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根愈合的股骨 揭秘了人类文明的起点

 laoguor 2023-09-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这是15000年前的人类大腿骨照片:长骨中间有一块扭结样凸起,标志着这根骨头曾在生前折断并愈合。这意味着,失去运动能力的伤者曾被同伴接纳、庇护数月直至痊愈。这种相互照顾的团结精神让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

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应该是人们开始帮助别人——这是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对学生的回答。

在很久以前,有人旁听了著名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一个讲座。她从1929 年开始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下课前一个听众提问:“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您怎么判断这个部落是不是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了?”他猜,正确答案可能是在遗址中发现了陶罐或者鱼钩,再不就是发现了碾米的石臼。然而米德却说,文明的第一个标志,是在一个考古遗址发现的15000年前愈合的股骨骨折。米德在房间里举起那根骨头,那是一根人的大腿骨,是身体中最长的一根股骨,连接臀部和膝盖。长骨中间有一块扭结样凸起,标志着这根骨头曾在生前折断并愈合。她解释说,这根愈合的股骨,永远不会出现在野蛮的社会遗迹中。在动物界,如果摔断腿,就会死亡。因为它们无法再逃避危险,不能去河边喝水或狩猎食物,很快会成为四处游荡的野兽的盘中餐——没有动物在断腿后还能存活很久,它们的骨头自然也就无法愈合。而这根原始人断裂的股骨已经愈合,在现代医学诞生前的社会,股骨骨折需要大约六周的休息才能痊愈。这表明有人花了很长时间与受伤的人呆在一起,绑住了伤口,将人带到了安全地点,并让他慢慢趋于康复。在这段时间内,伤者不能采集或狩猎,且失去了自卫和逃跑能力。在原始生存环境中,这样的遭遇等同于成为猛兽的食物。然而,愈合的股骨表明,另外的个体会陪伴伤者,为其包扎伤口,将伤者带到安全地带,提供食物,并对伤者进行了有效的康复护理。简单来说,股骨愈合表明有人帮助了这个受伤的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抛弃他。米德教授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怜悯,而怜悯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所以,文明最初的标志应该是人们开始帮助别人,而不只是明哲保身,放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1901年12月16日出生于美国费城,曾担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学会主席,先后提出文化决定论、三喻文化理论和代沟理论,被誉为人类学之母。1978年11月15日,玛格丽特·米德在美国纽约逝世,获授总统自由勋章。1925年23岁的玛格丽特·米德只身前往南太平洋小岛萨摩亚,开始了人类学最基础、也是艰苦而重要的田野考察。由于医疗落后,米德在岛上感染了疟疾,这种病困扰了她一生。1928年米德根据在萨摩亚的调查,完成并出版自己的第一部人类学著作《萨摩亚人的成年》。她用优美的词藻成功吸引读者目光,让的风光跃然纸上。这本书成为她人类学学术生涯当中的最为关键的“成年礼”和重要转折点。1929 年米德开始了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她在长达50多年的岁月里,寻访了连男人都很难承受的危险和孤单的偏远地区村子。在人生的众多十字路口,坚持选择“人迹罕至”的小道,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属于她自己的路。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新几内亚的塞皮克河边与马努斯岛,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她用毕生的心血去进行试验和研究的男女文化性差异与养育、文化与基质的关系,一生仅专著就有30部。是她使人类学在美国家喻户晓,并得到世界的关注。她所研究的主题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男性与女性,父母与孩子。米德在《未来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说。所谓三喻文化,就是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并喻文化)、前喻文化的合称。通俗地说,后喻文化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同代人相互学习的文化;前喻文化是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的文化。玛格丽特·米德去世之后,南太平洋马努斯岛村民为她举行了只有在大酋长去世时才会举行的为期五天的葬礼,表示哀悼。在纽约,美国总统致悼词,成千上万的人捧着鲜花和她的自传《黑莓的冬天》向她致敬。

直到今天,那根股骨来自那个遗址,是什么年代出土,没有人知道,但是米德和股骨的故事却广为流传。什么是文明?玛格丽特·米德见微知著,从一根愈合的股骨,推导出人类照顾受伤同伴的现象,由此而得出“在困难中互相帮助,才是文明的起点”的结论。她的这一番话,以小见大、深入人心。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文明的标志,是工具的出现,像石斧、石刀、骨针、陶碗。但米德告诉我们,文明应该是人文关怀。这根愈合的股骨,是人类的初期的文明种子。“在困难中开始帮助别人才是文明的起点。”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人类能够互相帮助,利用群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发展。人类文明的起点,源于人们有意愿、有能力救助受伤的同伴。这种在帮助别人的行为背后,所产生的怜悯、同理、慈悲,也正是——人类文明的起点。而这种行为,在动物界,是不会发生的,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一个完全野蛮的原始部落里,个体生死纯粹取决于残酷的丛林法则,多数受伤个体无法生存下去,在某种程度,懂得互助与合作,并在互助与合作过程中,建立一套文明与认同的无形之网,是人类能够“逆袭”最重要的社会原因。人类走向文明,依靠的是互相保护和照顾,在今天人类要发展文明,不更应该提倡互相保护和照顾吗。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文明,都想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可是,到底什么才是文明呢?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文明人呢?玛格丽特·米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文明从人类学会利他开始,在困难中互相帮助才是文明的起点。

让我们从开始的地方做起,从起点的地方起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