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乱部各种疾病

 bdcxrh 2023-09-08 发布于湖北

【案例编号】 146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霍乱

【歌诀】
霍乱风寒暑饮成,卒然吐泻腹心疼,天枢内关上中脘,曲泽刺血病得宁。(另一版本为:霍乱多由食不洁,腹痛吐泻或转筋,天枢内关上中脘,曲泽刺血病离身。)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在脐旁二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霍乱者,乃风寒暑饮之杂邪为病,卒然挥霍变乱,心腹大痛,吐泻交作也,其能吐能泻者,谓之湿霍乱,夫暑饮虽盛,若已经吐泻,其邪即解,故易治也,若欲吐不能吐。欲泻不能泻者,谓之干霍乱,盖寒盛则凝,既不吐泻,则邪无去路,故多不救也。湿霍乱者,乃暑饮寒邪也,其证吐泻不已,肚腹疼痛,口渴引饮,胸脯膨闷,干霍乱者,乃寒暑凝结,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腹中绞痛,俗名绞肠痧病也,如烦渴大饮者为热,若厥逆不渴者属寒也。
【分析二】:霍乱,病名,传染极烈,以其病情挥霍撩乱,故曰霍乱,见伤寒论注。患者初觉呕吐、腹痛、肠呜而泻,故俗亦谓之绞肠痧,又四肢厥冷,手指之螺绞凹陷,故俗又称瘪螺痧,多由夏秋饮食不洁而起,共病菌侵入血管,繁殖甚速,致血液不能循环则死,其甚者仅数小时,即已不救。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胜玉歌: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艾便安然。又霍乱中脘可入深。马丹阳,承山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马君,四十四岁,河南人,住台北市绍兴南街,民国五十四年八月十二日,突患霍乱病,上吐下泻,腹内绞痛,两腿转筋,由人扶持,驱车前来就诊,下车仍大吐特吐,臭秽难近,情形甚急危,即施针曲泽刺血,承山等穴,吐止痛消而愈。
【案例一】:罗君,三十五岁,浙江人,住台北县士林镇兰雅里,患霍乱病,满腹绞痛,大吐不止,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一日,请予诊治,依用上法施针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47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铁痧胀

【歌诀】
铁痧胀病头面黑,手足十指黑如墨,曲泽静脉兼诸井,委中放血效可测。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诸井:在手十指去爪甲角如?叶。
委中:在腘中央,约纹动脉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发起,满腹胀痛难忍,渐至头面手足十指皆黑如锅煤色,此因血凝也,若不急治,恐难挽救危亡。服药不济急,不若施针立即见效。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韩君,六十二岁,山东大店人,住台北县木栅乡,患铁痧胀病,四肢僵硬,一无所动,大小便不知,头面均呈黑色、民国五十三年二月四日,共子邀余前往,抵其处,视病情严重,旋即施针,手足十指、委中,均出血,当时即见好转,以后未来复诊。
【案例一】:陈女士,三十岁,山东平度人,住台北市建国南路二一五巷。患铁痧胀病,颜面青黑,四肢如冰而满腹阴痛,呼吸迫促,干哕欲吐不得,浑身战抖,偏体发麻,言语困难,病情险恶,于民国五十八年二月十三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晚十时许经人送来,求予诊治,当即施针曲泽等穴,用棱针放出恶血,旋即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48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铜痧胀

【歌诀】
铜痧胀病周身黄,目瞪口呆肢体僵,委中曲泽十宣刺,血滴如墨即时昌。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委中:在膝腘窝中。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十冲:在手十指尖端,去爪甲如?叶。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发现,浑身上下,头面眼珠,尽如姜黄色者,皆因邪热攻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现乎外也。凡遇此病,急于委中静脉,十冲,刺出恶血即安。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张君,五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通化街。患铜痧胀病,满腹胀痛似绞肠,寒热不均,面身黄色,民国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委中、曲泽、十冲,均出血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49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阴痧胀

