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年周恩来接见特赦人员,敬酒时笑着拍沈醉的肩:你可把我害苦了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3-09-07 发布于北京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新中国已成立了十周年,为了庆祝这充满意义的一刻,中央决定特赦几批改造成功,弃暗投明的罪犯。让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人,实现自身价值,做有意义的事情。

前国民党王牌特务沈醉,就在第二批特赦人员当中。

1963年的一天,周总理特意抽出时间,宴请这些特赦人员,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况。

宴会上,总理主动和沈醉碰杯,然后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沈醉你啊,可把我害苦了!”

沈醉听闻大惊,心里开始思索,难道什么自己没有想到的事情,需要向周总理赔罪吗?

气氛融洽的宴会上,一向亲切的周总理为何要对沈醉说出这样一句话?

老年正视过往

1986年底,还在安徽一家报社工作的现海南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陆胜平,因为当地电视台要摄制春节联欢晚会,与沈醉相遇。

沈醉被邀请参加表演书法,录制时他十分认真,就连铺在桌面上的宣纸,也亲自动手拉扯地平平整整,他说纸铺平了,字才能写得好。

下台后,陆胜平拿着笔记本,想让沈老先生为报社题词。沈醉听完后摇头说:

“写在笔记本上太不认真了,再找找别的吧。”

他几番搜寻拿来了几张空白的信笺纸,沈醉才满意地点点头坐下提笔。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又打过三次照面,沈醉为人亲切,一来二去两人多了些熟悉感。

第三次见面,是在安徽省首届青少年专题邮展上,到场的嘉宾很多,陆胜平很快在人群中看见了熟悉的身影,连忙走到沈醉身边,两人一边逛一边交谈。

言谈间气氛逐渐放松下来,年轻气盛的陆胜平,问了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

“您如何看待自己在解放前所经历的事情?”

面对眼前年轻人的直言不讳,沈醉并没有觉得被冒犯,也没有生气。

他十分坦诚地回答:

“当时参加国民党的很多热血青年都是为了革命,包括我自己。我们曾对其怀有理想抱负,对待工作和命令可以说是忠于职守。但国民党违背了初心,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这是我们无法先知先觉的,这个教训是很深的。”

这番言语,饱含着他对过去自我的剖析、反省,以及释然。

沈醉还告诉陆胜平,就是因为如此,他要认真总结历史写好史料,将经历的一切如实记录下来,去揭露、去批判、去警示。

思想转变,刺杀毛人凤

1932年,18岁的沈醉为了参加革命,背井离乡来到了风云诡谲的上海,并在姐夫余乐醒的介绍下,到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工作。

余乐醒曾经是我党成员,后加入国民党阵营,经戴笠引荐进军统。就这样,沈醉误打误撞,进入了魔窟。

他思想单纯,犹如一张白纸,同时还有机灵的头脑和矫健的身手。戴笠才掌权复兴社没多久,正是身边缺人的时候,于是他被选中培养。

经戴笠的培养,沈醉很快成为了一名全方位发展的特务,参加了多次重要的刺杀任务,带头监视过诸如鲁迅、周总理等重要人物,对国民党很忠心。

在戴笠的青睐和提拔下,他28岁便成了军统八大处的少将处长之一,地位仅次于戴笠。他原本以为会一辈子给国民党效力,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

1946年,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这让国民党内部大乱。受影响最深的人,莫过于与他一手培养的心腹沈醉。

当时,戴笠生死没有明确,蒋介石下令派人前往南京寻找他。

毛人凤带着命令集结了一众军统骨干,大家听完后面面相觑,沉默不语,拒绝的意图不用说出口,就已经在空气中弥漫。

戴笠失事的地点实在敏感,独自前往将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与此同时,抗战刚刚胜利,日伪军在各地留下了丰厚的资产,正是收刮的时候,他们想分一杯羹。

不管是贪生还是贪利,这些国民党高官都不想在此时前往南京。

面对沉默的同僚,沈醉早已看透了他们骨子里的贪腐和堕落,当初信誓旦旦“为了党国为了革命”的口号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对此,他十分愤怒。再加上担心戴笠,他主动站起来,大喊道:

“我去!”

戴笠最终还是被确认死亡,沈醉不仅没有找回恩师,他关键时候站出来的行为,反而引起了新任军统头子毛人凤的忌惮。

所以,毛人凤将他调到了云南,远离国民党的政治中心,还多次将棘手的任务交给他,逼他刺杀不想杀的人。

其中,包括1949年9月命沈醉去刺杀爱国名将杨杰。

杨杰是我国的军事学泰斗,年少时便心怀革命理想,将救国放在心中,多次赴日学习军事知识,只为用此来保家卫国。

在校期间优异的表现得到了日本高层的赏识,承诺给他丰厚报酬,只要求他留在日本。但他毅然拒绝了,只想为祖国效力。

回国后,杨杰秉承着救亡图存的初心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还在北伐中与我党同志并肩作战,结下了情谊。

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强烈主张积极抗日,并且强调要靠自己的力量反抗侵略者,多次为我党说话。

这些种种与国民党的政策和理念背道而驰,所以他时常与蒋介石等人爆发激烈冲突。

被调往苏联求援期间,他一边为抗战争取到了价值数亿的军事物资,一边阅读了许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书籍。他被其中的理论深深吸引,对共产党彻底改观,心生向往之情。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灰意冷,见证了国民党的软弱后,杨杰加入了我党的队伍一同抗日。

沈醉在杨杰身上,看见了曾经一腔热血的自己。年少时,他也曾有过革命和救国理想。他深受湖南当地农民运动的影响,心里有了革命种子。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还是学生的他参加了游行运动,反对日本侵略,同前来镇压的警员发生冲突,因此被学校开除。

