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味中草药198: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

 子君zijun123 2023-09-12

附子,因其基源植物的子根附着于母根而生,又以子根入药而得名。《本经》列其为下品,温阳散寒显神通,扶阳火神最善用,回阳救逆第一功,诸家用之效如神,古今活人不知数。

图片

#1

附子的植物基原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

图片

乌头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15cm。它的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有少许柔毛。

图片

叶子交互相间生于茎的两侧,每片叶子先裂成三裂,两侧的裂片再分裂成两浅裂,像手掌的形状,叶子的边缘有锯齿。

图片

乌头常在6-7月开花,开蓝紫色的花,非常的漂亮。它的花有两个花瓣,经常是几朵聚在一起,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

图片

乌头以根部入药,它的母根经炮制后是我们常说中药川乌,子根经炮制后就是我们这次给大家分享的附子。乌头的根有一些像我们常吃的土豆(马铃薯),但土豆是一个一个独立的,而乌头的新生子根是附着在老的母根上的,所以子根入药才叫附子。

图片

#2

附子饮片

附子的饮片种类繁多,根据炮制方法分类大体上有生附片、蒸附片、炒附片、炮附片、刨附片、白附片、淡附片、黑顺片等等。其中除了生附片、蒸附片、炒附片、炮附片以外,上述其他附子炮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均有辅料胆巴的加入。在众多产区中,江油是附子的道地产区。

图片

至于附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饮片,我想是很好理解的。附子具有非常强的毒性,所以需要通过炮制来缓和其毒性,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它的药性。可能由于没有一种炮制方法可以在缓和毒性的同时保留附子所有的药用价值,或者在对于某个患者只需要附子的某一方面的药性,所以各种附子炮制品应运而生。

图片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现代附子炮制和古代是有差异的。古人认为附子走而不守,所以常用甘草水来浸泡附子,用甘草的甘味来缓和附子的烈性,使附子的热性不至于发散得太快。

图片

古人也会用童便来煮附子。童便就是健康小男孩的尿,古人认为其性味咸寒,可制约附子热性,且童便性趋下行,可以引导附子向下走,使附子温下而不浮越。

图片

#3

附子的药用价值

附子因其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深受古今医家的喜爱,有人甚至将附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而附子同样因其毒性让人对其有所提防,甚至有人“谈附色变”,让人又爱又怕。

图片

人们常说“附子无姜不热”,在临床中,附子和姜会经常相伴而行,共同发挥作用。

图片

翻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共有37首方(不包含加减法)用到了附子。其中用到生附子的有8首方剂,这8首方中,附子全部与干姜同用。其中用到炮附子的有28首方剂,有15首方剂附子未与姜同用,有3首方剂附子与干姜同用,1首方剂附子与生姜同用。

图片

由此可见,仲景在治疗重症患者回阳救逆时,会使用生附子,而且必定要将其与干姜同用。也就是说干姜附子汤这首方子,作为“基础方”出现在了所有使用生附子的方剂中。

所以可以简单地来说,“附子无姜不热”这句话适用于生附子,而且与生附子配伍使用的姜是干姜。附子性悍烈,善走而不守;干姜质收束,止而不行,二者相须为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图片

《药品化义》中这样写:“……大寒直中阴经,宜生用以回阳,有起死呼吸之功。如肾虚脾损……炮用以行经络。入补药中少为引导,有扶元再造之力。”直截了当地说明了生附子回阳救逆、起死回生的作用与炮附子温通的功能。

至于“入补药中少为引导,有扶元再造之力”,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少量附子的药力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一盏油灯,一根火柴即可。同样的,只需点燃星星之火,就可以点着一片草原。这也正是很多临床医生用附子往往只用一克、两克的原因。

图片

附子除了入方剂口服,还可以用做灸法,就是我们常说的隔附子饼灸。在古代文献中,该灸法多用于外科病症,尤其是痈疽或疮疡久溃不敛;现代常将此灸法用于治疗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宫寒不孕。如果大家想要尝试隔附子饼灸,一定要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图片

药理实验表明,附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毒性较大。

这些双酯型生物碱具有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毒性,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口舌、四肢或全身麻木,头晕、多汗、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以及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

图片

也正是这些双酯型生物碱担当了附子主要的治疗作用,它们也是附子的活性成分。这些双酯型生物碱遇热易分解,所以在较长时间的煎煮过程中,他们会被分解成单酯型生物碱。这些单酯型生物碱的毒性会更低,同时,它们会保留附子的药性。这也正是一些医生嘱咐患者附子要久煎的原因之一。

下面是给学医的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通行诸经。主六腑沉寒,三阳厥逆,癥坚积聚,寒湿拘挛,霍乱转筋,足膝无力,堕胎甚速。择每只重一两者,去皮脐,以姜汁盐水煮数沸,又用黄连、甘草、童便合煮一时,于平地上掘坑埋一宿,取出,囫囵晒干用。附子为阳中之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故于经络靡所不入,宜致坠胎祛癥积等证者。辛甘大热,能补命门衰败之火,以生脾土,故仲景四逆汤用以回肾气,理中汤用以补脾,八味丸用以补肾脾。譬如躁悍之将,善用之奏功甚捷;不善用之为害非轻。丹溪以为仲景取其行地黄之滞而不能有补,则古方用黑附一味,可以回阳,不补而能之乎。丹溪之言,于理未当。虽然,彼或鉴误用之弊,有激而发耳。如法制之,毒性尽去,且令下行,若痼冷阳脱,但微炮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大热,味辛,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便浸水煮去皮脐用)附子气温大热,温则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大热则禀天纯阳炎烈之火气,入足少阴肾经;补助真阳,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浓,阳也。其主风寒咳逆邪气者,肺受风寒之邪气,则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气逆也;附子入肺,辛热可解风寒也。寒湿之气,地气也,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而大筋软短,小筋舒长,拘挛痿躄之症成焉;附子入肝,肝主筋,辛可散湿,热可祛寒,寒湿散,而拘挛痿躄之症愈矣。膝痛不能行步者,肝肾阳虚,而湿流关节也;温热益阳,辛毒行湿,所以主之。癥坚积聚血瘕者,凡物阳则轻松,阴则坚实,坚者皆寒凝而血滞之症也;附子热可软坚,辛可散结,温可行滞也。金疮寒则不合,附子温肺,肺主皮毛,皮毛暖,则疮口合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辛、咸、苦,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逆上,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

图文编辑:姚庆

排版:朱昱林

校正:朱昱林 腾颖 范琳琳

指导教师:张会永 吴威 魏延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