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知识不迷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寒气的到来。秋日的凉爽带来身心的舒适,也带来了精神活动的增多,怀乡,思人,感喟岁月流水,又行到了下半年,让人有秋美之赞叹,也有岁暮之惆怅。秋主肃杀,这一时节很容易引发消沉的心绪,应保持心境平和,收敛神气。 ![]() 白露需润燥、需收敛 ![]() ![]() White Dew ![]() ■ WHITE DEW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孝纬经》 白露时节阴气渐起,阳气内敛,昼夜温差大,机体阳气也开始收藏,使体虚之人容易患肺系疾病。阴气升发未盛,阳气收藏而未尽,昼夜温差较大,机体腠理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状态。节气开始,机体处于收敛状态,肺气相对宣发不畅,水谷精微上输于表的功能减弱,机体正气宣发受郁,机体气血运行趋向于里,导致宣发卫气津液于表的作用减弱,机体则有体表卫外不固、抵抗力降低的表现。因此,白露之际,养生宜以润燥、收敛为佳。 ![]() 白露宜食白、宜清补 ■ WHITE DEW 白露时节天气凉燥,燥易伤肺,白色入肺经,此时宜适当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薯、山药、莲藕、百合、莲子、银耳、萝卜、梨等。年老胃弱者,早上宜食粥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银耳冰糖糯米粥、红枣粥、地瓜粥为佳。 而随着天气凉爽,人们也逐渐恢复了食欲,此时切不可一味强调海鲜、肉类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 白露是典型的秋季节气,气候特点就是“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可选用一些能润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百合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推荐佳品:冰糖雪梨 冰糖雪梨是一道常见的甜品,以雪梨、冰糖一起慢火炖制而成。其中主要材料雪梨味甘,性寒,特别适合秋天食用,具有清热止咳、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等功效。 材料:雪梨2个、冰糖9粒、清水1000毫升。 做法:
![]() 白露宜加衣 ■ WHITE DEW 白露身勿露,不可贪凉。白露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以免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损伤人体的阳气,诱发疾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 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讲究,这都是在说,白露节气一过,天气将逐渐变凉,日常穿衣服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体了。 ![]() 白露宜和缓而动 ■ WHITE DEW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非常适合锻炼身体的季节。白露节气的运动养生可以在“秋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户外运动,不过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因人而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以爬山、太极、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为主,要量力而行。 ![]() 白露宜灸疗 ■ WHITE DEW 白露宜灸疗,既温补又散寒。白露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在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艾灸,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 中脘 【取穴】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作用】艾灸中脘有很好的温中补虚、调和脾胃的作用。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上腹部,以调和脾胃、温中补气为主。艾灸的作用是温、通、补,即温中补虚、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养生保健以及止痛。因此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10~15分钟,对脾胃功能较差、脾胃不和、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情况都有治疗作用。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和胃降逆,有效改善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可以健脾祛湿,对水肿、小便不利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温阳益气,祛除下肢的寒气。对于阳气亏虚、脾胃不足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10~15分钟,来进行保健。 关元 【取穴】腹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作用】艾灸关元10~15分钟,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元气不足的情况,有助于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和提升免疫力。 【注意】孕妇慎用! 九辨 战国·宋玉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文中治疗需要专业医师进行 本文作者:刘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专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