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银缕一瞬 2023-09-08 发布于山东

一、境界

二、标志性结构

1.颈静脉切迹  后方平对第2、3胸椎之间的椎间盘,左、右头臂静脉通常在此平面内合成。

2.胸骨角  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其标志性意义主要有:①通过第2胸肋结合,为计数肋的标志性平面。②后方平对第4、5胸椎之间的椎间盘;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④平对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⑤气管在此平面分叉形成气管杈;⑥奇静脉弓在此平面跨越右主支气管,并向前汇入上腔静脉;⑦左主支气管于此平面越过食管的前方,形成食管的第二个狭窄;⑧胸导管在此平面由右转向左行。

3.剑突  剑突上端两侧与第7肋骨相接,与胸骨体结合形成剑胸结合,平面后方平对第9胸椎。

4.肋和肋间隙  从第2至第5肋间隙,取6个断面,即可显示心的结构:①平第2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右心房、右心室)、一口(肺动脉口);②平第3肋断面,可见三腔(左、右心房,右心室)、两口(主、肺动脉口);③平第3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一口(主动脉口);④平第4肋至第4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两口(左、右房室口);⑤平第5肋断面,可见三腔(右心房,左、右心室);⑥平第5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左、右心室)。利用上述结果,可任意选取相应结构的最佳显示断面。

5.肋弓  肋弓最低点平对第3腰椎。

6.乳头  男性乳头一般在锁骨中线与第4肋间隙交界处,女性者一般略低,并偏外下方,值得注意的是因年龄、哺乳和胖瘦等原因,女性乳头位置变化较大。

胸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一、第1胸椎椎体上份层面(断层一)

关键结构:气管,食管,甲状腺,颈动脉鞘。
      气管位于上纵隔中心位置,甲状腺从前面和两侧包绕气管,食管位于气管的左后方,甲状腺假被膜将甲状腺、气管和食管包绕。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可见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椎动、静脉位于颈动脉鞘的后方。后2/3为第1胸椎椎体及项部肌和前、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有臂丛的上、中、下干经过(图3-1)。

图片

二、胸膜顶层面(断层二)

关键结构:气管,食管,胸膜顶,锁骨下动脉,星状神经节,颈动脉鞘。

      上纵隔内诸器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与上一平面接近。胸膜顶位于上纵隔后外侧,其前方为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后方与第1肋为邻,内侧有胸椎体和星状神经节,外侧可见第二肋间隙、臂丛。前、中斜角肌之间为臂丛和锁骨下动脉。膈神经位于椎前筋膜深面与前斜角肌之间(图3-2)。

图片

三、左、右静脉角层面(断层三)

关键结构:锁骨下动、静脉,颈总动脉,气管,食管,肺尖。

       断层经第2胸椎椎体。甲状腺消失,两肺尖段出现。左、右喉返神经分别行于食管的左侧和气管的右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正在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内有多个静脉瓣,有颈外静脉、颈横静脉和椎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常呈开放状态,其原因,一是管壁与周围筋膜紧密附着有关;二是上述静脉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有关。气管、食管两侧为分布至颈部和上肢的大血管干: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经肺尖的前方、臂丛经肺尖的前外侧至腋窝(图3-3)。

图片

四、颈静脉切迹层面(断层四)

关键结构:肺尖,气管,胸腺,颈根部血管。

      上纵隔内的结构位于胸腔中部,胸腺出现。上纵隔前宽后窄,呈倒'三角'形。左、右头臂静脉分别位于纵隔的前外侧角,食管构成三角的后角。在头臂静脉的前外侧可见膈神经和胸廓内血管,后内侧可见迷走神经。食管的右前方有气管,两者之间左侧有喉返神经。在纵隔的右侧面可见右头臂静脉、气管、食管的右侧壁和椎体的右缘。头臂干位于气管的右前方。右肺紧贴气管的右侧壁;在纵隔的左侧面,可见左头臂静脉、左锁骨下动脉和椎体的左缘。胸膜腔进一步扩大,两肺和胸膜腔分别位于上纵隔的后外侧。肋胸膜与纵隔胸膜的前返折线是胸膜腔的最前点,它位于锁骨胸骨端深面。后反折线在食管与椎体之间,并在食管的后方略伸向后正中线,形成食管后隐窝以上这些结构分别在纵隔和肺的内侧面形成一些压迹。纵隔内,某些结构的病变,如淋巴结肿大,可突向纵隔的表面形成压迹。 CT检查时,若压迹消失和右肺与气管的右侧壁未相贴,提示有病变(图3-4)。

