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动员参战民工 组织和动员参战民工是一件非常细致、艰巨和复杂的工作。为了严格地保守军事秘密,不许可在较早的时间内动员,因此往往是时间紧、要求急,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是,黄镇在刘、邓首长和蔡主任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到大战开始前夜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内,就从一二九师控制区的五个半边区县里动员组织了参战民工6000余人。黄镇用的是什么办法呢?这在他当时所写的工作笔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黄镇在备战中和大战期间连续组织动员,并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写下了《关于领导参战民众的工作》、《关于巩固与继续动员民众参战》、《关于搬运胜利品》、《关于领导参战民众问题》和《关于地方与军队配和问题》等动员提纲和经验总结。 他在战前所做的《关于领导参战民众的工作》动员部署提纲中写道:甲、依靠地方干部,巩固与提高民工的参战热情,并防止逃亡。部队可派人协助,最好每中队(等于连)有一人,主要是帮助,反对代替包办。如发生逃亡现象,因立即追究,务求迅速动员归队,对领导分子进行适当的处分,并拿这些实际的例子,教育全体掀起反逃亡的群众运动。乙、要尊重他们原来的组织,不要破坏他们的建制。分配给他们的任务时,注意按照他们的组织建制(如支队、中队、大队……)布置,因为过分分散使用,会使他们的干部领导作用降低,会使队伍发生严重逃亡现象,尤其在广大参战民众觉悟程度还不够高的时候。丙、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情绪。特别是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之下,没有丰富的参战经验,是可能会表现畏惧。因此,必须要有经常的宣传鼓动工作,尤其是胜利消息的传达,这样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熟悉战斗生活;在战场上部队要很好地掩护他们,不要让他们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丁、要注意保障他们的生活。要他们自备的东西,先告诉他们准备好,如粮食、鞋袜、工具等。在运输中要有适当的休息,不要使参战民众过分疲劳而影响工作。要设立运输站,要有专人负责解决参战民众食宿问题,要注意防空。在紧张的战斗情况下,要防止造谣和发生慌乱。防止敌探汉奸混入破坏。戊、发动革命竞赛。要在“大家努力争取胜利”,“努力搬运伤员,不让一个伤员多受一分痛苦”,“不丢掉一件胜利品”,“帮助军队打大胜仗,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等口号下,把他们的情绪提到最高度。 从上述可以看出,黄镇在动员部署工作时,设想十分周密,连关心参战民众的生活细节问题都想到了,因此保证了动员组织工作的落实和参战民众的积极性。 大战打响后,黄镇密切关注着参战民众的后续工作。他在8月23日晚所作的《关于巩固与继续动员民众参战》的紧急指示中指出:“这次因为下雨(从21日下午开始到23日下午止)和动员不够深入(如昔阳县西根本谈不上动员),参战民众逃亡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左翼军方面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前线上由于我全体指战员的英勇,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极多的胜利品需要大批人力搬运,所以必须采取一面动员逃跑民工归队,一面继续动员第二批人员上前线的做法。为了应急,决定通知各县采取以下的办法,1、星夜将能够派出的干部全部派出;2、首先注意有基础的地区的动员;3、要求每县再动员一千人,但不必等待全部集中起来再走,可以百人为单位,集中一百走一百,这样不致耽误时间。”同时强调:“防止民众逃跑,除加紧执行'关于领导民众参战的工作’的指示外,另一方面应选择交通要道设拦阻队收容所。对于领导逃跑分子,要进行适当的处分。保证参战民众有饭吃是巩固民众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除注意认真检查他们随身带的粮食外,如果粮食吃完,必须有组织地派人回去再取,公家也必须准备一批粮食补给他们。” 8月24日,黄镇又召开专门会议进一步部署“关于搬运胜利品”的工作,他指出:“前线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胜利品极多,要是连铁轨都搬,则需民众最少20万。当然,要动员这样庞大数量的民力,这在分区来说,基本上是很难办到,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但迅速尽量动员民众将前方胜利品赶快运回来,这已经成了党政军民当前(今天是24日了)的最中心的任务。”他提出的两条鼓动标语口号是:“铁路破坏得愈彻底,铁轨搬得愈干净,鬼子今后就愈难来!”“多搬一根铁轨,就多一分胜利!”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黄镇及时建立了领导运输的组织(分左右两路),并颁布了搬运胜利品的奖励法,如:甲种胜利品电灯线、电灯泡、电信材料、卫生器材等,电灯泡每个一角,其余的每21斤一元;乙种胜利品发电机、八方钢、各种机件、工具、钢、锡、铅、水银等,每30斤一元;丙种胜利品铁轨等720斤的每根20元,360斤的每根10元。以上均按每60里一站计算。 上述奖励办法,大大激发了民众搬运胜利品的积极性。为了把广大民众和地方干部的参战热情提高到最高度,黄镇还提出了“多去一个人,早去一分钟,胜利就会多一分”的口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