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很聪明,为什么现代科学却起源于西方?

 逍遥_书斋 2023-09-10

本文将探讨现代科学革命的根源,强调科技发展与战争的紧密联系,并通过深入的历史回顾,探究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世界的进程。

在追溯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大约300万年前,人类只能够使用石器和长矛这些简单工具。然而,正是血腥的战争与竞争,唤醒了智人的生存本能,推动了人类的进化。这个分歧仅持续了短短的4万年,却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时代的兴起,使国家繁荣建立在掠夺与奴役的基础之上。而随后的铁器时代,为中国带来了持续数百年的铁血战争,这让中国在科技、军事和经济等领域一度遥不可及。

然而,在这千年光景里,尽管中国偶有零星的科技进展,但总体上却没有实现显著的提高。

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虽然翻覆了农耕文明,但未为军事现代化留下足够的空间。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几乎未曾增加,有时甚至有所减少。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人口规模逐渐壮大,但这主要归因于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而非内生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则是受到人口压力和西方技术影响的结果。毫无疑问,没有外部压力和生产资料的引入,真正的工业革命将难以实现。

转向西方,15世纪中期之前,欧洲人对东方有着令人艳羡的幻想,他们将东方视为一个富饶强大的帝国。中世纪之前,欧洲的战争大多是小规模冲突,几乎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然而,造船和火药技术的引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两项技术基本上是在元朝传入欧洲,并逐渐掌握的。

尽管明朝曾在造船和火器技术方面一度领先欧洲,但这些技术仅仅停留在表面。中国坚守着'天朝上国'的理念,不追求外部征服或奴役。相反,欧洲因为割据和小规模战争长时间未有大的变革。但随着造船和火药技术的引入,一切都发生了转变。大船的诞生使得遥远的航海成为可能,即使是早期的火器也明显优于传统冷兵器。

与此同时,东方大型海战在明清时期停滞不前,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15世纪末率先掌握了现代航海技术,展开了海盗式的掠夺。

这场欧洲的大规模掠夺,带来了丰富的生产资料,推动了现代火器技术的蓬勃发展。掠夺还导致了大量奴隶的买卖,使得物资免费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国家的崛起。

需求的激增也逼迫着早期手工业向机械化过渡。国力的提升和财富不均引发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新兴资产阶级逐渐主导了整个社会。

然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得以诞生。要了解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像牛顿一样的伟大科学家,我们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背景。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导致了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长期自给自足,没有外部的生产资料需求压力,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相反,中国的边境地区长期遭受游牧民族的掠夺,未对国家整体的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一直注重技术的应用,但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相对不足。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更多地专注于实际应用,如农业、冶金和建筑工程等领域。这与西方的科学家不同,后者更注重理论和基础科学的研究。

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对科学发展产生了影响。封建制

度和官僚主义体系限制了科学研究的自由。与此不同,欧洲的政权分散,政府干预较少,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自由和支持。

尽管中国在古代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壮举,展示了在造船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但不幸的是,这些成就大多停留在壮举层面,未能像西方那样迅速演变为持久的科学革命。

近代中国的科技赶超则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20世纪见证了一系列战争、制裁和冲突,这些情况催生了国内对科技发展的巨大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