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冲波逆折 2023-09-08 发布于江苏

引言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与充饥的鹰鸟无异,瞄准了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抵达1947年7月初,我军壮大至190万人,相较爆发时的12万人多出一大截,敌军则在我们的猛烈攻势下损失了112万人。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怎能完美转危为机?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毛泽东智慧的伟大格局,远超过国民党的蒋介石。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解放战争岁月的毛泽东

解放战争岁月的毛泽东

自抗日战争落幕于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毛泽东多次积极向世界表露他的持平方针:他本无意发动内战,但这并非代表他没有做好与蒋介石全面交锋的万全准备。果不其然,至6月26日蒋介石痛下杀手,战火再起,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投入战场,全力拼搏。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百余年的凌辱与侮辱,勉强挣脱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这是中国人手刃家贼后初次赶走外敌,经历如此磨难,中国人民仅愿安身立命,并无再宋尸肆战火的想念,而毛泽东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正顺应这份渴望,只有以蒋介石为浮标的国民党,冷漠对待人民的心声。

毛泽东冒着风险赴重庆协谈,意在追求和平,他不忍再让社稷百姓触目惊心的战争而饱受摧残。全体国人都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豁出一切,诚心诚意寻求和平,与此同时,蒋介石仅仅顾念自身的利益,置人民的死生于不顾,悍然突发战争。毛泽东自战事晓力,便赢得了人心,这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大格局的一面,因为只有格局大的人,才能以最大多数的人民的利益为本。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毛泽东赴重庆

毛泽东在南北线都精心部署。在南线,毛泽东派遣被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困的李先念和郑位三部顽强突围,同时他还安排刘邓陈苏谭带领三路主力与国民党军队面对面抗战;在北线,毛泽东打算提前整顿北方战区,紧密树立了一个 “夺取三条道路,控制四条交通线”的战斗计划。毛泽东亲身钻研持久战有关问题,更要求我们必须自力更生,不能仰仗苏联。

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30万人重围李先念、郑位三部时,皮定均带领一个旅向东部制造误导,成功引导了大部的敌军,李先念、王震则带着主力向西冲锋,最为神奇的是,皮定均的旅队后来也成功突围,幸存下来。面临压倒性的敌兵包围,我军还能大踏步走出极其困难的围攻,毛泽东对此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毛泽东大格局的又一展现,因为只有格局大的人,才能珍贵人 资源。

再看周恩来,他此时仍在南京与国民党互开歧见,关键时刻,他传来严密的情报,蒋介石即将痛下杀手,我军必须时刻警惕。面对这种情况,粟裕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对毛泽东提出建议,相较于与敌人正面冲锋的效果,我们不妨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策略,这样更有优势。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陈毅、粟裕

陈毅、粟裕

僅从毛泽东和粟裕的观念比照,可以发现,毛泽东对蒋介石比其他人多看了一眼,他以为蒋介石还会抱着以往对红军时的手法来对准解放军,毛泽东照此立足,提出了正面遇敌的突围策略;粟裕却以别样的视角看清了蒋介石的用兵策略并无从前的深思熟虑,以前他还知道集中兵变围攻红军,如今他执着于占获大量城市,导致兵力散失,这就是用兵之大忌。

并非毛泽东的战计有误,只是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过于高估和他的充分准备,如果蒋介石真的没有分兵,那么,毛泽东的正面遇敌战计便绝对是成功的且必要的。现今可以确认蒋介石正在犯了用兵的大忌,进行大规模的兵力分散,毛泽东则毫不犹豫地对南线的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响应了粟裕的建议,这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大的格局,因为只有格局大的人才能采纳下属的优秀建议。

在南线,毛泽东吸收粟裕的建议,及时调整作战部署,马上取得了效果:诱敌深入的战术神效显现,陈粟部、许谭部和刘邓部都取得了胜利,在这其中最为出名的战斗则是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进行的苏北战役,七战七捷,仅用一个半月就歼掉了敌人六个旅。面对十二万人之敌,仅有三万人的我军,仍挥臂猛进,消灭五万多名敌人。

苏北战役七战七捷,后来被誉为“20世纪战史上的军事杰作”,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让我们来看看粟裕是怎样以天赋的智慧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攻黄救邵一战。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苏中战役(油画)

