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久弥新的“中国白”

 京城漫游 2023-09-09 发布于北京

在国博熙来攘往的人群罅隙中瞧见“中国白”三个大字,眉目柔和的菩萨侧脸旁写着“德化白瓷展” ,不免乍惊能被誉为“中国白”的瓷器,想来必有其特殊魅力,蓦然间兴趣盎然,随着人流步入展厅。

众所周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那些飘忽无定、地根无蒂的尘土,在华夏大地找到了生命的归宿。德化瓷窑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

明朝时期,德化白瓷因釉色纯净,光泽莹润,凝脂如玉,风靡世界,被法国人赞誉为“中国白”。

「中国白-德化白瓷展」由“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组成。

一白独秀”用从宋代到当代的杯、瓶、酒具等白瓷展品,诠释不同时期因窑火的差异,淬炼的不同,德化白瓷呈现出青白、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建白、高白,大同小异的“中国白”色。

或许是每一种釉色,都有情感;每一款图案,都有记忆;每一个名窑,亦都有故事。

展厅中央那尊国博收藏的传世精品,明朝德化瓷圣何朝宗款观音像舒适安详地趺坐于岩石上,低眉敛神,仿佛在平静地讲述着,那时能工巧匠技艺卓越,精益求精地创作出如脂似玉,有温润手感的“观音”瓷塑的传奇。

德化观音塑像因其胎釉浑然天成,如玉般细腻非凡、冰清玉洁,成为圣洁的象征,也成为中外收藏爱好者的珍藏。

百技争艳”分自在观音、众神之境、人文风骨、民风百态、羽衣霓裳、花团锦簇、云歌露饮七个组别,几百件工艺精湛、名满天下的德化瓷塑,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德化瓷塑人物形象不仅取材广泛,而且制作细腻,雕刻精美,尤其擅长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传神写意微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极富神韵,形成独具一格的德化瓷塑艺术。

站在自在观音的展厅中环顾,渡海观音、坐岩观音、水月观音、立莲观音、千手观音、翔龙观音……四周皆是面容恬静娴雅的观音瓷塑。

貌似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齐聚一堂,虽形态各异,却都素雅沉静,高贵端然,让人心思安宁,自在逸然,仿佛进入了神仙妙境一般。

瓷器不仅蕴含了文化,也寄寓了性情。

素雅低调,似玉一般不掺杂质的白瓷固然让人爱不释手,师古而不泥古的当代德化匠人们推陈出新的薄胎彩塑工艺,给我们带来了更新奇的艺术享受。

朋友们瞧瞧下图,现代的德化瓷塑也有彩色的啦

在极致的造型以外又赋予了奇幻的色彩,更富于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愈加丰富,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时光不待,草木有序,德化陶瓷技术在代际传承间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当代德化匠人们突破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局限,创造了“一种高韧薄胎瓷衣及其制备工艺“的专利技术,制瓷技艺提升到新的境界。

朋友们瞧瞧上面这位蕙质兰心的中华古典女神。

她面庞圆润,发丝纤毫毕现,素衣白裙,俏然微笑。特别是她衣裙的褶皱,细腻绵软,柔美灵动,如丝如绸,乍看之下,完全想不到她是瓷塑的

细细看去,还有许多类似的作品都是当代薄胎雕塑技艺雕琢的素衣瓷塑,他们也是富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白”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

而下面这件十分雅致的艺术成品,则是既有薄胎,也有彩塑工艺的《天鹅湖》

唉……非常遗憾,手机只能拍出以德化窑白瓷纯净温润、细腻光滑的特点体现芭蕾舞者气质优雅的人物形象,却无法拍出用薄胎技艺塑造并施以淡彩,剔透莹澈且灵动轻盈的芭蕾舞裙

圆雕、浮雕、镂雕、堆雕……展厅里各种技法的瓷塑不胜枚举。

瓷器,是经久不衰的东方符号。德化瓷技代代相传,新一代的德化瓷人继承传统更锐意创新,开始跟书画、雕刻、刺绣……更多的艺术形式产生交流,让德化瓷器艺术有了取之不竭的活力,而历久弥新。

千百年间,他们赋予瓷土以广阔的生命力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意蕴深远,风格隽永,让德化瓷不仅是器物,亦是传奇。

清雅澄明、纤尘不生的德化白瓷,虽朴素淡雅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不愧为旷古烁今的“中国白“

实用信息

最佳游览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开馆时间:09:00~17:3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无(需提前预约,分时段进入)

交通:地铁天安门东站下C口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