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糖尿病,有人控糖达标,有人脑梗、烂脚,差别在这!

 HaiRoom 2023-09-07 发布于广东
在临床工作的时候,我总是能遇到这样的患者。
“吴医生,你别图省事儿,总想教我该怎么做,你就把我治好就得了,别老让我干这干那的,我哪有时间。”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很无奈,不是说我不愿意付出,图自己省事,而是糖尿病是个特殊疾病;我们谈起糖尿病,谈的就是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其中血糖监测和教育就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不管医生多么努力,患者如果自己不改变生活方式,不做好自我管理,那么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一点儿都不会减少:
心梗、脑梗、糖足、神经病变,
这些照样会发生。
图片
为什么要做好自我管理?
随着糖友病程的延长,病情会变化,自我管理可以了解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同糖友之间个体差异较大,自我管理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独家方案”,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住院期间的短期护理无法全面反映血糖的整体变化,而在家里自我管理可全面控制糖尿病。
自我管理,可防患于未然,最终降低医疗花费,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糖友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
那么自我管理,包含哪些方面呢?主要是饮食、运动和自我血糖监测这三方面。

01


注意日常饮食

糖尿病患者常常有两种人,一种很悲观,另一种则不悲观,不在乎。我有个患者30多岁,来门诊一测,空腹血糖28点多,我被吓了一跳,第一句话就说,血糖危急值,太高了,要住院,尽快把高糖给他解除了;但他转身跟我说了一句:“这还高吗?可我没啥感觉。我上面俩老板,一个比一个高,都比我高,天天可乐照喝”。
为什么这个患者说自己没感觉,那是因为大多糖尿病是一个隐匿性疾病,除非得的是1型或者我们叫爆发型的糖尿病,在短时间内血糖快速增高,这样的人群一定会有感觉;但大多数人群得的都是2型糖尿病,因为我们生活条件太好了,热量吃得比以前多了,运动比以前少了,血糖会一点一点高起来,机体对血糖有适应,人适应了这种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所以就没有感觉。但没感觉不是说没有危害,它的危害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你一直不去管它,最终一定会有感觉的,可那时已经满身并发症了,疾病处于不可逆状态了,悔之晚矣!
所以管理好饮食要注意这些原则:摄入适当热量(计算自己所需热量);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足量饮水,限量饮酒;平衡饮食量与劳动强度;家人督促,效果更佳。
饮食管理窍门,就是用标准量具来控制食物份量,防过量,日常饮食可通过放慢进食速度,多吃绿叶蔬菜,增加饮水量,餐后坚持短暂散步,增加饱腹感。
一定要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类份量勿过多,保证蛋白质正确摄入量,多吃蔬菜,限制用油量。烹调方法选择蒸、煮、炒、溜、焖、拌。油炸、油煎、红烧烹调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油盐要少放,口味清淡为宜。

02


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营养我们的身心,可以让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多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加体力,并感觉朝气蓬勃,而且只要坚持就会有所收获。
运动该注意什么呢?选择易于接受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刚开始运动时,坚持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以后每次运动逐渐增加2~5分钟;当感觉身体可以适应更多运动时,每周再增加1天运动。最终目标:每次坚持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01

换上宽松的服装,柔软、吸汗的棉袜,以及合脚的运动鞋;


02

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都不能进行运动;


03

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避免肌肉拉伤、关节扭伤;


04

随身携带一些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糖块、含糖饮料等,以防低血糖时补充,并携带个人证件;


05

适量地喝一些水。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01

立即停止运动:出现低血糖的心慌、乏力、头昏、出冷汗等不适;


02

即刻加餐糖食品:出现上述症状;


03

马上医院就诊:上述状况休息后不缓解;

运动后要注意些什么?


01

结束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放松活动;


02

有条件者结束后测血糖、血压;


03

检查有无运动损伤,如足部红肿、水泡等;


04

不要马上洗澡,待心率正常、汗珠擦干后洗温水浴;


05

做好运动日记,以便及时调整运动方案。

运动时如何预防低血糖?


01

避免单独进行运动;


02

推荐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

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01

运动前及运动中适当加餐;


02

随时监测血糖;


03

运动较大运动量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前后最好监测血糖;

大家记住,一定要找一个你喜欢的运动,你坚持几年,会让你越来越开心,也不会让你觉得痛苦的一个运动,不用逼着自己随大流,别人做啥我就做啥,别人说啥好我做啥,而是说你喜欢什么做什么。

03


做好血糖监测

为什么要谈血糖监测?因为在院外的时间就是非住院时间,不在医生的监护下的时间是最长的,平时那么多时间,如果不去测血糖的话,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血糖好坏呢?
但是怎么做?要测血糖,不要只查空腹,要餐前餐后都去做。空腹指的清晨起床后未进餐前,餐前就是吃饭之前了,餐后是从第一口饭起算时间的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三顿饭后都要看,不要只做早餐后。你只要吃的饮食量不同,结构不同,三餐后的血糖就是不同的,而所有的血糖又都伤害你,都可能造成对你的影响,所以三顿饭后,咱们都要去做。自己在家做完监测,记录要完整,要记下:血糖值、药量、备注。
我们做好血糖的规律监测可以随时了解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时发现病情波动,指导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帮助各项指标综合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心情,延长寿。研究表明:坚持自我监测的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显著下降。
此外,在用药原则基础上,还需注意:注意平衡收益和风险,即药物治疗的好处大于副作用;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友,注意胰岛素用药与饮食、运动的合理配合;应遵医嘱,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选择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从产品到物流,从售后到远程血糖管理和教育,治疗更方便,血糖更容易达标。
希望我的患者、听过我课的人,最终做到正确的管住嘴,迈开腿。
互动环节
图片
图片

问:男性,22年确诊1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经常夜里会发生低血糖,3.5左右,不频繁,差不多半年一次,打的门冬胰岛素(进口、水样的),怎么预防低血糖?

当时在分型的时候,有些抗体分型的检测,不一定能查,那时候主要还是根据临床。如果真是1型,22年了,你目前的这个状态还是不错的,还没有并发症。第二,方案都没问题,总夜间低血糖,低到3.5左右,不频繁,半年左右一次,那就是你本身的问题,不是药的问题。你仔细分析下之前的行为和晚餐,不是夜间出问题吗?半年才一次,才发生低血糖。这个药量就是针对你日常生活习惯的,1型的病人,运动稍微有一点点变化,血糖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某一天你的晚餐比平时少一些,这个少可能不是很显著,不像2型少很多才能看出来。你可能只要少一点点,有人只是少吃一口饭,就可能会出现低血糖,1型的就容易这样。运动可能只是比平时多走10步,就这么简单的运动量改变,可能发生低血糖。有些人习惯睡前喝点奶,吃点什么东西,你只要有一次没吃,有可能会低血糖,因为是1型的。对于你,半年才一次,肯定是行为的问题,你仔细分析下晚上那一段,你的生活状态跟平时有什么区别,找到这个原因就好。

-End-

本文作者系: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

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吴伟华博士

编辑:健桥君

本期名医

图片

吴伟华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血糖波动、糖尿病心肌代谢、脂代谢、大血管病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下州医学中心访间学者,2016年于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接受短期培训。学术兼职: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委会副会长,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代谢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届脂代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八届胰岛素抵抗学组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完成国家和省厅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SCI收录20余篇。参与专家共识编写两项,主编著作2部,获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新技术一等奖3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