【歌诀】
阴痧胀病危而惶,腹内搅痛四肢凉,中脘曲泽委中刺,但能出血可转康。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中腕:在脐上四寸。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发起,腹痛难忍,手足如冰,或因食不洁、及生冷之物、或感受时疫不正之气,以致骤然发生此症,先于曲泽、委中,放出恶血,即可转危为安也。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黄君,三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满腹及小腹急疼难忍,浑身战抖,四肢冰凉,民国五十二年五月三十日,求予诊治,即于曲泽、委中,均刺血而愈。
【案例一】:周先生,七十二岁。山东临沂人,住台化市敦化北路一段,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患阴瘀症,面色发青,四肢冰冷,心内嘈杂难忍,欲吐不得,欲泻不能,往返入厕,所下少许,其病时渐剧,求予诊治,取穴依上法治疗,旋即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0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阳痧胀

【歌诀】
阳痧胀病四肢热,腹痛郁气不通彻,静脉刺血有奇效,上中二脘针便瘥。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静脉:在委中曲泽均有静脉流通。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病初起,满腹疼痛,手足发热,或因郁气不通而成也。经诊治患此病者很多,患者腹内闷痛,不吐不泻,急于曲泽刺血,上脘、中脘施针,均可收效。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张君,四十岁,北平人,患阳痧胀病,满腹闷痛,四肢发热,腹似火烧,不吐不泻,民国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当时视其病情迫急,施针、曲泽、委中,放出恶血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1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乌痧胀

【歌诀】
乌痧胀病面黑红,呕吐翻胃并腹疼,上中二脘针有效,曲泽委中刺血宁。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初起,?体胀痛,面色黑红,腹痛坚硬,身现红色,继而翻肾呕吐,甚则吐泻交加,凡遇此病者,应针上脘、中脘,并用棱针就曲泽、委中、出血即安。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黄君,二十岁,台湾人,住台湾省嘉义县民雄乡复兴村,患乌痧胀病,?体胀痛,面色红紫,腹痛坚硬,吐泻交加,四小时未止,民国五十三年七月四日,求予诊治,即施针、上中脘、曲泽、委中均刺血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2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白痧胀

【歌诀】
白痧胀病急又迫,周身之血化为水,委中静脉将血放,清血变红病始已。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此为少见之奇症,原因不明,民国二十八年在家乡山东临沂县,有同村段君二十三岁,某日早四时许,突然腹痛如绞,?体颤抖,汗毛直?,惶急险恶,请求诊治,斯时视其皮似白纸,颜面无色,盖所患为白痧病,急以三棱针刺委中静脉。放出者尽是清水,清水流至一杯许,始见红血液,即停止外流,幸得挽救矣。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3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瘪螺痧

【歌诀】
瘪螺痧病指甲翻,胸闷吐泻心不安,天枢内关上中脘,静脉十宣棱针穿。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天枢:在脐旁二寸。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去爪甲角如?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医病名解释】:霍乱:病名,霍乱,霍乱在中国古代又叫『瘪螺痧』,这是在形容患者在极度脱水的情况下,十指螺纹皆扁而命名。霍乱是一种猝然发作的急性细菌性肠病,是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引起,症状为无痛性大量水泻,双腿抽筋、大量和持续的呕吐、及快速脱水、酸中毒和循环衰竭。严重未治疗的患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致死率可超过百分之五十,但如加以适当治疗,则可降至百分之一以下。自十九世纪以来,霍乱曾造成多次世界大流行,其流行范围之广和造成的感染死亡人数之多,实使人大为恐慌。霍乱译名为「虎列拉」,又谓「绞肠痧」、「瘪螺痧」、「吊脚痧」等。通常分为「真性霍乱」与「假性霍乱」两大类。而真性霍乱,又谓之「寒性霍乱」、「湿霍乱」,假性霍乱又谓之「热性霍乱」、「干霍乱」。症状为上吐下泻,两层发青,泻出殆如淘米,所淘之白色「米泔」,瑞金土语谓之「米汁」。此为霍乱最大之特征。他如腹痛或不痛,体温下降,脉细声嘎,螺纹骤瘪,四肢厥冷,两目深陷,肌肉顿消,亦能显而易见之病象。一昼夜间,连泻数十次,水干即死。死时其神不昏,辞书谓之神昏而死者,谬也。以上所述,医家谓之「真性霍乱」。若乃胸腹闷胀,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是之谓「干性霍乱」,中医称为痧胀。霍乱春冬皆有,夏秋特甚,都市人口集中,传染最易,尤不可不严防而速治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乃霍乱病之俗称,因失水肤枯,指甲螺瘪而有此名也。发作时,胸闷吐泻,心中搅乱不安,十指爪甲,齐向上翻,神识昏迷,四肢冰冷。凡遇此病,急用棱针刺十宣出血,指甲之翻,即时停止又再于曲泽,委中出血,即得挽救,严重失水,势近虚脱者,应以艾炷加灸、神阙、关元,可救危亡也。患此病者,常见不鲜。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民国三十五年夏,在家乡(山东临沂),有邻村王先生,四十余岁,患瘪螺痧病,十指爪甲上翻觉胸闷腹痛,吐泻交加,四肢冰冷,神识昏迷,由共本族,请余前往诊治,始抵其处,视病情危急,即用棱针、静脉、十宣,均出血,神情痛止而愈,惟十指爪甲上翻,时过好久,方复原矣。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4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噤口痧

