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恐”的思考

 liyh65 2023-09-10
恐,即恐惧、害怕。正常情况下,为人体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之一。异常情况下,则可作为致病因素或表现为临床病证。
孩子生下来时,是不知道恐惧的。孩子若有某种感受时,只知道用哭、笑、叫等自然反应来表达。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学会了如何压抑这些自然的反应,而以恐惧取代。但是,这样本能的反应并没有完全离我们而去,只是被压抑下来,藏在我们的细胞记忆深处。进一步说,我们从出生开始的任何一种恐惧或负面情绪,都会留下独特的记号。当情绪被压抑的程度超过细胞储存的极限时,就会爆发并诱发成为各种疾病和不自在。
我们想获得生命的愉悦和幸福,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那就需要修心养心,要调心炼心,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把曾经压抑在细胞内的这些恐惧以及负面情绪都宣散出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获得心身的和谐,并且活出极高的生命质量。
可以说,对于一些大病重病(尤其是心身相关疾病)患者来说,练习如孩子们般地自然反应,慢慢疏导压抑的负面情绪,这正是一些大病重病疗愈的关键。若只是依赖医疗,却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消除曾经压抑的恐惧和负面情绪,那么大病重病将很难真正治愈。
七情都是由五脏所生出来的。比如,恐与肾相通。《内经》明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恐是一种负面情绪,恐最伤人。一旦心生恐惧,就会伤及人体的精、气、神,并会扰乱正常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进而诱发疾病。《内经》反复强调恐对人体的伤害,大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白露时节开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多事之秋”。所以说,白露时节,当重视养生。选择中医特此推出处暑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图片

其一,恐伤精
“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说明过度的恐惧可使精气衰退,从而导致筋骨酸软、肢痿厥逆、遗精等病症。
其二,恐乱气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说明恐惧不独伤精,由伤精而且可以导致气机逆乱,变生诸病。
其三,恐伤气
“忧恐忿怒伤气。”指出忧愁、恐惧、憎忿、恼怒都属于不良精神刺激,都会伤人正气,使病生于内;
另外,“恐则气下”,这也是伤气之象。恐入肾而伤肾,可引起正气陷下,肾气虚衰或逆乱,造成心肾不交之证。
其四,恐伤神
“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说明过度恐惧,可使精神荡散,精气难以收敛,进而出现神志恍惚、心悸冷汗,甚则二便遗失、虚脱晕厥等症。
其五,恐伤心
“愁忧恐惧则伤心”。虽五脏分主五志,而心主神明,五志俱统于心,愁忧恐惧过极,必然心神扰乱而心阴衰耗。
其六,恐伤肾
“北方生寒,……其志为恐,恐伤肾”。恐为肾之志,恐惧过极伤人,必肾先起而当之,当之则不免被耗,且肾藏五脏之精,精伤亦必及肾,所以说恐多伤肾。
综上所述,恐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负面情绪,会对健康产生多种危害。由此说,一定要尽量避免内心产生恐惧。
今时我们生活在一直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人都处于各种紧张和压力之中。更不要说人人都有手机,都可以快速接收各种信息,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进而使我们的日常所感受到的压力大大增加,也使得我们常处在亚健康,或疾病,或各种不自在的状态之中。
处于这样的状态,一方面我们的心身失于和谐,另一方面我们的生命质量严重下降,我们容易陷入各种烦恼、焦虑、痛苦、恐惧之中,且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大愉悦、大幸福、大自在。
怎么办?
