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彩霞老师谈唇腭裂心理:爸爸妈妈在唇腭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关注(八)——“激将效应”

 石冰团队 2023-09-08 发布于广东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心理效应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运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先天的容貌缺陷及语音障碍,唇腭裂患者及其家长较正常人群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

因此,从孩子年幼时开始,父母就应当给予孩子更多更积极的心理关注,使正性的心理效应与孩子心理产生互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今  日  话  题

今天我们来谈谈“激将效应”。

“激将效应”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激将法”。激将法本指用刺激性的话使将领出战的一种方法。后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人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在心理学上,通过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为的心理学效应,叫做“激将效应”。

其原理在于利用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其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激将效应的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使用激将法的案例: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去劝说孙权共同抗曹,但他看孙权一表人才、性格坚毅、不是随便能够劝说动的,就决定运用激将法。他先说曹兵有100万,然后再夸大曹操的实力,有150万的兵力,战将和谋士也有一两千人,然后说道“我只说100万,原因是怕惊吓了江东之士”。还主张孙权向曹操投降,激起了孙权的怒气。孙权问:“你家主公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答道:“当年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尚能笃守节义,不受侮辱,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的刘豫州?事业不成,这是天意,又岂能屈处人下?”气走了孙权,然后再说自己有破曹良计,只不过对方没问,孙权听说,赶过来求教,自然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在说服周瑜的过程中,这一方法得到了更好的运用,他搬出了《铜雀台赋》中的两句诗词“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证明曹操攻打江东是为了得到大乔、小乔两个美人,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周瑜,拼了命也要和曹操一决雌雄。其实诗歌的本意是,将兴建两个高台以收胜景,然后再于台间建两座桥,以便朝夕流连其中。诸葛亮巧借“二桥”的谐音一下戳到了周瑜的痛处,达到了说服的目的。以上的案例充分说明激将法运用得当,激发出了积极正面的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有经验的父母会抓住小孩的好胜心理,使用激将效应,让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我接触的唇腭裂孩子父母中,有一个父亲的“激将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小陈来科室做手术时,已经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小陈告诉我,从小到大,他的父亲总是对他说:“人丑就要多读书”,“你长得那么丑,学习再不好,就一无是处了”,“我不相信你能超过你两个哥哥”,“如果你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是回家种地”。

小陈说自己听了那些话后很受刺激,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证明给父亲和哥哥们看,因此他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了村子里唯一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毕业后一直认真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为了邻居口中“有出息”的孩子。

从小陈的经历来看,貌似父母使用激将法刺激小陈,小陈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收获了成功。这么说来是否应该鼓励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更多使用激将法呢?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小陈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小陈在告诉我他父亲“激将”他的经历时,内心是充满怨愤的,因为他感受到父亲对他是“嫌弃”,是“看不起”,因为父亲对两个哥哥并没有采用“激将法”,虽然最终两个哥哥在农村务农,在村里人看来哥哥们没有小陈成功,但是小陈不那么认为,他认为父亲从骨子里更喜欢哥哥们,他说“我跟家人不亲近”,“我这次来做手术都没有告诉他们,而是请我的朋友来医院照顾我”。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激将法”是否定了对方的能力,激发对方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因此,使用激将法要衡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刺激要适度。

尤其要注意别拿小孩做横向对比,比如,“你看邻居家的谁谁学习那么好,你一定考不过他。”“我就知道你不行。”“你一定办不到”等。最初一两次,孩子可能还能会反驳:“我不笨”,“我聪明”,“我可以”,但是次数多了,他大概也慢慢在内心认同:爸爸妈妈说得对,我真的很笨,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进而渐渐陷入习惯性地自我否定、自我攻击当中。

因此,父母一定要慎用激将法,因为小孩年龄很小,在家里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判断能力,激将法所表达的意思,都是拐弯抹角,要绕无数个圈,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而孩子恰恰是最不擅长弯弯绕的。他们的思维简单、直接,非此即彼,父母指哪,他们就打哪,哪懂得绕圈子那一套。而且小孩子不会想得太多,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是基于其认知能力的,孩子能理解的就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

面对激将法,他可能不会感受到父母是在激励他,而是体会到字面的意思:你说他笨,他就会觉得自己脑子确实不好;你说他嘴巴长了不会叫人,他就会觉得自己嘴巴确实是有问题的。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基本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请注意,这种激将法用得好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会让孩子迸发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潜能,如若用得不好,那就会变成“辱将法”,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对于唇腭裂孩子,由于先天的外貌缺陷及语音障碍,他们更需要得到父母及周围人的认同,父母使用激将法就相当于跟孩子说我不认同你的存在价值,这样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自卑,终有一天孩子会像一根弦,失去弹性。

而且家长在使用激将法时,无形中会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对象,让孩子和这个对象进行比较。有时这个对象是兄弟姐妹,有时这个对象是孩子的同学或邻居家的孩子,总而言之都会让孩子树立仇敌。

孩子的内心很脆弱,很想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和赞扬,如果父母总是采用这种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会转移矛盾,将自己总是被父母责骂的原因,怪罪到对比对象身上。

此外,激将法会破坏亲子关系,父母每一次贬损质疑,都会激起孩子反击,孩子会不断质疑父母的说法,并且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激将法会使整个家庭教育越来越负面,孩子质疑父母的教育,父母怀疑孩子的能力,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心理不能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在此提醒广大唇腭裂孩子的父母,要谨慎使用甚至尽量不使用“激将法”,多表扬、多肯定、多认同自己的孩子,避免“激将效应”的负面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