图片

五、第3胸椎椎体层面(断层五)
关键结构: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气管,食管,胸腺和左、右头臂静脉。
      该断层经第3胸椎椎体,胸腔和肺的面积逐渐增大,但其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同上一断层。上纵隔内,头臂干位于气管的前方,左颈总动脉位于气管的左侧,前邻左头臂静脉,该静脉右移逐步靠近右头臂静脉。左锁骨下动脉位于气管的左侧,紧贴左纵隔胸膜。右迷走神经离开头臂静脉的深面至气管的右侧壁。胸导管位于食管、左锁骨下动脉和左肺之间,紧贴纵隔胸膜,左侧胸膜的病变常累及胸导管。胸导管在此或相近层面损伤常可引起左侧乳糜胸。气管在不同的平面与不同的结构相毗邻,但后面恒定地与食管相毗邻。气管的右侧壁与右纵隔胸膜紧贴,而左侧则隔以大动脉。
       正常气管的形态变化较大,多数呈马蹄形( C 形),也可呈梨形、圆形、卵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气管常呈'军刀鞘'样,横断面上的特点是前后径大于左右径一倍以上。
      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大血管的前方,两侧为纵隔胸膜,胸腺、低位的甲状腺位于此间隙内(图3-5)。

图片

六、上腔静脉合成处层面(断层六)
关键结构:左、右肺上叶,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气管和食管。
      该断层经第4胸椎椎体。于上纵隔内,左头臂静脉行向右与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上纵隔管道结构排列的特点是:气管居中,左侧是主动脉弓上发出的三大分支,其根部的边线与正中面呈约45°角。左、右头臂静脉在它们的前方,胸腺位于左头臂静脉前面。从前向后,纵隔右侧面是右头臂静脉、气管、食管;纵隔左侧面是左头臂静脉及主动脉弓发出的三大分支。右膈神经和右迷走神经分别位于右头臂静脉和气管的右侧。主动脉弓三大分支的内、外侧分别是左喉返神经和左迷走神经。左膈神经则位于左头臂静脉的外侧。胸导管位于食管与左纵隔胸膜之间。右肺前面是尖段,后面是后段。左肺是尖、后段(图3-6)。

图片

      上纵隔管道结构常见的变异有:一是主动脉弓上的分支异常,如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可单独起自主动脉弓、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共干起自主动脉弓等,故主动脉弓上可有2~6支不等。二是左上腔静脉常在主动脉三大分支的外侧。上纵隔另一变异是胸骨后甲状腺。左头臂静脉是区别胸骨后甲状腺的要点,其前面是胸腺,后面是异常的甲状腺。

七、主动脉弓层面(断层七)

关键结构:第4胸椎间盘,第一肋间隙,主动脉弓,心包上隐窝。

       该断层前经过第一肋间隙,后经第4胸椎间盘,是认识纵隔上部管道结构的关键平面。两侧胸膜前反折线和肺的前缘向中线靠近。肺的横断面呈牛角形。上纵隔因上腔静脉逐渐行向深面、胸腺减少和两肺的增大,失去了'三角形'的外观而变窄。在CT和MRI图像上,主动脉弓的影像清楚易辨,常作为识别邻近结构的标志。心包上隐窝呈弯月状,位于主动脉弓的右前方,前方为胸腺。左心包膈血管、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位于主动脉弓的外侧。主动脉弓的内侧从前向后依次是上腔静脉、气管、食管。气管食管沟与主动脉弓之间有左喉返神经。食管、主动脉弓、椎体之间有胸导管。

      气管前间隙位于大血管和气管之间。此间隙向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的气管前间隙相续连,向下达气管隆嵴平面。此间隙在主动脉弓平面和主动脉肺动脉窗平面最大,间隙由主动脉弓、上腔静脉、奇静脉弓和气管围成。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奇静脉弓上淋巴结)和心包上隐窝。气管前间隙的左侧是主动脉肺动脉窗间隙。该断层气管前间隙内有两个奇静脉弓上淋巴结,其出现率为100%(图3-7)。

图片

八、奇静脉弓层面(断层八)