【歌诀】
噤口痧病默无言,欲言无音气阻痰,腿弯三针血如注,更将曲泽合谷砭。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腿弯:在膝后腘窝中,是指委中而言。
曲泽:在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
合谷:在手大拇指与食指歧骨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噤口痧症,噤口痧,初发默默不语,言亦无音,此乃痧气壅塞,盛痰上升,阻碍气管,咽喉闭塞所致也。(见验方)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陈女士,三十七岁,山西人,住台北县士林镇兰雅里,患噤口痧症,腹胀如鼓,默默不言,两日夜未食,经陈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请予诊治,当即施针,委中、曲泽、合谷等穴,旋即而愈。
【案例二】:杨女士,三十八岁,四川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民国五十六年十日月五日上午十时许,患噤口痧病,先感?体发麻,继则牙关紧咬,二目急瞪,气息不通,身躯直挺,四肢如冰,人事不知,其子请余前往诊治,至其处,视病情已至危亟,当即施针,合谷等穴,旋即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5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绞肠痧

【歌诀】
绞肠痧病肠如翻,腹内绞痛似锥剜,建里天枢与天应,静脉刺血疾自安。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脐旁二寸。
天应:在疼痛之处下针,即是天应穴也。
静脉:在曲泽,委中,均有静脉可见。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即俗称干霍乱,与近称之盲肠炎相类似,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内绞疼,肚肠如翻,如锥如刺,四肢厥冷,若不急治,恐胀满至极,而死不治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刘君,四十岁,江苏徐州人,住台北市长安东路,于民国五十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突患绞肠痧病觉腹内绞疼,如锥如刺,肚肠如翻,疼痛剧烈,是日早三时许,来人叩门急邀前往诊治,余至其处,视病情急迫,颜面发青,四肢冰冷,问不知应,极其严重,当即施针、建里、天枢、天应,再就曲泽刺血,其病立愈矣。
【案例二】:刘君,六十岁,辽宁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七张路,于民国五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晨,突患绞肠痧觉在脐左下方,肚肠如绞,胀痛难忍,四肢发凉,面色青黄,呼母抱肚,进入本所,请予诊治,当施针天应,并刺曲泽放血,约半小时,昏昏入睡,醒后霍然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156

【案例分类】 霍乱部

【主治病症】羊毛痧

【歌诀】
羊毛痧病腹如填,腹似板硬呼吸难,胸前背后寻红点,挑断痧筋病绝缘。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病因病理分析】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把胸前背后之红点,用棱针挑破即可。即是痧筋。
【经验二】:此病初起腹胀,连背心腰瞎如芒刺,腹似板硬,如物填满,查看前后心窝,倘有红点显现,此为痧筋之处,急用棱针挑断即安。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柳君。五十三岁,山东平度入,住台北市八德路,民国五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即农历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晨五时许,突感?体发僵,腹痛难忍,肚如板硬,呼吸困难,请予诊治,视其病情系属羊毛痧,即于前胸后背,寻觅红点显现处,是汗毛孔胀大,发现红色便是,用针挑刺,挤出恶血,其病霍然如失。

治疗医师
孙培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