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流感来袭,孩子高热不退?中医专家教你不踩坑、巧防治!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福建、广东、深圳、海南等地接连发出预警,发热门诊爆满,其中深圳报告称,48%的流感样病例是0~14岁的人群,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

国家流感中心也发布信息,称今年患病人群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奇怪的是,流感一般都是冬春季节流行,今年的流感竟然在夏季爆发。

四个方面,全方位防治流感

一、专家解读:流感的临床特征

二、专家叮嘱:流感的有效预防

三、专家支招:流感的家庭防治

四、专家告诫:流感的治疗误区

专家解读:流感的临床特征

1. 临床表现

(1)小龄儿童居多,尤其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

(2)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高热,热峰往往在39℃左右,口服退热药以后,体温多退不到正常,或退而复起,反复高热持续时间为1~2天。

(3)有些患儿伴有咳嗽、呕吐、腹泻,年龄大的儿童还会有头晕、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4)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检查

(1)血常规:往往提示白细胞不高,中性粒细胞占比升高(计数或许并不高),而单核细胞偏高。

(2)X线:个别患儿伴有咳嗽,胸片提示肺纹理增多紊乱或片影,可能合并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3)咽拭子或血检:确定病原,即确定是甲流或乙流。

专家叮嘱:流感的有效预防

1. 要勤洗手、多通风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聚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也可通过口、鼻、眼睛等黏膜传播。

(1)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口、鼻、眼睛。

(2)家中、托幼机构、学校班级等场所每天能尽可能保持开窗通风

(3)有研究表明,流感患儿1个喷嚏产生的液滴最大可达8米远,包含26万个流感病毒,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4)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5)在流感流行季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尤其是环境密闭、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等场所,在医疗机构、学校、游乐场等场所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2. 要接种流感疫苗

有的家长问医生:孩子去年打的流感疫苗,今年为什么还会中招呢?

其实,国内的3价与4价流感疫苗中均涵盖H3N2毒株,有预防作用,但疫苗接种后,对流感A或B病毒的预防效果会随时间进展而衰减,有研究显示:

接种后0.5~2个月

预防效果为79%

接种后2~4个月

预防效果下降为60%

接种后4~6个月

预防效果下降为57%

接种后6~9个月

预防效果下降为45%

这也是每年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都要接种疫苗的原因。

3. 平时要多接触大自然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养小儿候》提出:“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即是告诫我们,在养育婴孩过程中,要常常和大自然接触,以增强免疫力,使身体强壮,被后人总结为“若要小儿安,常得三分饥与寒”。

现代研究表明,户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大自然,促进其智能发育;阳光中的紫外线促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对婴幼儿可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及预防佝偻病的目的。儿童免疫系统是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适度接触自然界的各种病原,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此外,人类能保持恒温依赖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但婴幼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成熟,在温度急剧变化时,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产生高热,平时让其受到阳光、空气和风的刺激,可增强体温调节功能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4. 不要过度吹空调、贪凉饮冷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形寒饮冷则伤肺”。春季阳气主生、夏季阳气主长,一旦吹空调过度,阳气被寒邪闭郁在肌表,正邪斗争,就会出现高热不退,中医形容为“体若燔炭”,皮肤像烧红的炭火一样烫手。

若再“贪凉饮冷”,一个冰激凌下肚,又是窜稀,又是呕吐,那人体内在的阳气也被耗尽,外邪就会长驱直入,“趁你病,要你命”,造成百病丛生,不易根除。很多反复过敏性鼻炎、长期腹泻、长期发热、反复咳嗽、老慢支的患者都是“春夏养阳”这个环节没做好,造成阳气受损,疾病反复发作。

专家支招:流感的家庭防治

此次流感发于夏至之后,以高热为主,属于中医学“暑温病”范畴,以火、热病邪为主,部分兼有寒、湿,应当清热养阴,益气化湿,兼以解表。

1. 退热熏洗方

藿香10g,青蒿10g,金银花10g,连翘15g,薄荷6g,苏叶10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葛根15g,柴胡18g,知母10g,生石膏30g

加水2000ml,浸泡30min,水煎20min,过滤取药液,兑入洗澡水,适温至35~37℃,熏洗,也可用来泡脚。

2. 履蛋疗法

鱼腥草30g,薄荷叶10g,鸡蛋4个

放一起水煮,鸡蛋煮熟后敲破,焖15min,剥皮取蛋,适温,在前额、背部督脉(后正中线)、两侧膀胱经(正中线旁开1.5寸)来回滚动10余次,可交替使用。

鱼腥草清热解毒,薄荷叶疏散风热,鲜者更佳,配合鸡蛋使用,可使药力更易渗透肌肤,起到退热解毒的效果。对内热体质的儿童,在流感季节也可以平时食用,每日1个,提前预防。

注意:以上疗法主要用来减轻患儿不适感,延长两次发热的时间间隔,减少退热药的使用频次,对于体温高于38.5℃,应用此法体温不能退至正常的患儿,应及时采取其他退热手段。

专家告诫:流感的治疗误区

1. 手足冰凉时不要贴冰冰贴

高热时不要过度捂热

很多家长一见孩子发烧就在额头贴上冰冰贴,认为这就是“物理退热”。其实不然,曾经有一个很细心的家长说,他自己发烧的时候试过,贴上冰冰贴很难受,身体想发抖,还有些心慌;同样,很多孩子突然发热时是怕冷的、手脚是冰凉的,有些甚至会打寒战,此时处于体温急剧上升期,若再用冰冰贴,孩子会很难受,体温会更高。

正确的处理方法用热毛巾把手脚捂热,擦拭颈动脉搏动处、腋窝,也可以给孩子泡个澡(参考上文熏洗方),促进散热。

体温急剧上升期过去就是高热期,此时孩子手脚都热了,也没有寒战和怕冷了,多以高热为主,测体温在38.5℃以上,伴有乏力、身体酸痛、头痛、食欲不佳等,这时候就可以喂服退烧药(如美林、泰诺林)等,以减轻患儿不适症状。

一定要注意,孩子高热时不要过度捂热,尤其是年龄小不会表达的孩子,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过度捂热会使热量散发不出去,出现高热惊厥。

2. 清淡饮食

暑温病属于热性病,耗气伤津,孩子高热退去以后一般会出很多汗,还伴有乏力、没食欲等症状,这时候机体刚经过一场正邪斗争,处于气阴两虚的状态,脾胃功能也弱,应该适当多食用一些清淡好消化的稀粥、米汤、面条之类的,以养胃气来复。千万不能认为孩子虚了,得赶紧补补,又是鱼肉海鲜,又是牛奶鸡蛋,“多食则遗,食肉则复”,这样很容易造成积食、再次发热等。

如何预防流感?

勤洗手、多通风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聚集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多接触大自然

不要过度吹空调、贪凉饮冷

以上方法不能代替诊疗

情况严重请及时就诊,听从医嘱

本文作者:陈天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