回忆往昔再看今朝,只感叹世事无常,杨杰能不忘初心,认清国民党本质后果断离开。沈醉却没有勇气抽身,也没有条件抽身,但他由衷认同、敬佩着杨杰,骨子里的思想渐渐被唤醒。

所以,他不刺杀这样的爱国人士,想办法敷衍毛人凤。国民党挑起战争、欺压百姓、滥杀无辜等恶行,令他深恶痛绝,也更痛恨心狠手辣的毛人凤。

沈醉多次想为民除害,杀掉毛人凤,甚至甚至还买来云南特产的毒药,打算毒杀毛人凤。每次计划几乎要成功,但只要对方一开口,对他推心置腹地道歉,又提到恩师戴笠,还没泯灭的良心就让他心软放弃了计划。

被捕入狱,弃暗投明

没能除掉毛人凤,又不得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沈醉一直待在云南,监视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他不知道,卢汉已暗中与我党联系,准备发动起义。

解放云南是大势所趋,我党在当地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人民深深渴望解放军的到来,而一些社会人士更是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有东北国军起义的例子在先,加上亲眼所见国民党倒行逆施,社会民不聊生的情况,卢汉选择起义,协助解放军解放云南。

1949年12月的一天,沈醉收到去云南总部的召集令。虽然传令者用的是国民党元老张群的名义,但他知道并不是。

他对云南的局势窥破了三分,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国民党大势已去,卢汉私下准备起义,他明白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一天。或者说,他内心深处一直等着这一天。

沈醉和其他国军高级将领一起抵达了卢汉约定的宴会地点,刚踏进大门,只听一声高呼:

“动手!”

四周就围上来一群警卫,连给人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一行人便被卢汉软禁起来。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沈醉看着眼前的起义通电,早已心灰意冷的他,在通电上留下了名字,下令要求所有特务放弃抵抗,交出武器。

在我党的英明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帮助下,云南快速地得到了解放。

而沈醉变成了一名战犯,被关进功德林。结束特务罪恶的生涯,他内心深处得到了些许解脱,只等着被处决。

在战犯所的日子,他总是沉浸在对过往所为的悔恨,以及对死亡的煎熬等待中,对我党也怀着复杂的情感。

他心中残留着偏见和不信任,于是在多方的影响下,很是消沉。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1950年春天,功德林来了特殊的访客,原来是陈赓和我党的一些高级干部来看望被关押的战犯,请他们吃饭,还亲切地称呼以前的熟人为老同学,劝他们好好改造。

这是沈醉心态转变的开始,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关心、党的平等对待下,他的思想彻底改变。

他认识到我党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党,下定决心痛改前非,等待着回家的那一天。

1960年,46岁的沈醉等到了走出功德林的那一天。

头顶的太阳耀眼,照在身上有些许暖意,身为军统和战犯的那个“沈醉”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过去,随着阴影的消散而消散了。

沈醉与周总理

1961年2月21日上午,北京正是寒冷的时候,春寒料峭,路上呼出一口气都是白茫茫的雾。而布置朴素简约又不失温馨的中南海西花厅内,正举行着一场温暖的特殊的会面。

周总理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与特赦的前国民党将领交流谈心。现场气氛融洽,各自汇报着自己出狱后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沈醉也是其中之一。

结束前,周总理一改宴席上轻松的表情,严肃地对沈醉说:

“今后一定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其实,沈醉对自我定位还是有些许迷茫,不知道人民害能不能接受自己,于是问道:

“我还能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吗?”

周总理听闻后语重心长地说:

“你将军统的内幕写出来,让后人知道革命的艰难和反革命的残暴,使大家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就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我等着看你的作品。”

沈醉将周总理的话,深深记在心里。经周总理等人的安排,他有了工作,也有了收入,在文史资料委员会当文史专员

从那以后,他废寝忘食地写作,将自己在军统的所见所闻、经历,一一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国民党的腐败、军统的残暴。

他写的作品中,有《我所知道的戴笠》、《军统内幕》、《魔窟生涯》等等。它们极具历史价值,对后世研究历史有着重大意义。

其中,《我所知道的戴笠》写得十分精彩,更是让周总理在1963年宴请沈醉时,不由得拍拍他的肩膀,说:

“沈醉,你'害苦’了我啊!”

看着沈醉惶恐迷茫的神情,周总理哈哈大笑,解释说:

“你写得太好了,让我一看就停不下来,彻夜难眠,害我少睡了多少觉啊!”

听到这里,沈醉才松了口气。

开完玩笑后,周总理照旧嘱咐他,写文章只管像这样如实地写,不用顾忌其他东西。

他点点头,心中更是因为周总理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自己的书籍而感到温暖,往后余生都将总理的话记在心里并默默奉行。

周总理和中央不仅为沈醉点亮了余生的人生方向,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还为其寻回了亲情。

沈醉的家人原本在中国台湾省,他们不知道他还活着,因此妻子改嫁了。两个女儿,一个在来内陆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不幸离世,一个寄人篱下。

与家人分开多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们。经中央和周总理牵头,他见到了小女儿沈美娟,父女俩得以相互陪伴,并允许他去香港探望妻子,令他倍感温暖。

沈醉一生大起大落,当初的少年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但走错人生的岔路口后,一路坠向了深渊和魔窟,这是他的不幸。

好在最终他还是走上了新生道路,那就是相信、追随中国共产党。

人生几度身份变换,经历多般大风大浪,沈醉深知和平的日子最珍贵,也是最来之不易的。所以,他用自己的人生和经历来警醒教育世人,真正做到了周总理嘱托的“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