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氏太极拳不等于孙禄堂武学体系

 山居子衿 2023-09-08 发布于辽宁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因为认知上出了问题,还是由于受到什么力量的裹挟,或是由于某些人要刻意矮化,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武术界的一些人把孙禄堂建构的武学体系解读为创立了孙氏太极拳,进而又把孙氏太极拳解读为是武氏太极拳的传承。这样一种认识在客观上既不符合孙禄堂建构的武学体系的结构与逻辑,也不符合孙禄堂武学体系形成的历史事实。

正确的认识孙禄堂武学,首先需要弄清孙禄堂武学即孙氏武学与孙氏太极拳的关系。

孙禄堂武学与孙氏太极拳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其一,孙氏太极拳只是孙禄堂创建的武学体系——孙氏武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的说孙氏太极拳只是构成孙氏武学的三大基础之一,而非孙氏武学全体。

其二,孙禄堂所定义的太极及其所揭示的太极体用的原理、法则等与陈、杨、武、吴、赵堡等派太极拳所定义的太极及其理法皆不同,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其三,孙氏太极拳并非传承于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在立意、理法、技能基础与效能上都与武氏太极拳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详见《绝顶出青云——武者武学 武道》第二篇第8章、第四篇第1(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11月出版繁体版,202210月出版简体版)

1949年后,孙存周拒绝与官办武术组织接触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为认为他们不可能理解什么是孙氏武学。

其次,正确的认识孙禄堂武学,就需要认识到孙禄堂武学是孙禄堂对中国武术进行的一次体系性的建构。

孙禄堂为了对中国武术进行整体性的武与道合的鼎革与重构,并使这一鼎革与重构能够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祖先崇拜这种价值评估的传统,于是就需要先给古人制造一个牌位,故孙禄堂在《形意拳学》自序中写道:余于形意一门,稍窥门径,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探源论之,彼太极、八卦两门及外家、内家两派,虽渭同出一源可也。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亦势使之然耳。孙禄堂的这段话其意是讲无论内家还是外家在古人那里本出一源,原本是一家,现在这些门派是后人因情因势演化而成的。其言外之意就是对于中国武术应该返本归元,恢复古时那种统一一体的武术体系。换言之,孙禄堂把自己对中国武术进行整体性的鼎革立新的建构挂在古人武术的名下。

为此,孙禄堂鼎革了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三拳建立了共同的武与道合的原理、理法要义和技能基础,创立了孙氏形意、孙氏八卦、孙氏太极三拳,孙氏三拳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武与道合的武学体系,并由此成为提炼、融合百家之艺与道同符的完备的理法与技能基础。对此,孙禄堂在其《太极拳学》自序中写道:将夙昔所练之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三家合而为一体,一体又分为三派之形式,三派姿势虽不同,其理则一也。这里所谓三家合而为一体,就是孙禄堂将所涉猎的三家通过鼎革立新建构为一个统一的武学体系,而所谓一体又分为三派之形式,是指这一统一的武学体系是由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派所构成。

关于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之间的关系,孙禄堂指出应以其形意拳为本。孙禄堂在1929年元旦《江苏旬刊》上发表的《江苏全省国术运动的趋势》一文中写道:练习国术,当以形意拳为本也,能如是,则统一与普及问题,均迎刃而解矣。

孙禄堂对中国武术的整体性建构,是个宏大的论题,非一篇短文所能承载,有兴趣者可参见《绝顶出青云——武者武学 武道》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