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一、实体失衡(physical inbalances)是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从长期来看: 过去,投资回报率减少——(对基础生产、分销、储存)投资减少 + 金砖国家需求旺盛 || 现在,实体市场失衡严重,油价拖累了全球市场经济增长 这表现在两方面: 1、供给短缺: 上世纪70s,旧经济(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采矿业)回报率低——资本进入新经济——90s旧经济产业投资不足——2000年消耗闲置产能——价格持续上涨——回报率升高由于成本通货膨胀——回报率又降低了——阻碍了投资 + 政策允许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自由流动(政府政策)——阻碍了投资增长 | | 造成效率更低、成本更高的投资even完全阻止资本流动——导致实体短缺 2、EM需求旺盛: 新兴市场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对商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强,且brics现在消费的仅是几十年后的一小部分,所以这种供需不平衡还会加剧。(由于投资减少,供给不足,而新兴市场需求又旺盛,这使得价格被推到很高,发达国家也必须以极高的代价购买。比如石油,按照供求曲线,油价升高会抑制需求,但现在新兴市场有着强劲的石油需求,使得油价不能回落。) 从短期来看: 供给不足和需求激增,两个因素影响商品价格和波动性。因此,基础设施影响商品价格。 越难储存的商品价格波动性越大,最大的是电力,因为无法储存。 E7表明,越低的oil working capacity导致了更高的价格波动性。 e7 二、商品价格和波动率动态的经典案例:2008/2009年的市况 (长期因素)生产受到约束,产量下降——需求上涨——价格随之上涨——迫使需求萎靡——经济放缓上涨的价格使得投资开始增加; (周期因素)经济危机使得需求减少——供给盈余——价格又下降。 三、投资者也会在其中发挥很小的作用 投资者的两种类型: 1、投机者(speculators):对冲基金、中央结算所、掉期交易商; 会影响实物供应管理,促进价格发现,投资者促进了价格的极端变动。 2、指数投资者(index investors):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其他real money投资者。 采取多元化的配置,因此对市场的影响不大。 四、其他宏观变量如FX(外汇)的作用 ·近年来,商品和宏观变量的关系: 对于石油,格兰杰因果关系是从商品市场到货币市场; 对于农产品和金属市场,因果关系是从货币市场到商品市场。 美国须大量石油进口——美元流向世界——美元贬值——影响农产品和金属。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四种联系: 1、外汇拉动商品需求?不行。 美元贬值导致对黄金的投机需求增加,但对其他的商品,商品价格的波动是货币波动的4-5倍,需求弹性极小,因此无关。 2、外汇拉动商品供给?对于金属和农产品来说是的,对于能源类不是。 能源是资本密集型(capex)行业,具有低可变成本(opex),而金属和采矿项目是高可变成本与低前期资本要求; 可变成本通常以当地货币计值,资本支出通常以美元计值;因此美元贬值会增加可变成本,但对资本支出成本并无影响。 3、商品市场拉动货币需求?不行。 商品市场规模比货币市场小得多,这点影响还比不上企业上游操作美元的影响。 4、商品市场拉动货币需求?对于能源是的,对于对于金属和农产品不行,因为后两者盘子太小了。 石油和天然气市场规模庞大,美国是石油进口国,油价上涨,导致美元流出美国,同时欧洲希望整体通胀而不是核心通胀,欧元供应量减少。有数据可以证明,在美国大量进口石油的时候,油价与美元明显呈负相关。 如何理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共有4种情况: 1、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数量不确定增减,均衡价格增加 2、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数量不确定增减,均衡价格减少 3、需求增加,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确定增减 4、需求减少,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不确定增减。 结论: 1、如果需求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价格总是按照需求变动的方向变动,但均衡数量不确定 2、如果需求与供给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变动方向与供需变动方向相同,而均衡价格增减随供需变化量的程度而定。 扩展: 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首先是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价格,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是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内在基础和实体,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价格调节着市场供求关系,而市场供求关系反作用于价格,成为支配或影响市场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基本因素。因此,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供参考。 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价值。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时单位商品量需要的货币的数量多少。或者说,价格是单位价值(单价)。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