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更新要点说明

 钱首相小泉 2023-09-11

流行病学

2022版 更新: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做了详细描述。

2017版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少。

发病机制

2022版 新增:细胞衰老、肠道菌群、骨免疫、“骨血管生成-骨吸收-骨形成”三元调控理论、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等发病机制,增加了中国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7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2022版 新增:低骨密度、既往脆性骨折史。

更新:更新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更详细介绍了临床使用FRAX阈值与局限性。

2017版 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检查

2022版 新增:PET-CT、PET-MRI和核素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2017版 DXA、X线平片、QCT、pQCT、QUS。

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

2022版 新增:常用骨转换指标主要测量方法,并附上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群骨转换指标正常参考范围。

2017版 常用骨转换指标,没有参考范围。

诊疗流程

2022版 更新: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高骨折风险和极高骨折风险两类进行管理。

2017版 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 高风险。

骨质疏松症防治基础措施

2022版 调整生活方式新增: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

2017版 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2022版 更新: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200 mg,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 mg;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补充维生素D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更具可操作性。

2017版 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 mg;维生素D补充的意义和剂量。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2022版 新增:米诺膦酸、艾地骨化醇和罗莫佐单抗。

更新:对每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做了更详细的说明; 对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新增4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药物。

2017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3种中药。

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临床关注问题

2022版 更新:对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临床关注的问题如骨折风险分层、药物疗程、药物的联合和序贯、骨折围手术期及再骨折预防、药物治疗期间的监测等做了更详细、更全面的解答。

2017版 关于疗程的建议;关于骨折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和序贯治疗。

关于根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治疗药物

2022版 新增:高骨折风险、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如何区分,不同骨折风险的患者如何进行药物选择。

2017版 无。

关于疗程的建议

2022版 更新:双膦酸盐及短效药物的疗程;药物假期的内容做了详细说明,更具可操作性。

2017版 双膦酸盐治疗3~5年后需要考虑药物假期;特立帕肽疗程不应超过两年;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应个体化。

关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联合和序贯治疗

2022版 更新:序贯治疗的条件进行了更新;对药物联合与序贯的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

2017版 同时联合方案;序贯联合方案。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及再骨折预防的临床措施

2022版 更新: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生后治疗方式的选择,强调了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等保守治疗的重要性及明确了OVCF介入术的适应症。

2017版 使用常规剂量的抗骨吸收药物,对骨折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开展骨折联络服务FLS。

康复治疗

2022版 新增:髋部保护器、脊柱支架、防跌倒手表及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等内容。

2017版 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等多种疗法。

分级诊疗

2022版 更新:增加了近年国内积极实践和实质性推进产出的相关研究数据。

2017版 刚实施分级诊疗,尚处于探索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