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胰腺术后引流管的处理

 cqk360 2023-09-10

图片


留置腹腔引流管的目的是什么?

01


引流管主要起到引流和观察两个作用。引流管用来观察什么呢?引流管主要用来观察是否出现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正常情况下,胰腺术后腹腔引流液呈淡黄色或淡红色浆液性渗出。一旦出现无论引流量还是引流性质的异常,都需要警惕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出现突然引流大量鲜红色液体,要考虑腹腔出血;引流金黄色液体要考虑胆瘘,如果引流呈粪渣样伴有恶臭,要警惕结肠瘘。

引流管第二个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引流。胰腺手术通常较复杂,手术创面较大,手术结束后,局部可能有渗血渗液,如果积聚在腹腔内,可能作为一种培养基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如果出现吻合口瘘引流不畅,也会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引流管可以把这些液体引流到体外,避免在腹腔中形成积液,防止术后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促进创面组织愈合。

那是不是胰腺术后必须留置引流管?一般来说,胰腺术后建议常规留置引流管。当然,对于部分低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即使不留置腹腔引流管也是安全的,但是需要严格筛选患者。

术中引流管怎么放的?

02


引流管放置的主要原则就是接近需要观察的位置,或者置于平卧时自然腔隙的最低处(即液体顺着重力自然会流下去的一个位置)。具体放置位置取决于手术方式及手术团队的习惯,任何一种放置方式只要引流通畅即可,并无好坏之分。我们团队目前也是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引流管放置方式,无论开腹还是微创手术,都采取同样的放置方式。

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规放置两根十字引流管(交叉放置),第一根从肝肾隐窝-胆肠吻合口后方-胰肠吻合口上缘,第二根从胰肠吻合口下缘-输入袢-肝肾隐窝,两根引流相互交叉,兼顾胆肠和胰肠吻合口。

若行胰体尾切除术,常规留置一根十字引流管,从胰腺残面-胰床-延伸至脾窝。若行全胰切除术,常规于胆肠吻合口前方和后方各留置一根十字引流管一直延伸至脾窝。

图片

引流管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03


根据管腔的数目可以分为单腔、双腔、三腔引流管:根据材料可以分为乳胶和硅胶;各种型号的引流管的管腔直径也略有不同。引流管的截面可以是十字型的(图1.A),也可以是带侧孔的(图1.B)。此外,引流管可以接负吸球(图1.C),形成一个负压环境;也可以直接连接引流袋(图1.D);负吸球后也可以再连一个引流袋(图1.E),起到负吸作用的同时可以及时把液体排入引流袋,方便护理。常用的单腔引流管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图1常用的单腔引流管及连接方式。A)单腔十字硅胶引流管;B)单腔带侧孔的硅胶引流管;C)引流管接负吸球;D)引流袋;E)接球接袋。

双腔引流管(图2)一般是外科团队用两根不同直径的乳胶管(一红一黄)在术中手工制作完成,目前我们已经比较少应用。术后若考虑存在胰瘘、胆瘘,情况较为严重,需要持续冲洗时,可以用这种双腔引流管改制成简易三腔的冲洗装置。近来市面上也有做好的一体化的三腔冲洗管可直接应用。另外,对于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手术中我们会留置几套更粗的三腔引流管,以充分引流大量坏死组织。

图片

如何判断有没有胰瘘?

04


胰瘘是胰腺手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令医生头痛的并发症,如何准确地识别胰瘘并予以恰当的处理非常关键。正常的胰腺术后的引流管颜色一般为浆液性,即透明的淡黄色或淡红色,有些患者可以看到引流管底部略带一些红色的沉淀,这都是正常的。那通过引流液的颜色来辨别胰瘘是否准确?确实引流液性质会给我们很好的提示,如术后发现引流液较混浊,则需警惕胰瘘的发生。但是胰瘘的引流液表现多种多样,从非常清亮的透明液体(往往引流液淀粉酶非常高)都浑浊粘稠的灰白液体都有可能,仅从引流液性质判断可能会与其他并发症混淆(如乳糜漏等)。胰瘘的广义定义为任何可测量的引流液其淀粉酶含量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上限3倍以上。因此,判断是否存在胰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测定引流液淀粉酶临床上根据胰瘘的严重程度,又分为A、B、C三级。

临床上哪些因素与胰瘘发生有关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胰细管”。软胰是指胰腺质地软,细管表示主胰管细,这些都是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具有“软胰细管”特征的往往是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而胰腺恶性肿瘤多数是“硬胰粗管”,所以胰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往往是术后胰瘘的高危人群。

如何判断有没有胰瘘?

05

胰腺术后的患者都很关心自己何时可以拔除引流管,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每个中心拔除引流管的指征不尽相同。长时间留置引流管增加了腹腔感染的风险,因此在合适的时机下尽早拔除腹腔引流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认为拔除引流管的条件包括:

①恢复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②患者体温正常

③引流液性质正常

④不存在出血、吻合口瘘

⑤每日引流量较少(并不是必须)

⑥术后CT 复查(通常术后第5天)局部无明显积液时

当以上条件满足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通常在术后5-7天内拔除引流管。

为什么我的引流管迟迟不能拔除?

06

胰腺术后出现延迟拔除引流管的原因通常为存在各种瘘(如胰瘘、胆瘘、乳糜漏等)。存在吻合口瘘的情况下过早拔除引流管,反而可能出现漏出液引流不畅,积聚在腹腔内引起腹腔感染,因此这时候充分的腹腔引流非常关键。通畅的引流可以避免腹腔积液,同时周围组织会包裹黏连与瘘口及引流管周围,有利于瘘口的局限。如果出现延迟拔除引流管的情况,这时候一定不要着急,要有耐心。

照料者在引流管护理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07

照料者在负责患者的进食、如厕等同时,还可以参与到患者的引流管护理工作中。患者起身时,需要注意引流装置是否被固定在床上,是否会受到牵扯;患者躺下后,需注意引流管不能被挤压、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患者身体的平面;同时需注意引流管是否有移位。平时,还可以观察引流管固定线是否有脱落、引流管颜色是否正常(如见大量鲜红色液体需立即呼叫医护人员)、负吸球是否已经充满而不再处于负吸状态(此时需要将负吸球内液体挤入引流袋)。任何引流的变化需及时与床位医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带管出院如何护理?何时才能拔除?

08

照料者需要每日在同一时间记录过去24h的引流量及颜色,然后将袋内液体弃去。日常擦身时需注意引流管是否有移位、固定线是否在位。若引流管口渗出较多,照料者可以自行购买一些纱布和碘伏棉签,根据具体情况对引流管口周围进行消毒并更换敷料。若管口周围一直保持清洁干燥,则无需频繁换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痛,或引流管内突然见大量暗红色或鲜红色液体,则需立即急诊就诊。

出院时与医疗团队明确出院后处理流程,根据记录的引流液的量及性质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拔除,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一到两周内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