我的思考是,建议不妨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所内涵的大智慧来提升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产生向圣之心。
然后,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要避免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方法就是要经常省察自己的念头。
自我觉醒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调心炼心的过程。而观心即是最方便的法门。观心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去观察念头,并且不断地消除这些负面的念头。
省察念头的过程,其实也是修行的过程。观心,这是佛陀成佛的方法,当然也适合于我们用来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虽然说是大材小用,毕竟方法正确,只要坚持实施下去,必然有极大的收获。
从中医来分析,恐通于水,土能克水。土应于脾,在志为思。由此说“思胜恐”。这属于情志相胜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对于调节情绪平衡甚有良效。
如果我们能把思想集中起来思考某件事情时,即有助于减轻或消除恐惧心理。这类似于现代心理学的行为疗法,但效果尤其明显。
大体说来,对于外受惊恐而产生的恐惧,未见明显脏腑功能失调征象者,即可用思来消除恐惧。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有一个人因酒醉后误饮了生有小红虫的水而恐惧不安,怀疑自己生了病。医家将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两粒。同饭捣烂,加入红线做成丸,令病人于暗室内服下。药后病人大便于盛有水的便盆里,见到红线在水中荡漾如蛆,病人以为虫已驱下,诸病也豁然治愈。
再如,《续名医类案》中亦有这样一则医案:患者沈君鱼不懂得生理之理,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惧怕死亡的情绪,深深沉浸在恐惧的情感世界里而不能自拔。案中记载其“终日畏死”,且“龟卜筮数无不叩,名医之门无不造”,但效果不好。医家卢不远运用语言说理,疏泄其情感,“导谕千万言,略觉释然”。之后卢不远劝导以壮其胆,让患者住在清净的地方,去除巫卜的刺激,并指导患者学习禅法,以培植其研究性命之源的兴趣,弄清生死的道理,结果百日而愈。
我的思考是,大凡对死亡产生恐惧的人,都不妨试用此方。可自己主动去接触并修行佛法,从而“内忘思虑,外息境缘,研究性命之原,不为生死所感”。
进一步说,生活中所见,几乎人人都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那么,人人都有必要从佛法中去寻找消除恐惧的方法。
恐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按情志相胜之法,恐属水,水能克火。而喜属火,故恐亦能胜喜。
《医方考》记载一则医案:太原人赵知则,因喜成疾。请巢氏医诊治,医生诊脉后“为之惊异,出取药,竟不与之”。这让赵知则误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了,因此而“悲哭辞家人”。巢氏医知道病人将愈,就派人去安慰,让赵知则知道《内经》“恐胜喜”的道理。
再者,小说《儒林外史》有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突然遭遇中举的暴喜,暴喜则伤神,导致心神涣散不收,甚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谵语、狂乱或精神萎顿、反应迟钝、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如何快速让范进恢复正常呢?当时有人出主意,找一个范进平时最怕的人,去打他一巴掌。这样正符合以恐胜喜的理念。于是众人找到胡屠户,小说中说:尽管胡屠户再三作难,“天上的文曲星是不能打的”,但终“局不过众人”,壮着胆子,给了范进一巴掌。一掌打去,范进“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另外,恐亦可胜思。《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州监军病悲思,他平时最怕李宋卿御史。有人告诉监军的儿子,如此能让病人恐惧一下,病可速愈。于是监军的儿子就去请御史帮忙。御史很配合,“责其过失,监军惶怖汗出”,结果“疾乃已”。显然,当监军被御史责问时,产生了惶恐不安的情绪,从而消除了其本有的悲思情绪,使心身恢复平衡。
一时产生了恐惧,除了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选择针灸。
针灸的作用不可思议,因为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显然,针灸完全可以治疗恐惧。
《内经》明确告诉我们:“肾足少阴之脉,……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显然,对于肾气不足,肾精虚衰所引起的恐证,可取足少阴肾经穴位,用补法或留针法针之,使肾气充实,肾精不衰,作强之官得复其常,则恐惧自然消失。
我常取太溪穴,这是肾经的原穴,最能补益肾气。
另外,亦可取肝经穴位。《内经》云:“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是也。”指出针对肝气不足,肝血亏虚或肝经虚寒所致恐证,治疗应取肝经,或益其气,或补其血,或散其寒,使脏腑复常,则疾病可愈。
我的经验是,肝与胆互为表里,肝经络穴为蠡沟,即能调节肝胆平衡。补肝可用合穴曲泉;泻肝可用行间。
还可以取胆经和胃经。《内经》谈到:“胆病者,……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是也”。
调节胆胃平衡,可取阳陵泉与足三里,使胆胃调和,则恐惧自失。
关于如何消除恐惧,读者亦可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如何克服恐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