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都有数字敏感期?想让孩子自如驾驭数学,把握时机很重要

 IF枕边育儿 2023-09-08 发布于山东

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指出:“每个人从出生起,成长过程中会有无数个敏感期,这也是能让我们变得更优秀的关键!”
如当孩子突然对数字有着强烈的兴趣时,便意味着他进入了数字敏感期,此时家长能否把握住,关乎这个敏感期的发展走向!
慧慧今年4岁了,不知从哪一天起,她开始喜爱上了数数。上楼梯时会数台阶,走路的时候会喜欢数经过的车辆,哪怕是吃饭的时候也会数饭粒等等。但这样的表现却遭来了妈妈的阻止,总会数落她“上台阶不要分心,等会摔了怎么办”、“别光顾着看车了,好好看路”、“吃饭就认真吃饭,数饭粒做什么”等。通常只有在看一些书本的时候,妈妈才会鼓励她认真研究算术题。
不过,虽然妈妈会阻止她,可是依然不能减少她对数数、数字的热情。转变为喜欢问爸爸妈妈关于“现在几点啦”、“爸爸,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之类的问题,而且是反复提问,把父母都问得有些不耐烦了。
在一次送慧慧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忍不住询问老师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不正常。没想到,老师非常欣喜地说:“慧慧进入数字敏感期了吗?那我们要好好培养她对数字的认识了呢!”听了老师的话,她非常疑惑:“啊?什么数字敏感期?我都快被她问得烦死了!”“可不能烦啊,这可关乎她对数字的认知”,老师赶忙说道。这时慧慧妈妈才知道,原来她突然喜爱上了数数和数字并非是一时兴起。
一般来说,当宝宝到了4至6岁左右,他就会对数字、排列顺序、数量关系等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便是专家们所指的“数字敏感期”。而美国儿科学会等组织经过研究后证实,若是能在此期间为孩子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能为他以后的数学、逻辑思维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判断宝宝进入“数字敏感期”?

通过儿童成长规律可知,一般宝宝到了4岁左右,大脑发育已逐渐完善,不管是自我意识还是好奇心等都会明显增强。这时候,在好奇心及大脑发育的驱使下,开始对数字、数量等问题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
不过,因为大脑发育还没有非常完善,所以只停留在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字与数量的配对上,并未能理解数学的逻辑性。比如喜欢跟着大人念数字、询问大人时间、看到数字一定要念出来等,而这些也是开始进入数字敏感期的表现
当到了6至7岁左右,大脑发育得更加成熟,智力提升后,孩子便不再只专注于数字、数学的表面,而是开始建立初步阶段的数学逻辑,比如开始给数字大小排序、基础的数字加减等,展现出对数字、数量之间存在的关联的浓厚兴趣。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直坚持“万物皆数”的理念,而当家长发现孩子进入了数字敏感期后,若是能把握住这个培养孩子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对于孩子来说是百益无害的!
孩子进入数字敏感期,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们通过认真观察、了解到孩子进入数字敏感期后,应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他,与他一同牢牢把握这个重要时期!
第一:保持耐心,懂得利用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必不少家长都曾听闻教育家陶知行提出的“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通过日常生活就地取材的教育,其实更能让孩子接受、理解。如进入数字敏感期的孩子,他们会喜爱上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管是数台阶、认路上的车牌号、记家长的手机号码等。
家长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帮助、引导他了解、记住数字,继而对数字、数学产生兴趣。
第二:借助书籍、益智玩具等工具的力量

不管是益智玩具、让孩子更了解数字的书籍,又或者是介绍数字、数学的视频等,这些能更好地拓宽孩子对数字的认知面,也能更好地帮助家长培养他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字与数量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家孩子数学思维特别好,平时家里分餐具,去超市结账,他都抢在前面。这还是得益于从小给他看数学绘本的功劳。
《数学来了》这套数学启蒙绘本,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看。从他3岁多买来,现在6岁了,还会经常翻看,还给我讲里面的内容呢!
这套书不是单纯讲数学知识的书,而是有好玩的游戏、好看的故事串联起来的数学启蒙书,可以说,几乎没有孩子能拒绝。
涵盖幼小衔接的20个知识点,也是学渣妈妈的福音,有了它,你家娃能轻松爱上数学。
一套书20册,原价198元,我们争取的粉丝福利价是69.9元,比某东大促还要便宜呢!需要的父母点下方链接!
Tips: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孩子挑选玩具、书籍、视频等辅助工具时,一定要根据他的年龄、心智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若是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与能力,反而会让他对数字、数学等产生恐惧,那就得不偿失了!
枕边育儿寄语:

当孩子开始对数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么很有可能进入了数字敏感期。家长们应牢牢把握这个重要时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对数字、数学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培养、训练他的思维逻辑与观察能力,让他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