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5次遇险,次次化险为夷——纪念毛主席逝世47周年

 昵称21405352 2023-09-10
毛主席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曾遭遇过无数次危险,有几次都跟死神擦肩而过,但他都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次次都能化险为夷,在身上却没有留下一处伤痕,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到惊奇、感到敬佩。

Image

第一次,六渡桥上甩特务
1927年7月末,毛泽东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的学员送行,在回来路过六渡桥时,迎面碰到两个特务,他们正在搜捕被通缉的共产党“要犯”。
毛泽东警觉起来,却故意大摇大摆地迎面走去,他还急中生智地对特务说,刚才看到一个教书先生进了一个小巷子里面,而毛泽东自己则转身拐进了另外一条巷子。

Image

第二次,铜鼓县,毛主席顺利脱险
1927年秋,毛主席在去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不幸被一伙团防队员抓住并扣留。当然,敌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毛主席贿赂团丁后跑了出来,躲在一个水塘里,敌人差一点就发现了。
太阳落山后,迷路的毛主席幸好遇到了正在打柴的陈九兴,在他的帮助下,毛泽东安然脱险、顺利抵达铜鼓县农民自卫军所在地。解放后,毛主席不忘旧情,写信给陈九兴,称他为救命恩人。

Image

第三次,井冈山上唱空城
有一次毛主席去塘边村搞调查,村外突然枪声骤起,原来是一支地主保安队来偷袭,而我们的部队又分散到各村去做群众工作了,一时无法集中,情况万分紧急。
而毛主席则镇定自若,他下令通知群众,马上撤出村子上山。敌人进村后,发现家家闭门锁户,村里不见一人,知道已有了准备,心惊胆战的敌人怕中了埋伏,只能仓皇撤走了。

Image

第四次,黄河岸边巧化险
1947年8月,毛主席转战陕北,化名李得胜,来到黄河岸边,这时刘勘率军步步紧逼,形势万分紧急。
但毛主席坚决不过黄河,他反其道而行之,迈开大步,硬是迎着敌人的几万条枪走去。于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出现了,很多次,毛主席和敌人,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双方近在咫尺,但敌人就是发现不了毛主席。当任弼时嘱咐军事参谋,让后面部队把山上留下的痕迹擦掉时,毛主席却说,不用擦,要竖一块牌子,上面就写“毛泽东由此上山”,结果敌人反而不敢去追了。
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成功,一方面当然得益于毛主席的智慧、红军战士严明的纪律性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与陕北人民在物质、人员和情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Image

第五次,一纸退敌十万兵
1948年,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蒋介石和傅作义密谋,想调动大军偷袭我首脑机关。而当时毛主席身边的卫戍部队非常少,形势十分危急。
毛主席却镇定自容地写了一篇文章,把傅作义的计划、各部队的番号、出动时间和指挥官姓名统统公布了出来,并号召解放军和民兵在三天内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
傅作义听到消息后大吃一惊,来不及追究是谁泄的密,马上就把部队撤回了。而讽刺的是,事后蒋介石还庆幸地说:“差点又上了毛泽东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当”。

Image

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看到这些毛主席化险为夷的故事,更能让我们明白,毛主席在他的著作中为什么总是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主席活着的时候,无数人读着毛主席的著作,践行着毛主席的思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来彪炳史册的贡献;那么在毛主席逝世47周年的今天,毛泽东思想依然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当我们在遇到各种大问题、小问题时,依然能从毛选中找出答案,经过正反两方面教育的人民,也更加迫切需要毛主席思想的指导。
学习毛主席,我们永无止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