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阑尾炎

 小波H 2023-09-09 发布于云南

小儿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发病率虽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弥漫性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因此必须重视。小儿阑尾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应加以重视。

图片

病因:

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仍不明确,是多方面的,主要为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血流障碍及神经反射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症状:

1. 全身症状较严重,发热出现早,体温多在37.5~38.5℃,可高达39~40℃,幼儿体温中枢不稳定和炎症反应剧烈,甚至会出现寒战、高热、抽搐、惊厥等症状。

2. 腹痛:由于病史询问和叙述困难,常得不到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病史,腹痛范围较广泛,且有时腹痛不是首发症状。持续性腹痛,开始于上腹或脐周围,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阑尾腔阻塞时,伴有阵发性腹痛加重。

3. 消化道症状: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呕吐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长,可因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而产生脱水和酸中毒。肠道炎症刺激肠蠕动过快会引起腹泻,大便秘结者少见。阑尾穿孔后可见便频、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

4. 压痛和肌紧张:压痛点多在麦氏点上方。反复检查可发现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婴幼儿盲肠位置高和活动性大,其压痛点偏内上方,小儿腹壁薄,又欠合作,不易判断有无肌紧张。

5. 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检查:

1. 血常规: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细胞增多,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2. B超检查:正常阑尾长5~7cm,直径4~6mm,腔很细,通常情况下普通超声不能显示,炎症时,阑尾肿胀、增粗、形态僵直,直径>5mm,壁增厚≥2mm,浆膜层毛糙、回声增强,粘膜毛糙、回声中断或阑尾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

病例一:

患儿,男,8岁,因腹痛发热一天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超声表现:查见增粗的阑尾,直径约8mm,管壁增厚,管腔内可见一粪石,CDFI:管壁及周围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管壁周围可见网膜转移。患者急诊手术,术后结果为化脓性阑尾炎伴粪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二:

患儿,女,5岁,因脐周疼痛半天,伴呕吐就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查体,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超声表现:右下腹查见直径约5mm的肠管样回声,管壁回声显低,形态略显僵直,未见明显蠕动,管腔未见明显增宽,CDFI:管壁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周围肠间隙未见明显积液。患者急诊手术:术后提示单纯性阑尾炎。

图片

图片

小儿阑尾炎超声表现

  • 阑尾呈蚯蚓状或腊肠样肿胀,管径大约5mm,壁增厚大于2mm,横断面呈靶心或同心圆,肿胀 增粗 形态僵直。可伴有网膜转移包裹,周围肠间隙积液。

    管腔内存在粪石,表现为斑块状、弧形的强回声。

  • 发生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表现回盲部混合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

     注:小儿阑尾炎是外科急诊,24h内容易发生穿孔,因部分患儿表述不清,检查不配合,容易造成漏诊。主要需与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右侧腹股沟疝相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