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昵称531237mm 2023-09-11

#宁波头条##宁波老话#

文/张华泰

旧时,药行街东起江厦街口,南与灵桥路相交,中间与开明街十字相交,后延伸至解放南路止,全长1028米。假如天气睛朗时,你站在灵桥上极目远眺西望去,就可以看到终点的街头。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据永乐《宁波府志》记载:现药行街原称“砌街”,东自车桥,西经开明桥,列新排桥。光绪《鄞县志》记载:街为李氏所砌,故名。民国1924年改建灵桥门至万泰弄一段为沥青路面。说明,明代时药行街还没有现在那么长路。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街东首都是老字号商铺,有大同南货店,主营南北山货土产,火腿、香肠、腊肉;隔壁就是大有食品店,你进店就能买到各色糖果、糕点,对面是孟太茂食品店,食物品种更多而且全齐尽可挑选。向北行走几步便是宁波最繁华的江厦街,所以城乡市民在这条街都能一次性买到所需要的全部物品。

向南行走几步,有一条小巷称为“护城巷”是农民上城卖家畜的市场,因此人们叫它“鸡、鸭弄”。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药行街中段往西向北有一条“契闸街”人称“打铁弄”是铁匠铺集合地,专业制作铁器、农具;煤炉炭把铁块煨得火红,铁锤敲得叮当响,所以又称“叮打桥”,宁波老话:买菜刀要买“叮打桥菜刀”,锋利切菜最快。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老街尾是“三法卿”地界,三法卿是当时宁波城城里厢有名的繁华商贸之地,源自这里曾出过三位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及大法官那样“法卿”。后改为药行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出现过称为“三法卿大块头”的市井人物,几乎甬城妇孺皆知。“三法卿”是饭店的大厨,这位大块头厨子工作之余常端坐于店堂,于是甬人后来就把“三法卿”形容为胖子褒贬不一代的名词。

这条街虽短,但百余年以来以宁波中药材行业盛极一时,药行林立而得名,顾名思义,自此以“药行街”,闻名天下。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据《鄞县通志》记载:清末1906年到1930年这20余年,药行街最为兴旺,街上有名有姓的药店、药行共有58家。9家为药行,包括石板巷的懋昌、沙井巷的恒茂,还有当年最有影响的元利药行;49家为药店,其中有:慎德堂、余生堂、明德堂、五中堂、人和堂、仁和堂、大乙斋、瑞成、万瑞、荣昌、德昌、宝盛等,中药店经营业务相对较大,而且又各有特色。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民国21年里,光是中药业的经济就占了全市总财政收入15%,故有“伤风咳嗽,到药行街走一走,试试方子保你药到病除之说。”(下为民国二十九年鄞县中药商业同业会全体人员合影)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当年慈城冯氏先祖冯云濠扩大了“冯存仁”的事业,在宁波药行街开设“冯万丰”药号,其信誉佳,影响广,以至甬上许多药材商靠“冯万丰”批发运销药材而发财。“冯万丰”药号一度成了浙东最大的药材批发与销售中心。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据《鄞县通志》记载:为适应药材行业有一处集批发、零售,坐堂行医一条龙的药业商贸中心,药商云集在药皇殿门口的“砌街”。当时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老字号派员长驻此地进货。从业人员有500多人,汇资500万银元,宁波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1929年,因中药商铺聚集而正式改名为药行街,沿用至今。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宁波药皇殿始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是宁波天一广场范围内仅存的一座古建筑,与周围现代化建筑组合成中西合璧的风格。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药皇殿作为近代宁波南北药材流通的桥梁,有名医坐堂行医,又是同业商家聚会议事的场所。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我小时候常去药行街玩,看到:“药行街”药店的门楼一般都是砖墙砌成,上方用洋灰刻制两条凶猛的巨龙,两只眼睛瞪得像电灯泡,鼻子上有两根长长的胡子,怪吓人的,实际上药店的用意是能使人增加阳刚之气。进入药店可闻到浓烈的中药气味,一排排中药柜满是一个个抽屉,贴着每一个中药的名称“熟地、茯苓、当归、丹参、术药、黄菊等。”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然而,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的硝烟弥漫之后,药店遭受火焚,多数药店纷纷关门息业。从此,药行街的药业衰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具、木器店,以及一些杂货铺。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如今,也有一些私企老板赚了钱以后,以收藏“宁式骨木镶嵌家具”作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文化馆的小洋楼常常聚集着一群收藏木器的爱好者。谈论黄花梨、金丝楠木、阴沉木的收藏经验,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在药行街的中段北边还有一座重建的天主教堂,据说悬挂在新教堂60米高空钟楼上的大钟,还是天主堂唯一的原物件,能按时敲钟。每到晚上教堂的观光灯亮起,光芒照耀分外美丽。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如今的药行街经过几次的道路建设,马路宽了,汽车穿梭而行,出行便捷。然而中药店已所剩无几,昔日的中药味早已荡然无存了。究其主要原因有三点:(1)城市改造药店拆除搬迁别址。(2)中医药受西医药的冲击,中医师传统“望问闻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诊八纲诊疗技术少见。诊病还需去医院检验,因药店坐堂诊脉看病的中医师缺少,仅有的几家药店却以卖参茸补品和保健品为主的药店。(3)中药价格昂贵,有的医保不能报销;看中医必须去医院,然后在医院看病、化验、抓药。因此药行街已名符不实;整条街弥漫着浓烈的商业气息。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最欣慰是经过有计划地,在原址修建的“药皇殿”,并且把药皇殿东侧出土的一对宋元时代的赑屭,在药皇殿旁建了一座仿宋风格的碑亭“灵赑亭古建筑”。这对石刻是我市迄今发现的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碑座,它将重新驮上两块石碑,供人们休息欣赏。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这座当年药材商人为祈求平安,祭祀药皇,以及同业商家聚会议事的场所,而建设的古老建筑,将与现代化的天一广场融为一体,传承宁波药行街药业商贸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重大的意义。有着300多年历史主营中药材老字号国药店,而命名的药行街旧影,只能在笔者这篇文章中尚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及最全珍贵的照片,它将在宁波人的记忆里久存。(完)

记忆里:宁波老街——药行街的旧貌

为创作本文,笔者多次前往宁波博物馆、图书馆拍照,查阅资料辛苦而成,未经本人充许不要抄袭和签名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