当时在粟裕手中有15个团,他们约束了敌人的5个团,若在一些军事将领手中,他们会采取以3:1的兵力比例强攻,但在粟裕那里,他将这个兵力对比整成了5:1:他先命5个团制约敌人的3个团,然后再以10个团迅速围歼敌人的2个团,得手后又将15个团迅速围堵敌人残余的3个团。这样一来,我们的军队每次战斗均以5:1的绝对优势取得胜利。

这就是粟裕的军事能力!他需要一兵一卒的本领,深得毛泽东的赞扬,毛泽东迅速把粟裕的战果和战法向全军进行通报,而此次战斗也让毛泽东发现了粟裕出类拔萃的军事能力,于是,他迅速调集更多军队给粟裕指挥,这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这也是毛泽东格局大的第四个表现,因为格局大的人才能知人善任。

在解放战争早期的四个月中,人民解放军以损失12万人的代价歼灭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30万人,这个成功其实源自毛泽东之前在“古田会议”和“三湾改编”提出的建军原则,连上有支部,每一个班都有党员,历经多年的培养毛泽东捧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这些举措看似起效慢,但到关键时刻,其威力巨大。这展现了毛泽东的大格局的另一面,因为只有格局大的人才能长远规划。

这四个月里,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的153个城市,解放军只收复或攻占了48个县城。对比下来,解放军收缩了105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大片土地。蒋介石为了占领这些城市,一半的部队变成了驻防队,减少了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蒋介石

蒋介石自觉赢了,他认为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城市和交通线,迫使解放军成了“游击队”,他就可以进行清剿了。但是事实上,毛泽东主动放弃城市的目的就是集中兵力,蒋介石及占领城市就相当于分散了兵力,

而毛泽东最娴熟的战术正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双方胜败几乎已经可以明显地预料到了。这是毛泽东格局大的第六个表现,因为格局大的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有生力量的积蓄。

在这个决定成败的关头,毛泽东指示周恩来等人立即回到延安,因为此时蒋介石已无需进一步掩饰他的真实意图——放弃和谈。回到毛泽东身旁的周恩来,因其对国民党军队的了解深刻,的确是毛泽东理想的战略参谋,尤其是他对蒋介石倚重和信任的黄埔军校同窗有独到的认知。周恩来主要工作职责在于协同毛泽东作战策划。满怀信心的毛泽东计划:用半年到一年时间歼灭国民党军七八十个旅,再用三至五年时间打出去。

在华东,蒋介石旗下的薛岳虽已失去8万军力却成功攻占了若干大城市。至此,薛岳军力达20多万人。毛泽东则决定令陈粟及谭兵领导的队伍并行,由粟裕统筹指挥。薛岳定边防,始终坚持兵不分师。而在这关键时机,蒋介石出奇制胜,他命薛岳即刻起兵,限定半月内结束苏北战事。薛岳随即指挥20万大军分为四路出击,粟裕乘势发动苏北战役,歼敌两万多人。

当得知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将鲁南的军队划归粟裕指挥,粟裕手握20万兵力,连续发起进攻,再歼五万多敌军,并俘敌三万六千余人。毛泽东继续增兵至27万人,粟裕于莱芜战役中再次歼敌五万多人。尽管蒋介石愤然发动45万人组成3个战团对山东全线进攻,粟裕却隐蔽行动,转机歼敌。

论毛泽东的格局之伟大

粟裕

粟裕偏离惯例,他先打击强大的整编74师,74师师长张灵甫没有选择突围,反逆将部队坚守待援,固执地寄希望于粟裕的反包围。这不是说张灵甫的战策不正确,只是他错算了。首先,孟良崮的地型不利于建立防御工事;其次,张灵甫以为只要坚持就能获得支援,在他看来,蒋介石的明令之下,一定有人拼死营救。实际上,蒋介石的确立即行动。他派命去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前来全力支援74师,并试图在孟良崮以内外策略歼灭华东解放军。但赫然发现,陷入攻坚战的张灵甫最终只有黄百韬的一个师赴命冲锋,其余部队却因小利而无视蒋介石的命令。

在1946年至1947年,就是解放战争的开局之年,解放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而国民党军队则屡遭挫败,实力逐渐削弱。战争最重要的因素并非兵力或装备,而是领导者武略的广度。解放战争的开局之年使人再次确认,毛泽东的战略眼光越长,解放军的战斗就越有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