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小孩”

 福州台江心理科 2023-09-12 发布于陕西
接触过许多抑郁症患者,接触久了发现她们内心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小孩,当这个小孩未被满足也不会哭着要糖吃时,她内心便会产生矛盾的拉扯感,导致人格认知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抑郁症。

让父母满意,忽略自己 

第一站


小y是一个乖乖女,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她是一个极少会和人发生冲突的人,但是小y曾有过抑郁病史,在我和她的聊天过程中,发现她是个极其矛盾的人,她说:“我小学的时候爸妈就开始吵架,那时候我就碎了,初中的时候抑郁,后来我习惯性的什么都自己消化。”

我问她:“你从小自己的一些需求有被父母满足过吗?”她说:“我从来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我想只要我听他们的,他们一定会觉得我是个很棒的小孩吧,只要我做的事情是他们满意的,就会满足我。”从小不会和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做任何事的前提都是让父母满意,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于是矛盾、拉扯、焦虑、抑郁。

讨好父母,想被肯定

第二站


小z抑郁症患者+讨好型人格,小z说:“直到现在,她都希望能听到父母对她的一句肯定。”小z小时候她的母亲是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但是每次小z讨好她的母亲时,母亲就会很开心,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对小z说的就是:“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于是小z从小便迫切的希望父母能肯定她。

在小z毕业实习那年,她进入了一家三甲医院实习,表现出色,经常有带教老师对她进行夸赞,也有患者对她进行鼓励和赞赏,可是小z患上了抑郁症,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父母说:“加油,继续努力。”那时候小z最讨厌的就是“加油”两个字,她说她已经很累了,但还是要满足父母的期许,想要被认可、被肯定。直到现在,小z已经25岁了,但还是会期待父母的肯定。

你看,那个小时候未被满足的自己被隐藏在内心,她们不哭不闹,只是每天与内心的那个小孩进行拉扯。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长大后养的第一个孩子是自己,把自己当成小孩子重新养一遍。”

在抑郁症临床症状里,有两种特别明显的情绪:一是悲观绝望,二是极度自卑。绝望从希望而来,也就是需要得到满足的希望,这里往往是被爱的需要,如果被爱的需要始终得不到满足,到最后就会绝望。自卑来源于被认可的需要,也就是自我价值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从小被否定太多导致。

说到这里,为何抑郁症越来越多,其中原因便越来越明晰了。

纵观中国国情,从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走出来,又继续艰苦奋斗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忙着挣钱想把日子过得富裕些,几代人都在忙生存和赚钱的事,对于孩子,生理生存层面的物质需要越来越足够满足,但是心理层面的需要,包括陪伴、理解、交流沟通的需要,这些都是精神层面的爱,满足的极少极少,所以现在普遍呈现出亲子沟通障碍,无话可说,父母说孩子叛逆,孩子说父母从来不理解自己,不顾及自己的感受,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中国父母普遍是否定式教育,所以很多孩子都有自卑心理,孩子自我价值感需要未被满足!

所以,归根结底,植物生长需要营养,人的成长也同样需要营养,只不过人类的精神性需要更多,需要心理营养,如果心理需要没有满足,心理就不会成长,身体成年之后,心理的不成熟,就会难以适应社会,就很容易呈现“病态”,抑郁症便是其中一种!

抑郁症在不同群体中不同的表现

心理小知识科普|三种人格障碍的表现

焦虑为何在当代年轻人之间盛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