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兴之夫妇墓志:引发《兰亭序》真伪辩论的书法走近“汉字”特展

 weimiao 2023-09-11

王兴之夫妇墓志铭:引发《兰亭序》真伪争论的书法。参加“汉字在中国”特展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文字系统。他们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它们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它们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它们也是承载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动力的象征。汤汤汁水。它在使用过程中塑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历史悠久、长年累月积淀而成。

近日,“中国人物在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办。出土了许多珍稀文物。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些文物,感受汉字的历史和魅力。

迄今为止,南京发现的最完整、最重要的东晋家族墓地是“沃伦·王谢”之一的王氏家族墓地。 20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在燕子矶幕府山西南麓香山发掘了12座王氏家族墓葬,其中发现了王兴之夫妇的墓志铭。

王兴之(310—340),字知华,琅琊临邑首府南仁里(山东省临沂市)人。他是东晋的都城,也是“书圣”特鲁姆普的表弟。在征西大将军为官时从军。王兴之夫妇的墓志铭以相同的笔迹刻在同一块墓碑的两面,分别刻于340和348。

墓志铭长203字。它抛光光滑,网格清晰,结构严密。文字方正,笔画笔直如刀。具有稚气而厚重的书法风格。隶书的点划、屈折仍保留着汉隶书的神韵。它们是汉字从隶书向普通文字过渡和发展的重要笔迹。

王兴之夫妇墓志:引发《兰亭序》真伪辩论的书法走近“汉字”特展

说明:王为行知所忌,字幼。琅琊位于临沂首府南仁里。征西大将军参军,受甘指挥。春秋三十一。咸康六年10月18日逝世。七年七月二十六日,葬于丹阳建康白石上,在先考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特金、韦将军、都亭肃侯墓左侧。这就是为什么这块石头被刻上作为知识的标志并隐藏在坟墓中。长子敏治。女主角是志荣。另一个儿子跟随他抚养了他的二叔。次子献智。第二个是第一个。

已婚女子出生于西河街秀都村吉千里宋家。她的名字叫和致,字秦樱。卒于永和四年十月三日春秋三十五日。正月初二,合葬于你棺木的右侧。哲父,字世君,为持节散骑常侍、秦、梁诸军事统帅、大将军、凉州刺史、野太子。其弟彦之,字兴祖。攻击狂野王子。

1965年,郭沫若研究员撰写了关于《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的2万余字考证专着,发表在《文物》上,引起学界强烈震动。郭认为,从王兴之墓志铭的书法风格来看,王羲之即使写了《兰亭序》,也应该是隶书风格,而不是后人看到的飘逸潇洒的行书风格。南京学者、书法家高尔适随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文章,不同意郭的结论,从而开启了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书法大论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出土文化遗存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片迷雾逐渐消散。 1977年,在安徽省亳县曹操氏墓中发现刻砖374块。其年代为东汉延熹七年至灵帝建宁三年(164-170)。 75% 的字体为普通字体。可见,早在东汉王羲之两百多年前,标准文字就已经普遍使用,所以王羲之写行书《兰亭序》是很有可能的。

王兴之夫妇墓志:引发《兰亭序》真伪辩论的书法走近“汉字”特展

元代赵孟俯亮相成都世博会《兰亭序》

王兴之夫妇墓志铭的措辞和印制方式,源于民间,但又高于民间。它们以“文学精神”和贵族审美为基础。它们是民间书法“雅”、“精”的结果。按照。 《王兴之夫妇墓志》和《兰亭序》虽然是同一时代书写的,但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书写石书体系”和“手写墨书体系”。它们在功能、书法心态、物质要求等方面对字体、书法风格都有不同的要求,不能简单地相互推诿。

奇岭/文字编辑/李瑞峰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