关键结构:奇静脉弓,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心包上隐窝。

      此断面为胸骨角平面,可见前后稍扁呈卵圆形的气管杈、主动脉弓起止端、奇静脉弓、食管第二个狭窄和主动脉肺动脉窗。奇静脉弓位于纵隔右侧面,并从后方行向前,形成平滑向外的隆凸。100%的奇静脉弓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和心包上隐窝位于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弓和气管杈围成的气管前间隙内。后纵隔因奇静脉弓、气管、食管和胸主动脉的存在而较宽。此平面纵隔外形特点与颈静脉切迹平面正好相反,前者前宽后窄,呈倒'三角'形;后者前窄后宽,呈正'三角'形。心包上隐窝增大,环行围绕升主动脉的周围。升主动脉前面由心包上隐窝分隔胸腺,后方为一无浆膜覆盖的心包裸区。在 CT 检查时,心包上隐窝的积液可能会被误诊为主动脉夹层瘤、淋巴结肿大,或是右肺小的转移病灶。主动脉升部与主动脉胸部之间至纵隔左缘,在 CT 图像上呈一低密度空隙,放射学上称主动脉肺动脉窗。其范围是指主动脉弓下缘和肺动脉杈上缘之间1~2 cm 的小区域,其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方为主动脉升部,后方为食管和主动脉胸部。此区含有动脉韧带、左下气管旁淋巴结和左喉返神经。正常情况下 CT 难以显示该区淋巴结,有时可辨认出动脉韧带。肺癌转移至此区淋巴结,常引起声音嘶哑(图3-8)。

图片

      右迷走神经比较恒定地位于气管、食管和奇静脉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胸导管位于食管与胸主动脉之间。

      右肺上叶的段支气管和血管出现于肺门区,为右肺门的第一断层。奇静脉弓可作为右肺门开始的标志。右肺斜裂出现。肺段静脉位于相应肺段支气管和肺段动脉的前方或前内侧。因左主支气管长,左肺上叶支气管发出平面较右侧为低,斜裂也未出现。

九、肺动脉杈层面(断层九)

关键结构:肺动脉干,肺动脉杈,左、右主支气管,两肺斜裂。

       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形成状若'三叶草'的肺动脉杈。有35%的左肺动脉高于右肺动脉一个断层,有65%的三者在同一断层面。左肺动脉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约为41.2°±6.1°;而右肺动脉较为水平,其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约为75.5±6.8°。心包上隐窝围绕着升主动脉、肺动脉干的前方和左侧,直至肺动脉干与左肺动脉交角处。在肺动脉杈和右肺动脉的后方有左、右主支气管。隆嵴下间隙是指前为肺动脉杈和右肺动脉,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后为食管所围成的间隙,内有隆嵴下淋巴结,其出现率为100%。

       肺门区结构将肺内侧面分为纵隔部、肺门区与脊柱部三个部分,将肺与纵隔之间的胸膜腔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伸入食管与奇静脉之间形成奇静脉食管隐窝

       在左肺门区,因左主支气管比右主支气管长,故在此断层,只有肺静脉和肺动脉,呈前后排列。左肺动脉的外侧从前向后是:前段支气管、尖后段支气管和尖后段动脉,其关系较为恒定。

       在右肺门区,从前向后是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右肺动脉的后外侧由前向后是右肺上叶支气管、后升动脉,后者的出现率为20%。在右肺上叶支气管与右肺动脉之间有肺门淋巴结(图3-9)。

图片

十、肺动脉窦层面(断层十)

关键结构:肺动脉窦,左冠状动脉,叶间动脉,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支气管

      纵隔的结构为心底和出入心底的大血管,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左、右心耳,食管和胸主动脉。肺动脉瓣呈两前一后排列。该断层及以下,胸导管行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的根部与左心房之间。左肺下叶的一部分肺组织呈小舌状伸入胸主动脉与左肺下叶动脉之间,抵达左主支气管的后壁,如果舌状的肺组织被推出两大血管之外提左肺门区或左肺下叶有病变(常见有肿大的淋巴结)。右主支气管和中间支气管的后外侧壁直接与肺组织相邻, CT 影像上,在它们与肺之间出现较高密度影像时,可能有病变。右肺叶间动脉经上腔静脉与中间支气管之间至肺门,其位置关系较为恒定,是CT测量右肺动脉心包段管径的理想部位。

      两肺斜裂前移,肺下叶增大。肺门区的结构由前向后排列关系是,右肺门:右上肺静脉、叶间动脉、中间支气管;左肺门:左上肺静脉、左主支气管及左肺上叶支气管、左肺下叶动脉(图3-10)。

图片

十一、左、右上肺静脉层面(断层十一)

