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

 直尾昂述 2023-09-11

​存在的巨链

高质灵思

顺手译出

以示不忘

以示提醒

-

“分析与批判的心”

其本质是一种工具

-

数论哲学即称之为,'内作具’

《瑜伽经》称之为,“心”

科学向外探求:

此心充分调动

-

宗教向内探求:

分析的心

需要抑制

直至抛弃

-

客观和主观

是两类不同

的存在维度

-

而这一点

在古人那里

客观和主观

没有清晰的

边界与分别

-

心作用

往往都

不安静

不满足

-

既亢奋

又疲惫

于是发问:

-

'不疑不悟

大疑大悟’

作何解释

“宗教向里探索

科学向外探索

-

前者是,主观性,的世界

后者是,客观性,的世界

-

主观性的世界

乃是建立一种

人与神的关系

-

客观性的世界

乃是建立一种

人与物的关系 

禅宗

既不是向内

也不是向外

禅宗是立定在原点

增加了存在的深度

-

它的疑情指向

既,非空间性

亦,非时间性

-

是对自我

本来面目

展开探索

-

它探索的是

自我与自性

的关系

所以

既不是科学

也不是宗教

而是智慧法

-

这些话皆

随顺而来

而非定论

仅供参考

第十日 分析与批判的心:

-

并不是说

分析与批判的

态度总是有害

-

如果你

从事一个

科学项目

那么它就

不会有害

-

因为,基于

怀疑的方法

是唯一可靠

的科学方式

-

如果你

正在从事一项

科学研究项目

-

那么

批判性的思维

是绝对必要的

-

但是,你若是想

触及自己的内心

-

触及自己的

主观性世界

-

那么

批判态度

会成你的

绝对障碍

-

而对于客观世界

这完全没有问题

-

没有了它,就没有科学

而进入它,你很可能会

失去宗教

-

而这一点

我们必须

深入理解: 

-

当需要做客观的工作

他必须有能力使用它

-

而当一个人需要

深入主观的世界

-

那他就必须把

批判性的心灵

放置一边

-

它可以

被用作一种方法

但不应成为一种

固化的心灵结构

-

你使用它或者不使用它

你的心,应该是自由的

-

带着批判的心灵

进入内在的世界

这几乎并不可能

-

就此一内在世界而言

怀疑恰好是一种障碍

-

就像信任

或者信仰

-

在科学的

领域里面

会是障碍

一样

-

一个

只是信任、

只是追求

绝对结论

的人

-

他在科学领域中

往往是走不远的

-

这就是

为什么

-

如果宗教

还在人世

占主导地位

的那些时代

-

便无法盛行

科学的精神

教会与科学

之间的冲突,绝非偶然

而是根本性的路径之别

-

其实

若要说得

彻底一点

-

这也并非是科学

与宗教间的冲突

而是客观与主观

这两类不同的

存在维度之间

的冲突

-

它们

的工作原理

与机制本身

-

就是迥然相异的

没什么好奇怪的

-

就看你究竟

要探索什么

沉醉与

自我的

消失

-

有那么一些时刻

很少的一些时刻

-

那最微妙的间隙

自我突然消失了

因你完全

醉心其中

-

爱情的疯狂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工作的专注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

当你经验

最富有深度的

欢喜与沉醉时

你的人生故事

就消失了

-

你的

过去退去

不断后退

直至消失

-

那种沉醉里头

没有任何过去

没有任何思想

没有人生自传

-

彼时

你是彻底

生活在了

此时此地

——

成为了彻底

全然的此在

-

你不知

你是谁

-

你没有

任何的

社会化

的身份

-

那一时刻

小我清空

不再运作

-

而此种深度的沉醉

是人世罕见的欢乐

是沁人心脾的体验

是焕发活力的经验

-

这个就是

为么它会

让你变得

如此安静

如此沉默

如此放松

如此满足

-

但是不会太久

小我又会进来:

-

你的过去

开始进入

并侵占了

你的现在

-

人生故事

再次开始

转动起来

-

而你却停止

此在的真实

-

小我就是

你的故事

-

但它并不是

真实的生命

-

这个是你的敌人

对,小我是敌人

-

每个人的一生之中

也都会在这个拐角

转上很多很多次数

-

因为,生命是

一个,大循环

-

所以,我们

一次又一次

来到了这个

同一个地方

同一个结点

-

但是因为恐惧

我们一再逃避

深入了解小我

的把戏

-

否则它原本

就是一个

虚假的梦

--

事实上,让它死去

那是最容易的事情

-

让它活着

才很困难

-

但是,我们

却愿意让它活着

无穷无尽地活着

-

而且,因为人们的惰性使然

认为这样会更容易、更惬意

存在的巨链:

-

万物生灭的法则

照着存在的一条巨链展开:

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

当负罪感减少时

立刻就会感觉到

一种身心的愉悦

-

而当你的快乐增加

就会觉得冲突少了

感觉世界更为和谐

-

当你感到归于一体的经验

一种和谐的经验继之发生

-

然后你会

突然感到

一种优雅

(优雅

带来美

-

优雅即系

完全放松

散发光环)

--

它就在你平日不觉的身周环绕

这些事情,它们就像联环关系:

-

即一个引发,另一个

另一个引发,再一个

-

不断扩散开来

(主体世界

塑造客体世界)

-

所以

减轻负罪感

是非常重要

的一件事情

-

整个人类世界

很多世纪以来

-

人们一直被

要求做这个

不要做那个

--

然后

-

不仅如此

-

他们

还强迫人们说

如果他们做了

社会或者教会

不允许的事情

-

那么他们

就是罪人

-

如果他们做

社会和教会

赞赏的事情

-

那么他们

就是圣人

--

于是每一个人

也都被这样的

价值世界愚弄

-

去做社会或者教会

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

而并不敢,再去做社会

没有要求,他们的事情

-

至于

这是不是

你的事情

没人关心

-

是的,一个社会

很少关心到个人

-

关心

他的真实梦想

他的心灵世界

他的个体命运

-

走向新光

进入新的

生命意识

-

而在那里头

你解除掉了

你的罪恶感

-

然后

更加多的事情

就会接踵而至

-

这就是存在

的一条巨链

一环扣一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