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脍炙人口的故事 独具匠心的诠释

 茂林之家 2016-02-26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游苏宁

自古以来,《庄子》一书影响了无数人,由于其将深奥的哲理文学化和趣味化,使得其中的很多成语、俗语被广为流传。但是原书的艰涩难懂,加上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对源于此书寓言故事的浅尝辄止和以讹传讹,使得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较难有效地被世人领悟。最近,再次拜读王蒙先生所著的《与庄共舞:人生的自救之道》一书,经过先生独具匠心的诠释,笔者不仅对庄子之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也不乏茅塞顿开之悟。现将自己的感受笔录于此,以飨读者。

无用之用的哲学思辨

“乘瓠而游”出自《庄子·逍遥游》,是庄子与惠子之间因一个大葫芦的有用与无用展开的辩论。惠子说,有一个非常大的葫芦,将其心挖空,可以装五石的容量。但它大而无用,装水会裂缝,劈开后又无法做工具。尽管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一直存有“古来材大难为用”的观点,但庄子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无用之用才是最大的用处。既然它不能舀水、也无他用,不如干脆坐在其上游历于江河湖海,不妨视之为体育活动或旅游项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庄子对“无用”的看法。才大为何难用呢?因为才高八斗之人对于庸人客观上是十足的威胁,乃至是伤害。即使真正的人才不想与谁争锋,也难免会遍体鳞伤甚至八面树敌,原因就在于人才对于非人才的危险性,即客观上的挑战。

庄子提倡的是个人的特立独行,因此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觉、执行、自主。他追求的是拯救自我,是一种自我安慰,无用更好,不求有用。庄子用浪漫的想象力对抗惠子的思辨,向我们展示了逆向思维的可能性、趣味性、启发性及教益性,让读者感受到庄子内心的那份孤独、空茫,也聆听到他对人生、自由及逍遥的追求。

庄周梦蝶的妙不可言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该书中最流行和脍炙人口的故事,被誉为“天下第一梦”,讲述的是一位梦中变为蝴蝶的人醒来后找不到自己身份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感到无比的愉快和惬意,但突然醒来时,惊惶不定之间方知自己是庄周。

该故事最妙不可言之处在于:究竟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庄子认为,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人不是为了弄清一切的奥秘与原委才生活的,人是因为在人生中不断地询问、体察、感受才享受了生活的滋味。正是由于不知、不尽知,有所期待、有所失望,所以一切才如此迷人。人生几十年,无法认清自己的目的和命运,既不知来历也难以预知归宿,更可悲的是丢失了自我。庄子坚信:梦就是人生,人生亦是梦,生就是死的开始,死亦是生的完满。只有大觉才明白大梦,当你梦得太深时,必须有根本的觉醒,才能明白自己深陷梦中。

这个故事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思考,有梦与现实的区别,对“人生如梦”的感叹,对自我身份的追问,也不乏对人的社会命运的慨叹。除此之外,庄子的故事构思不仅美,而且迷惘凄凉。



相濡以沫后劳燕分飞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又是一个绝妙凄美的故事,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本是指泉水干涸后,两条被搁浅的鱼用呼出的湿气、吐出的唾沫相互滋润着对方,使得对方的生命得以维持。举动虽然感人,但这仍不如将它们放入大海,让它们自由游弋。一般而言,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人们会更多地注意自己。相濡以沫表达的是一种利他主义的道德情操,带有几分惨烈的感人,其动人之处在于朋友间生死攸关之际的相互支持。尽管感人至深,但却不如各自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互相遗忘更美好。

庄子的这一逻辑不仅涉及顺境与逆境,道德与福祉,还延伸到生与死。庄子说,生是局促的,生的可恋和温馨在于相濡以沫,死后就可以相忘于江湖了。当生进入永恒,作古仙逝之后,也只能两相其忘。相濡与相忘之辨,是庄子的一大发明。艰苦环境下的老友,在清明顺利的环境中反而可以淡忘朋友之情,这不值得伤感,却应该感到庆幸。庄子明确指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怀念相濡以沫的时刻,铭记他人对自己的哪怕是涓滴之恩,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操。但相比而言,相忘于江湖更幸福,与记住相比,忘却的境界更高。

王蒙将庄子这一故事解读为:相濡是一种艰难和温馨、苦斗和友谊、清纯和纪念,是应该永志不忘的宝贵精神财富;相忘则是一种豁达和天真、提升和超越,拥有更广阔的心胸和天地,是更加开阔的大环境,是迈向新阶段的自我解放。


秋水知鱼的濠梁之辩

“秋水知鱼”的故事,自古以来久负盛名,它出自《庄子·秋水》,讲述的是庄子与惠子关于鱼儿是否快乐的辩论。两人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完全可以断定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的'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明知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这段看似讨论鱼的睿智辩论,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需要对手,若非棋逢对手,只能孤独求败,生命和生活都会陷于无趣。

王蒙指出:秋水知鱼的精彩之处,在于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作的伙伴,既生瑜必生亮!有亮才有瑜,无亮则无瑜,从而起到一种开阔心胸、接受挑战的正面作用。


数据时代的浑沌之死

“浑沌之死”的寓言,出自《庄子·应帝王》,寓言讲述的是南海与北海之神,为了感谢“浑沌”之神的热情款待,好心为没有七窍、五官不分的“浑沌”开窍,虽然7天就为“浑沌”打开了七窍,却导致其死亡。这个无与伦比的寓言故事,其含义任凭读者体悟。究竟是一清二白好还是难得糊涂更好?庄子选择了后者。其原因在于,它真正做到了人间没有高低贵贱或是非曲直之分,混沌其实就是糊涂。庄子以这个离奇的想象和比喻来宣扬他所向往的原生、整合、混一状态。

王蒙认为,该故事除了对混沌性、模糊性以及相对性的提倡之外,还包括了对整体性的推崇。自古以来,国人在思维中喜欢从整体上解决问题。以医学为例,尽管西医发展日新月异,但中医理论对国人的影响不可小觑。中医理论最大的魅力是它的混沌性,即整体性。如果一味地采取西医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来改造中医,很可能使中医学重蹈浑沌之死的覆辙。

时至今日,我们拥有的成见很多并非源于自己,很可能是人云亦云的结果。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人创造了媒体,却被媒体所控制。数以万计的人通过粗读和浏览来传播有限的知识,接受以讹传讹、添油加醋,甚至表里不一的资讯。庄子认为,书籍就是前人的鞋印,而鞋印并不等于鞋子本身,这提醒我们在学问上要追根溯源,通过明辨慎思的读书来还原那只鞋。


救赎灵魂的庄子五法

庄子的努力其实是在拯救个体,他独辟蹊径地提出了救赎灵魂的五法,王蒙先生在本书的最后对其进行了概括性地诠释:

◆展翅天宇,与道合一。庄子的说法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生命源于大道,归于大道,生死皆合大道,你就是永恒。

◆超越凡庸,矗立巅峰。首先是超越世俗,清高超拔,绝不蝇营狗苟,尤其是不求仕途;其次是超越权威,绝不迷信;第三是超越生死;第四是超越书本;第五是超越环境,不要期盼等待有利条件乘风而行。

◆虚静恬淡,坐忘心斋。庄子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于“无”的积极正面表述,它是一个大美大智大善的状态,那就是虚静、恬淡、寂寞。

◆是非彼此,没有差异。提醒人们不要将精力放在毫无意义的相互争斗上,而应该逍遥地颐养天年。

◆逍遥神仙,精神胜利。不要做凡庸,而要做神仙,自由自在,随遇而安,才能取得精神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