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锡纯做的 又管饱又治病的饼 作者 | 马淑然 民国时期有个中医大家叫张锡纯,他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张锡纯的老家在山东诸城,明初迁至河北盐山。他的父亲张彤元(字丹亭)是个医生,受家学影响,自小耳濡目染,张锡纯便略通医药。年稍长即习诗文,清光绪七年(1881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两次科举不中,转而专心于医学。 张锡纯精读《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加之生逢乱世——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中西医的碰撞促使他形成了“中西汇通”的独特思想,他医术精湛,除了善于中西汇通治疗疾病外,还特别善于用食疗方法治疗疾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在他的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又管饱又治病的饼——益脾饼和期颐饼。 ![]() ![]() 益脾饼 益脾饼,故名思义,就是对脾有帮助的饼,适合于脾胃不好的人食用。因为脾胃有病一般食欲都不好,如果再让他喝又苦又涩的苦药汤,病人很难坚持。于是张锡纯就从食物中找能食疗养生治病的方法。 益脾饼做法 食材:生白术120g、生鸡内金60g、大枣250g、干姜60g、面粉180g。 做法:用白术、鸡内金轧细焙熟并干姜轧细,和大枣肉,捣如泥,与白面粉混合做小饼。 具体步骤: 1. 生白术、生鸡内金各自先研磨成粉再焙熟; 2. 将干姜研磨成粉,将干红枣去核去皮制作成枣泥; 3. 将称量后的白术粉、鸡内金粉、干姜粉末倒入枣泥,同捣如泥,混合均匀; 4. 加入180g面粉,和成面团; 5. 放置30min,分成15g一个的小剂子; 6. 擀成薄饼状即成。 功效:补脾温中、健胃消食。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人群食用,表现为饮食减少,完谷不化(大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常作泄泻等症。 真实 / 案例 张锡纯曾治疗一妇人,大约30岁,泄泻数月,用一切治泻诸药皆不效。其脉象显示没有寒证,也没有完谷不化,故去掉温热散寒的干姜粉和消食健胃的鸡内金粉,遂单用白术、枣肉,按以上方法做成饼(益脾饼——作者注),服之而愈。 这里并不用鸡内金,因鸡内金虽有助脾胃消食之力,但其导滞下行的作用对于泄泻不适宜。(此案例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泄泻方·益脾饼》)。 作者点评 张锡纯用白术、枣肉炮制成饼,方便患者日常食用,可谓独具匠心。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枣肉养血健脾,虽然只有区区两味药物,但方便长期服用,达《内经》“食养尽之”之目的。 期颐饼 期颐饼,张锡纯取此名的含义是期望通过服食此饼,能够达到颐养天年的作用,适合于关注健康、期望延年益寿的人群食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但由于不注意饮食调养,病从口入,导致诸多疾病。期颐饼就是帮助大家延年益寿之用的管饱又益寿的良方。 期颐饼做法 食材:生芡实180g、生鸡内金90g、白面粉250g、白糖适量。 做法:生芡实、生鸡内金和白糖、面粉同用,制作极薄小饼。 具体步骤: 1. 先将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研磨成细粉,过筛; 2. 将鸡内金研磨成细粉,过筛,放置在盆内浸以开水,半天左右; 3. 将芡实粉、白糖、白面加入,用所浸原水混合; 4. 将上述混合面团作极薄小饼,烙成焦黄色,随意食之。 功效:健脾消食祛痰。 适合人群:肥胖人群痰饮证较重者。 作者点评 张锡纯常用期颐饼治疗痰饮证。痰饮是人体内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人体的发胖、头面油腻、大便粘马桶都是痰饮水湿为患。张锡纯创制期颐饼,让病人随意食之,可治老人虚弱不能行痰,致痰气郁结、胸部满闷、胁下作疼。凡是经常乏力多痰的气虚痰盛之人,服之皆效,兼治疝气。 “此方所用药品,二谷食(生芡实、面粉),一肉食(生鸡内金),复以沙糖调之,可作寻常服食之物,与他药饵不同。且食之,能令人饮食增多,则气虚者自实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痰饮方·期颐饼》) ![]() ![]() 马淑然 作者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 清代御医韩一斋第三代传人,北京妇科名医刘奉五第二代传人、国家级名老中医刘燕池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央电视台CCTV-10《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主讲嘉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