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其实什么都懂”

 漂在一座城 2023-09-07 发布于上海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545篇文章

他还小 是最大的误会

我印象里,父母关系最不好的是在我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那几年。

那会儿母亲在隔壁镇上,我二姨家的饭店帮忙,父亲上班经常半夜才回。

我放了学,就一个人回家,去奶奶屋里端饭,然后边吃饭边看动画片,吃完了把碗送回去。

写完作业大概七点多,我看会儿电视,躺床上睡觉。

父母一般十点多回来。

我有时候已经睡着,有时候没有睡着,但会装作睡着。

我就记得,他俩晚上回来之后还要吵架,尤其是怕吵到我睡觉,都是压低着声音吵。

我当时倒没有觉得有什么,就是偶尔会想一个问题:

“他俩要是离婚了,我跟谁呢?”

但慢慢的,我又发现,他俩关系变好了。

尤其是等我上了高中,他们的重心全都放我身上,吵架也变得很少。

只是关于那段时间,他俩为啥吵架,从来没说过,我也没问过。

可能他们以为我早已经忘了,就好像那些事情从没发生过一样。

其实,我知道他俩为什么吵架。

▼  Lisa Sorgini   作品 ▼

我是我们那一块,唯一的一个独生子。

虽然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是独生子女政策落实最严格的时候,但除了体制内的严格执行,其他人都会想办法至少生两个,甚至是三个。

但我家却只有我一个。

母亲身体不大好,据说怀我的时候,足足吐了一个月,整个孕期都没有怎么好好吃过饭。

所以我先天身子骨问过我也比较差,小学经常生病,每年冬天都咳嗽半个多月,初中还贫血,在课堂上晕倒过,一直到了高中,天天运动,身体才好了过来。

我初二那年,我爸领回来一个东西,叫独生子女证。

有了这个,就证明你是板上钉钉的独生子女家庭,不兴再搞阳奉阴违那一套,也就不能再生二胎了。

但其实我知道,他们一直都想要个二胎的。

很小的时候,我隐约记得母亲问过我,想再要个弟弟还是妹妹。

我已经忘了是怎么回答的了,因为我无所谓。

别人家的独生子女,可能怕有个弟弟妹妹,分走了父母的宠爱。

但我不会。

坦白的说,我并不觉得从小受到了多少宠爱。

我们家的教育方式,属于从不惯着,什么要啥给啥,什么溺爱,根本不存在。

再来一个,倒也无所谓。

所以我其实一直都知道,他们想要个二胎。

但最终,为什么没有呢?

我也说了,母亲身体不好。

大概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某次母亲回来,在床上躺了两天。

后来的某一天,我从她跟我父亲哭诉的言语中,隐约听到,她流产了。

他们以为我不知道,但我一直都知道。

以至于很多年后,我母亲才跟我提起这事儿,但我一点儿也不惊讶。

谁说孩子,非得长大了,才能懂这些呢?

▼  Lisa Sorgini   作品 ▼

某些方面,我懂事儿懂得很早。

一个是男女方面。

我小时候读的书,既多且杂。

家里没什么玩具,也没有很多电视可以看,我就看书,家里能找到的所有书我都会看,不管是不是给孩子看的。

别的孩子都还在看《淘气包马小跳》时,我最喜欢的读物是《故事会》。

作为一本通俗刊物,那上面有痴男怨女,市井百态,森罗万象,饮食男女。

就在那些故事里,我了解很多成年人的世界。

除了《故事会》,还有《妇女之友》,甚至是在父母书柜里找到的《新婚夫妇指南》,以及初中的时候,在我爸枕头底下翻出来的一本《少X白洁》。

那知识,何止是学杂了,简直杂的没边儿了。

所以那些所谓的成人话题,在我这儿根本不是个事儿。

我至今还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跟我妈讲在树上看到的一个偷情捉奸的故事,我妈脸上的尴尬表情。

另一个,则是偏成年人的思考方式。

除了通俗读物,我们家还有很多名著。

我在小学三年级就看完了《茶花女》和《复活》。

用现在的话说,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书这种东西很神奇,有些书即看即用,有些书却是在脑子里种下种子,慢慢影响你的思维。

我在很小就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经济不独立,就谈不上人格独立。

这个道理,可能很多成年人都不懂。

所以从小到大都在扮演乖孩子,却等到毕业后,一下子放飞自我,完成了令父母瞠目结舌的转变。

还是那句话,我不是什么都不懂,甚至懂得比他们想象到要多得多。

▼  Lisa Sorgini   作品 ▼

“孩子还小”好像是一种保护,让孩子做的很多错事得以谅解

但问题是,这是一种错误的保护。

孩子还小,他不是不懂,他只是还没有被足够的生活经历构建出完整的三观。

他可能不懂,但是他肯定不傻。

他跟成年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吃一样的食物,看一样的世界。

可能有些道理他还没有那么明白,但基本事实,他都懂。

就像当年母亲流产这个事儿,一直瞒着我。

但为什么呢?

可能大人觉得,这是他们成年人的事情,我一个小孩子没必要知道。

可是,我也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员啊。

我为什么不能知道家里的事情呢?

怕我不能理解?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怕我不能接受?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就像很多家长,在离婚的事情上对孩子遮遮掩掩,怕孩子不理解。

这又不是原子弹制造原理,他有啥理解不了的?

隐瞒一个就像“天是蓝的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有什么意义呢?

那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排除了。

 他是孩子 

 又不是傻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