷热的暑期,还是寒冷的冬夜;无论梨树园里,还是陋室床头,随手翻开一部长篇,读下去,再读下去——

正如陆游所言,“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工作之后,断断续续地买书读书,有有用的,更多是无用的。久之,母亲便时常念叨,教这么多年书,还读书治啥。

是的,读这无用的书治啥呢。

如果说那些专业的课堂实录之类,尚且有些用处;那些教育理论、哲学心理、长篇小说之类,绝对是为消遣或是感觉有趣,无论对教学还是对人生,真的毫无用处。那时的我确是如此观点。

如果说是文学之梦,三十多岁做白日梦,说出来自己都觉可笑。

或许是习惯,或许是内向的天性使然——

对那些过于实用的东西,时常怀有天然的警惕。

总是偏执的认为——

读些无用的诗,饮点伤身的酒,洒点可悲的泪,爱点可笑的情,写几行注定不会流传的文字——仿佛只有如此,才活得像个人。

或许因为这些偏见——

时断时续的翻了许多好玩但无用的书,写了一些当时极为认真事后又觉好笑的文字。

至于梦想早被埋葬,说起豪情早已遗忘。曾经以为,日子会如流水一样地一直流下去,直到——

开始日更的某一天,那些读过的书,写过的字,全又笑语盈盈地涌至面前。

或许,还是梁文道说的雅致一些——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想想惠子的五石之瓠,交到庄子手中真有用武之地,来看庄子之用——

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参照刘文典《庄子补正》一书,解释如下:

“虑”作“摅”,摅者,绳络之也。

“樽”作“罇”,五石之瓠,漆之一如酒罇,然后以绳缚身,浮于江湖,南方之人谓之腰舟。

4

来说逍遥——

庄子为何会有——把大瓠比作酒樽,系之于腰——浮于江湖的奇想?

在我看来,这和“逍遥游”的题旨有关,庄子开篇所写鲲鹏、宋荣子、列子皆因有所待而非真的逍遥。

何谓逍遥,庄子给出过明确的答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依次读来——

庄子先写不愿越俎代庖以求功名的“圣人”许由;再写到精神专注便可“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的姑射山“无功”的神人;来到五石之瓠的故事,当然是借写“无己”以写逍遥。

如果把此处惠子因“其无用而掊”的大瓠和篇末同样是惠子眼中“大而无用”的大树“樗”结合起来,便会明白庄子的用意——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好一个“逍遥乎寝卧其下”,回观本文,当庄子身系大瓠游于江湖之上,是否同样可以道一句——

逍遥乎游于江湖之上!

而这,便是庄子眼中的大瓠之用,也是后世诗人遭遇困境之时的选择——逍遥于江河湖海。

如若惠子,把那个因其大而无所用的大瓠——

丢给李白,他便可以在“人生在世不称意”之时“散发弄扁舟”;

扔给苏轼,他便也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如此来说,诗仙和苏子连买船的钱都可以节省下来——

或许只有,惠子那个笨伯才会“为其无用而掊之”。

5

说回自己,年轻时候,或许因为读了几本无用之书,如同笼中困兽,如同发疯一般的想要离开这座小城——

记不清有多少年,逃进文字的城堡,把自己埋进故纸堆中……

直到——

某天推开沅醴居的大门,躲到破败无人的小楼之中,重又安静读书。

渐渐地那些落满尘灰的文字,不再只是借以逃避的故事,不再只是供我远观的传说,那些隐身古籍之中的面孔,抖落身上的灰尘,走进沅醴中——

初初相见一如故人,我们一起吃茶饮酒,谈古论古,在这无人的小楼之上,目光灼灼,清语终宵。

不觉之间天色微明,众人散去,我合上书本,步入人群,和街上每一个起早的人们并无不同,只身街边冒着热气的小店,把一只包子或油条淹死在小城独有的撒汤里……

然后——

开始备课,开始一天养活肉身的工作,远远看去,和校园里每一个步履匆匆的教师和学生并无不同。

只有自己知道,你和过去已有不同,眼眸不再冰冷如寒冬,眼中的世界不再荒芜如沙漠。

讲堂之中——

你把夜间围拢身边的朋友,把朋友之间促膝长谈的话语,像讲故事那般,讲给比你更为年轻的朋友——

夜幕再次降临——

有时,你会把讲堂的故事讲给比你年长的朋友。

哪一故事是梦幻,哪一故事是现实。

有时,你会恍惚——

不知现实是故事,还是故事是现实;不知梦与真,不辨现实与故事。

只是,讲堂之中渐多灼灼的目光;

只是,灼灼的目光里依稀映见了自己青春的身影;

只是,突然发现这个小城,这间讲堂,有那么一丢丢的可爱。

注释:

①一头沉,方言,指家庭中只有一人有正式工作;

②苦巴苦曳,方言,辛辛苦苦的意思。梁斌《播火记》:“自格儿苦巴苦曳,端住个碗沿子,才算是金饭碗呢。”本地常见说法为“苦努巴曳”。

作者相关文章:

奋飞的一刻——我读《逍遥游》

十五未学、三十未立、四十有惑

欲知后事,明日请早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