关键结构:主动脉窦,右心室流出道,左、右上肺静脉和左、右上肺动脉。

      心及心包将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前纵隔为一潜在间隙。中纵隔为心和心包。位于后纵隔内的结构是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和胸导管。在中纵隔的结构是出入心底的大血管、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左心耳和右心耳。以升主动脉根部为中心结构,右心室流出道位于左前方,右心房和右心耳位于右侧,左心房横位于后方。在左心房和食管之间为心包斜窦。左、右上肺静脉汇入左心房。主动脉窦为一前两后,即右前窦(右冠状动脉窦)、右后窦和左后窦(左冠状动脉窦)。在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开口之间均有一皱褶。房间隔呈横位,在房间隔、主动脉右后窦和左心房之间为主动脉下隐窝

      右肺水平裂出现,它与斜裂之间的肺组织为右肺中叶,斜裂后为下叶。右肺门区的结构由前向后排列关系是:右上肺静脉、中叶支气管和下叶支气管。右肺下叶支气管的外侧是右肺下叶动脉,后方是上段静脉。中叶支气管的前外侧是内侧段动脉和外侧段动脉。左肺门区的结构是上、下舌段支气管,相应的肺动脉与它们紧邻。左肺下叶支气管位于胸主动脉与左肺下叶动脉之间,向后外侧发出上段支气管(图3-11)。

图片

十二、左、右下肺静脉层面(断层十二)

关键结构:左、右下肺静脉,左、右心室,左、右心房,肺门区的结构。

      纵隔内可见心的四个心腔,房间隔与室间隔相连续,自右后斜向左前呈' S '形。右半心位于房间隔和室间隔的右前方;左半心位于房间隔和室间隔的左后方。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左心房隔心包右侧与食管相邻,左侧与胸主动脉相邻。

      纵隔的右侧是右肺中叶和下叶,左侧是上、下舌段和左肺下叶。出入肺门区的血管和支气管集中在叶、段门部(第二肺门)。右肺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动脉走行向外,内侧段支气管、动脉走行向前内,根据它们的走行方向可区别它们。右肺下叶底段支气管和动脉均为两个干,内前底段支气管和动脉位于前外侧,后底段和外侧底段支气管和动脉位于后内侧。左肺上叶内,上舌段支气管和血管已较小,位于前部;下舌段支气管较为粗大,位于后部。左肺下叶支气管位于斜裂和左下肺静脉之间,其后外侧是外侧底段和后底段的动脉干(图3-12)。

图片

十三、底段总静脉层面(断层十三)

关键结构: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左、右肺底段上、下静脉。

      纵隔内可见心的四个心腔,房室间隔呈'一'字形,自右后斜向左前,与矢状面约成45°角。纵隔的右侧是右肺中叶和下叶,左侧是下舌段和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动脉走行向外,内侧段支气管、动脉走行向前内,根据它们的走行方向可区别它们。右肺下叶的底段支气管和动脉均可区分。内侧底段和前底段支气管和动脉位于底段上静脉的前外侧,后底段和外侧底段支气管和动脉位于底段上静脉的后内侧。左肺下舌段支气管和血管贴近纵隔面。左肺下叶各底段支气管和动脉的区分与右肺下叶的基本相同,底段上、下静脉已合成底段总静脉(图3-13)。

图片

十四、冠状窦层面(断层十四)

关键结构: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房。

      纵隔内可见左心房消失,剩下三个心腔(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房)。冠状窦开口于右心房。右肺斜裂前方为中叶,后方为下叶。中叶为内侧段和外侧段;右肺下叶的底段支气管和动脉均可区分。左肺斜裂前方为下舌段,后方为下叶的四个底段。左肺韧带出现,可作为划分肺段的标志。左肺韧带至段间静脉的连线可作为内前底段和外侧、后底段的界线。外侧底段和后底段以用段间静脉区分开来。左肺下舌段支气管和血管贴近纵隔面(图3-14)。

图片

十五、膈腔静脉孔层面(断层十五)

关键结构: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

      右膈穹出现,其左后方可见腔静脉孔。心呈现三个心腔(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房)。纵隔的右侧是右肺中叶和下叶,左侧是下舌段和左肺下叶。右肺下叶的底段支气管和动脉均可区分。左肺下舌段支气管和血管贴近纵隔面,左肺韧带和段间静脉的连线可作为内前底段和外侧底段、后底段的界线(图3-15)。

图片

十六、左、右肺韧带层面(断层十六)

关键结构:左、右肺韧带及位于后纵隔内的结构。

       断层后经第8胸椎间盘,前经第6肋软骨,肝已出现。中纵隔内可见左、右心室。后纵隔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和胸导管。右胸膜腔伸入食管和奇静脉之间形成食管奇静脉隐窝。纵隔的右侧是右肺中叶和下叶,左侧是左肺下舌段和下叶。双肺借肺韧带系于中纵隔与后纵隔之间(图3-16)。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