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热,除了喂药还可以这样做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新冠感染后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发热,尤其是小儿。孩子年纪小、病情来势汹汹、用药有特殊性……这些都让家长着急不已。

其实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支配,小儿的体温调节发育尚不够完善;而中医学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外感时更容易从阳化热

引起小儿发热的因素很多,不论是不是新冠引起,都需要结合体质、时令、气候以及症状表现的差异性来辨别处理。包括新冠感染发热在内的小儿“外感发热”都是什么情况?如何推拿退热?来看一下小儿推拿专家的讲解。

临床表现

外感发热有风寒外感风热外感两种情况。

偏于风寒者:会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

偏于风热者:会出现发热、微汗出、口干、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如果有挟痰者,可听到咳嗽及喘息声中有痰鸣音,还可能会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如果挟有积滞(伤食),就会出现腹胀、胃口差、呕吐、大便臭秽。

如果有挟惊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惊惕抽搐、夜卧不宁,甚至神昏谵语。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治疗

对于患儿外感发热,治疗以清热解表,发散外邪为原则,处以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清天河水

1. 开天门:天门穴是位于印堂到前发际中的一条直线,以指推法,从下向上直线推动,每次可以连续操作200次。

2. 推坎宫坎宫穴是从眉头向眉尾成一条弧线。用拇指来做分推法,从中向两侧同时分推,每次可以连续操作200次。

3. 揉太阳:太阳穴位于两侧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后方一指当中。用指揉法按揉太阳穴,每次可以连续操作200次。

4. 揉耳后高骨:耳后高骨在耳后高骨上、后方的凹陷中,用指揉法做揉耳后高骨,30~50次。

5. 清天河水:天河水在总筋至洪池(曲泽穴)处呈一条直线,用推法操作,从腕关节向肘关节直推,每次可以连续操作100次。

 偏风寒型 

加1. 推三关:三关穴位于前臂,从阳池到曲池呈一条直线。用剑指推法,从下向上推动,称为推上三关,每次可以连续操作100次。

加2. 掐、揉二扇门:二扇门在中指本节,也就是中指的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当中。用手法操作可以掐二扇门,也可以揉二扇门,两者配合。一般操作3~5分钟。

加3. 拿风池:风池穴在后枕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用手指来做拿捏。每次拿捏5~10次。

 偏风热型 

加1. 推脊:脊柱从大椎到尾骨,呈一条直线,操作时用剑指来做推法,100~300次。

加2. 退六腑:六腑从阴池到肘关节,呈一条直线。从肘关节向腕关节的方向,做直推法,每次可以连续操作100次。

 外感发热 

 伴随咳嗽痰鸣 

加1. 揉天突:天突穴在胸骨上窝当中,用中指来做指揉法,力度不要太大,一般需要按揉10~30次。

加2. 擦膻中:膻中穴在两乳头中点,在膻中穴可以做揉法、分推法,也可以用多指在膻中穴平面上来做擦法的操作,50~100次。

加3. 揉丰隆:丰隆穴在膝到踝的中点,条口外一指,用指揉法操作,20~40次。

 外感发热 

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加1. 揉板门:大鱼际叫作板门,用拇指在板门穴上做揉发的操作,大概3~5分钟。

加2. 揉腹:腹指的是整个腹部的平面,用掌揉法来操作,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每次揉5分钟。

 外感发热 

出现夜卧不宁 

加1. 清肝经:食指的掌侧叫作肝经。从指根到指尖的方向,来做直推法的操作,叫清肝经。操作100~500次。

加2. 清心经:中指的掌侧叫作心经。从指根到指尖的方向,来做直推法的操作,叫清心经。操作100~500次。

特别注意

1. 患儿发热,以腋温为例,38.5℃以下可以推拿干预,辅助物理降温;如果超过38.5℃,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退热药物进行治疗。

2. 推拿治疗发热一般每天一次,如果高热不退的,可以每天推两次甚至三次。为快速取汗(发汗),可以重捏脊10次,配合拍打“天河水”。

3. 除了治疗之外,小儿发热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病程中注意清淡饮食。日常中要慎衣食,适寒热,避风寒,防止外感,还要做到饮食有节,防止脾胃功能受损。

4. 根据患儿身体情况,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本文作者

王建珠

医学博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青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