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死后,张学良请蒋经国放了自己,蒋经国一番话令他泪如雨下

 龙泉清溪 2023-09-12

张学良的一生是个传奇,有辉煌、有坎坷,他曾是人人敬仰的少帅,也是宣传抗战的民族英雄,他本应该驰骋沙场再立新功,可是他却折戟沉沙,被蒋介石囚禁大半生。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张学良度日如年,那种渴望回归战场的焦灼,还有背井离乡的祈盼,在五十多年的岁月中漫漫煎熬,当蒋介石逝世时,张学良以为自己会恢复自由身,结果蒋经国说出了不放他的原因,让这位曾经的少帅泪如雨下。

一、曾经的兄弟兵戎相见

张学良在父亲的庇护下成长得十分迅速,别看他年轻却经历了极好的军事训练,有了父亲这棵大树作倚仗,使他这位英雄不断有用武之地,并且在直奉战争中表现出了不凡的战绩,这位年轻将领在23岁就出任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不愧被人称为“少帅”。在父亲死在关东军的手里之后,张学良接过父亲的兵权,与日本人也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当各路军阀在中原展开大战时,蒋介石看好了张学良的年轻有为,他屡屡向张学良抛去橄榄枝,并许诺给张学良平津、黄河以北地区的军政大权与财权,可见蒋介石下了足够的“本钱”。这次中原大战张少帅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蒋、张这两位有14岁年龄差的风云人物也结成了异姓兄弟,张学良的实力和声望达到了人生巅峰。

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张学良敏锐地认识到只依靠国联处理入侵事件根本不可行,他的步步退让和时时等待,换来的是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三省。此时全国抗日舆论宣传越来越大,张学良也提醒蒋介石尊重民意抗战,可蒋介石一心排除异己,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拒绝抗战,张学良无奈之下只能与蒋介石兵戎相见。

1936年,蒋介石受邀来到西安,他也没想到曾经的兄弟会出兵抓他,并胁迫他抗战。在这样的威胁之下蒋介石显然不会轻易服从,但张学良不客气地把他软禁起来,此时蒋介石才感到害怕,最后不得已同意抗战。张学良重承诺放了蒋介石,并且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到南京他就被软禁起来,大名鼎鼎的张少帅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二、过往的耻辱耿耿于怀

蒋介石是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也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张学良让他在公众面前失了面子,这个面子他必然要挽回。张学良被抓之后,蒋介石本来有处死他的想法,但顾及舆论压力,又有宋美龄说情的情况下,他最后以军法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张学良从少帅变成了囚犯,可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全面抗战是他这位少帅的必然选择,除了拥有爱国之心外,日本侵略者还是他的杀父仇人,于公于私他都要抗战。

十年光阴很难熬,关押张学良的地点也是换了又换,只是10年徒刑已满时蒋介石并没有释放张学良,反而把他送到了台湾。在台湾给张学良安排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由,他仍然被继续软禁。当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张学良知道自己一时半会都无法获释了,直到1975年得到蒋介石病世后,张学良以为重获自由的时机到了。

张学良去找蒋经国,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结果蒋经国告诉张学良,父亲临终前告诉他:“绝不能放虎归山”,张学良听后泪如雨下,那种产生希望之后的绝望让他异常的痛苦,他想反抗却又无奈地认命。原来蒋介石没有忘记过往的耻辱,他曾说过:“学良把我请到西安,我就请他留在台湾”,蒋介石对西安事变一直是耿耿于怀。

蒋介石知道张学良的能力,这位少帅虽然已老,可他仍有“东北虎”的余威,临终前还特意叮嘱儿子不要释放张学良,张学良就这样前前后后被囚禁了54年,直到1990年才重获自由,此时台湾已经不再是蒋家王朝,而少帅也已经是89岁的老人了,回想西安事变时他才35岁,大半生岁月在失去自由中蹉跎。

结语:

张学良关键时刻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冒着得罪蒋介石的风险发动了西安兵谏,之后用大半生自由换来了国共合作抗战,他是位心中有民族大义之人,也是位民族英雄,他的付出也换来了回报,在青史上留下了千古功臣的口碑,同时又换来了长寿之命,于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