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后身体最爱的5件事,不想得病的人都在偷偷学!

 昵称51657969 2023-09-11
图片
秋三月,肺气旺盛,是养肺的最佳时期。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
这是说,肺能统管周身之气,司呼吸,肺吸入的天地之气和脾运化的水谷之精相结合,就是周身的元气。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这是说肺就好像是国家的相傅,唐代王冰对此的解释是:“位高非君,故官为相傅。主行荣卫,故治节由之”。

图片

心为君主之官,肺犹宰相辅佐君主,心主血,肺主气,气血循环运行输送养料,以维持身体各处脏器的正常活动。气要能辅佐心脏调节全身血液。气要行,能够顺利运转周身,才算完成了它的工作。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还参与人体水液代谢,发挥通调水道的功能。水道畅通,湿不停滞,人才不会肿,皮肤也不会油腻。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各个经络的气最终归于肺,肺把其中的精华,用来涵养皮肤。

图片

简单地说,肺的工作是:
  • 呼吸,吸收天地之气。
  • 运输把血中的养料送到身体各处,涵养周身,在于“行”。
  • 排垃圾,要令水道通畅。

如此这般,吸收天地和血液中的养分,排掉垃圾,才能用其中的“精”去滋养“皮毛”,我们的皮肤才很好,五脏六腑工作才顺利。
秋天肺气旺,多做身体最爱的5件事,帮助肺更好的工作,身体会更轻灵,皮肤会更干净,也更不容易生病啦!

图片

图片

01
最爱吃水果:梨

燥是秋的主气,这种燥先伤呼吸系统:鼻子干,口干,咽喉干。

接着是皮肤,皮肤会发痒,抓了之后有白色皮屑。然后是更深层的——肠燥,大便干结和便秘~秋燥再继续深入,还会伤血

而秋梨鲜嫩多汁、酸甜适口,被称为“天然矿泉水”。

图片

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

将梨煮熟则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把梨+百合+银耳一起炖煮,把咽喉、皮肤、五脏都照顾上了,还不生湿。

图片

‍‍

容易燥热上火、睡眠不好、阴 虚体质、经常熬夜晚睡的人,经常吃,有助于保持水润状态哦!

02
最爱吃肉类:鸭肉

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鸭子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可防秋燥。

中医认为,鸭肉味甘、咸,性寒;归脾、胃、肺、肾经;具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清代名医王孟英也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

图片

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体质较弱人群,可以在熬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克~60克。

女性在秋季易皮肤干燥,可加入百合、玉竹,养颜护肤。

03
最爱吃蔬菜:莲藕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

在漫长酷热的盛夏,我们消耗了太多阴血、阴液。到了秋天,失眠、烦躁、上火等等问题都出来了。

这些皆因阴血不足导致的,莲藕生长在淤泥中,水土之性,性阴入血,养的便是阴血。

图片

而且莲藕的孔洞,有很强的流通性,可以把这股子滋阴血的力量,输送到五脏中。

《随息居饮食谱》中有个浓藕汤,做起来很简单,只用一味藕熬成浓汤,便能填补虚损,发挥养血、补津液之力,特别适合阴虚、血虚、火旺的人。


上班族想更方便些的话,也可以吃一些藕粉,用开水冲调就熟了,性质也从寒转温,滋补之力更强了,可以调补脾胃,缓解秋燥!

而且国医大师陈存仁在《食疗食补全书》中对藕粉的赞美很高,说真正的藕粉里含有丰富的铁质,补 血的力量极大!


图片

它谁都能吃,没啥忌口,孕妇、哺乳期、大病初愈的都可以用,而且尤其适合补气血,能清表热,滋阴生津,又不会让你胃寒,性平养胃呢!

《红楼梦》中第四十一回也有食藕粉的记载,并且加入了桂花作为香料。

图片


我们东方女性大多体质偏阴寒,而桂花是性温的,它的香气,喝到身体里也能香很远~而且它还能滋养肝血,顺便调理由于肝郁导致的月经不调。

桂花藕粉是很适合秋天吃的食疗方,养颜滋润又养胃的藕粉,搭配芳香馥郁的桂花露,当作早餐或下午茶再合适不过了。

好物推荐▼
04
最爱多睡觉:早卧早起

秋季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从夏季的向外疏泄趋向于向内收藏,人们的作息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藏、阴精的内蓄,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疏泄,使肺气得以舒展。

为了保养肺脏秋收之气,在秋季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相较而言,与春夏季节之早起相比,秋季宜稍稍迟点起床。

图片

05
最爱换衣装:适当秋冻

“秋冻”一般指不过早加衣,宜在初秋,具体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

适当秋冻不仅能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同时还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热汗,以防阴津耗伤、阳气外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头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图片

头部:《伤寒明理论》中说到:“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受寒容易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还会伴有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

脖子: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引起不适。 

腹部: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腹泻、胃痛等疾病,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则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女性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常言道:“病从口入,寒从脚起。”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图片

秋日护肺,应以滋阴润燥养肺为主,可以试试“润肺养生操”,简单动动手,不花钱不吃药,就能帮助润秋燥。 

润肺养生操可简要归纳为“搓鼻、摸喉、捶背”六字,具体操作如下: 

1
搓鼻

【取穴】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法令纹)中;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 

图片

【操作】两食指互搓,至指腹微微发热,将食指指腹放在迎香穴上,轻柔地推向印堂,以舒适为度。 

【功用】缓解鼻干、鼻塞、流涕等不适。 

图片

2
摸喉

【取穴】天突穴,位于颈部,胸骨上窝中央;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中庭穴位于胸部,胸腹接合部(即胸部和腹部交界处)中点。

图片

【操作】食中二指并拢置于天突穴上,顺时针轻柔按摩,再沿任脉经过膻中穴,推至中庭穴。 

【功用】顺气、润肺、降气。 

图片

3
捶背

【取穴】督脉、膀胱经循行后背段。督脉位于背部脊柱正中线;膀胱经位于督脉旁开1.5寸、3寸(四指横宽为3寸),两侧各二。无须精细取穴,后背正中线及旁开四横指宽范围内均匀拍打即可。

图片

【操作】施术者手握空拳,垂腕放松,前臂带动手腕运动,分别沿督脉与双侧膀胱经,从上至下轻捶背部。注意手法轻柔,勿忽使暴力。 

【功用】通督脉、顺气、润肺、排痰。 

好物推荐·山苍子手锤

捶肩颈、捶腰背、捶双腿


该操可于晨起、睡前各做一次,每次来回搓揉(拍打)20次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